重庆出土南宋厅级衙署遗址 发现火烧痕迹(图)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文姬)昨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5年科研成果汇报会上,研究人员称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廓清了遗址的布局结构,衙署主要由东部的前、中、后三进院落及西部水池亭榭等景观建筑构成,坐北朝南,依山构筑。
据发掘调查、历史文献初步判断为宋元衙署遗址,与合州徙治钓鱼城密切相关,很可能是州治衙署或戎司驻所。
2013年,在钓鱼城西面的二级台地之上,背靠薄刀岭,下临水洞门段城墙附近发现了范家堰遗址。
2014年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在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内发现了两座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周边还有排水暗沟等附属设施,还 在两座高台之间发现涵洞和挡墙,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铁器、铜钱及板瓦、柱础等建筑构件。发现一座总面积1.5万至2万平方米的四合院形衙署建筑。专家推 测,这是宋蒙战争时期合州州治衙署所在地。
遗址阶梯式分布 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
据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王胜利介绍,考古队在最近的考古中发现,这座建筑是典型的庭院式设计,由北向南呈三层阶梯式分布,前院、中院、后院沿山体分布,格局明显。一二级阶梯级差约3米,二三级级差约8米。在衙署最顶端,可以观看江对面蒙古军队的动态。
此外,从地理环境上看,这一座衙署在整个钓鱼城防御体系中易守难攻,即便蒙古军队能看到这里的灯光,石炮的发射距离也难从山下打到衙署。遗址总 面积约1.5万到2万平方米,核心区约8000多平方米。这也是持续多年的钓鱼城考古工作中,首次基本确定合州州治衙署遗址的规模,南宋时期州治的临时行 政机关也得到了进一步还原。
处在二级阶梯的中院是四合院建筑,有仪门、香房、灯柱的基座等。“残留的灯柱基座有3个,每个直径约2米,均呈八角形。”王胜利介绍,从位置和对称原则推断,还应该有第4个灯柱台基,不过已经损坏。
重庆市文遗院副院长袁东山说,这样的灯柱根基,证明这一建筑是典型的南宋衙署风格。从建筑的格局来说,也达到了南宋衙署6个部门办公的规模。
衙署的后院有一个地下室,进口高2.3米,宽约1.6米。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应该是当时的地下金库,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目前,对于这一地下室的考古工作还在继续。
遗址下有火烧痕迹
或为元军焚毁证据
史料记载,尽管在1279年钓鱼城守将王立投降后,钓鱼城未被屠城,但难逃毁城的命运,地面建筑几乎破坏殆尽,范家堰自然也没有幸免。此次考古的另一个发现,是在衙署遗址下面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考古发现的火烧痕迹,或许就是元军焚毁的证据。”王胜利说。
袁东山判断,该衙署遗址是当前我国衙署考古的标杆性建筑,填补了中国南宋时期衙署考古的空白。目前来看,这是目前中国出土的高规格南宋时期衙署遗址。在当时的政治地位相当于全国的厅级单位,需要皇帝亲自批准才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