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艺术家VAL雕塑作品展在北京举办
展览海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
开幕时间:2016年3月12日(六)下午3点 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特别鸣谢:菲利浦画廊 艺术8 雕塑是充满力量而具有宇宙内涵的咏唱。它诞生于寂静、创造于孤寂,由外部世界脱落以帮助作品走向真实。
“解析之路”是对法国女性雕塑家VAL(Valérie Goutard的署名)迄今为止二十余年雕塑创作的一次总结与回顾,在解析这位走进亚洲并渐渐为人熟知的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中,探索其作品内在的丰富情感,达到东西方文化之交流、美之体验的期望。
VAL,1967年出生于法国,青年时代在南美、非洲、欧洲各地(尤其法国)度过,而后作为普通的都市白领在巴黎从事市场营销领域的工作。其作为雕塑家的艺术生涯,是源于对艺术家朋友工作室的偶然造访。在工作室,VAL接触到了陶泥,窥见其无限的可塑性;同时不借助任何工具、用双手即可塑造、表达的直白,也让她重审内心。这次偶然的造访成为事业转换的契机,也明确了其真诚的创作态度的源头。
VAL艺术生涯的最初两年是在巴黎跟随一位艺术家学习度过的,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自学和领悟能力,终获得创作上的自信。对于心灵的探索以及自身的鲜活经历,赋予她之后自由创作的更大可能性。
人类与周边关系的探讨是VAL喜好的主题——人类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本身的关系,而这正是源于她各国的游历、人生经验与独特的创作体验。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她通过作品创作不断反思、寻求人类存在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努力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作品“Attraction II(心心相惜II)”中,VAL用青铜勾勒出数个形状交错相联的弧形,轻盈的线条脱离了材质本身的厚重感——仿佛像宇宙的电波,抑或是人类在生命过程中的不同空间状态;同时这不同的空间状态却因作品中两个人物的相互吸引,而不断靠拢,象征着人类相互交往关系中,不仅相互吸引,更相互包容,乃至于可能形成新的共处空间。
通过感受VAL的作品,可见其特点是,多以线条勾勒出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于其中,呈现出人类个体的各异状态。作品中的人物虽没有具象的面目表情,但通过塑造的形体我们却能明确感受到他们当时的不同状态。这种善于捕捉人类的瞬间状态将其定格,并通过贵族属性的青铜材质展现的敏感与纤细,成为VAL作品的魅力之一。 此次“解析之路”,VAL与我们一起分享她的所见、所思,交流并探讨艺术更多地可能性。
Val邀请我们走进她的世界
Val邀请我们分享她的所见。她每一件作品都在大声告诉我们初次解读是如此简单。围绕其作品的非凡吸引力就是由此而来。从她的创作向我们发出召唤的那一刻起,短短数秒内我们的潜意识替我们做出了是否接受这份邀请的决定。于是我们任由她携起双手。于是我们就像刘易斯·卡罗尔笔下的爱丽丝一样走进她的仙境。
谁是Val?
Val—艺术家Valérie Goutard的署名,她的青春期时光一直穿梭往返于南美、非洲、欧洲和她的出生地法国。 Val第一次触碰到泥土是在2001年的时候。从她完成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开始,手指的触感和材料的气息就一直引导着她。Val一直跟随她的内心旅程,她使自己沉浸在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自己直觉的倾听之中。
2004年,Val在亚洲安顿下来,而且在泰国的一家铸造厂学习了关于青铜的实际知识。她在曼谷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一直在那里工作。在工作室里,她的团队会协助她完成雕塑的创作。多年来,团队的贡献对于雕塑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4年的4月,她的作品第一次在曼谷展出;并且从2005年开始,她的作品就一直在曼谷的美术馆里展出,供大家欣赏。Val的雕塑作品在整个亚洲留下了足迹,这些作品都曾在特大都市如香港、新加坡、上海和台湾展示。在2010年的上海艺术展上,她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雕塑作品“城市生活”的揭幕使她在一群著名的雕塑家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名声。该作品同时也是静安国际雕塑项目计划的一部分。
Val经常被邀请去为公众或私人完成一些具有伟大意义的项目。 例如,作品《莱茵湖氏平衡III》;为曼谷的索菲特酒店创作的作品《城市聚集》;还有自2014年就安放在台北新时代广场的作品《等待III》;还有一个是2015年,目前正在新加坡最高的居住楼里展出的作品《不平衡》。同时,Val还继续在一些美术馆和亚洲、欧洲的美术展里展示她的作品。
2015年,她赢得了“生活的艺术”法国侨民奖杯的桂冠,对她的工作和她非凡的国外生活历程进行了嘉奖。 关于创作历程
Val的作品诞生于曼谷,切断了古往今来的联系。在泰国的生活教会她如何摆脱日常的束缚,以抵达人类有所制约的宇宙永恒。她对雕塑的理解建立在一种信念之上,即时空的连续性决定了恒古不变的行为,象征着人类走向雕塑的根本。在Val的作品中,形状唯独被限制在了描绘人类形象上。它们,传达了形象的权威与空间的高贵,传递的诉求丰富着灵魂。
发现
我们首先要将目光聚集在Val早期的作品之上,须要理解,当她突然醉心于雕塑时她向我们传递的是她投向世界的目光。其实也没有什么对她进行过诱导,她的雕塑历程仅仅是源自于偶然拿起一团泥胚后的发现,一种想要将其塑造成形的感觉,形状在她手中的诞生,然后就是这种对于艺术家来说极其宝贵的品质:知道什么时候大功告成,什么时候作品已经完成(即使许久以后她想要凭着自己的眼睛去加以改变和完善。这往往会丢失最初创作动力带来的完美)。就仿佛从她的潜意识逸散而出一种无法阻止的力量让作品最终成形。
她的作品并非脱胎于由艺术学校或导师使之成熟、使之循规蹈矩的孩童心性,一切都只是当她发现自己双手的天赋和青铜这种具有贵族气质的金属在被赋予形状后所产生的全部魔力之后,想要将其心境物质化的内心冲动:一种璞玉未琢的艺术表现。Val邀请我们分享她的所见。她每一件作品都在大声告诉我们初次解读是如此简单。 所有这些代表了Val的第一个创作时期—“发现”,在这一时期中Val认识到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展现其所见的能力。 观察世界
2009年前后是她的第二个创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她开始拉开距离、全面审视,在这一时期,她的人物形象变得愈加纤细削瘦,神奇的是尽管每个人物并没有刻画面部线条,却展现出我们能够体会的切实姿态,并常常与其他人物形象以及周围的形体产生共鸣。而且这些人物不再以在生活中的位置进行定性,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关系或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进行定性。这就是Val的第二个创作时期—“观察世界”。她通过这些人物对其周遭的世界进行观察,并创作出光滑的形体以代表人物所处的环境。
创作狂潮
然后到2011年,她将我们引向这些包围着事件所发生空间的扭曲形体标记。当然,光滑形体依然存在。但是在这三年之中,我们所处的是由包围事件的扭曲线条割裂的宇宙碎块。与此同时,她开始创作许多大型雕塑作品,其中一部分用于在公共场所进行展出。在第三创作阶段的四年当中,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作品向我们昭示了她的“创作狂潮”。这是任何一位雕塑家都未曾实现过的壮举,而在绘画界可与之媲美的就是毕加索和蒙克。
开放的成熟
2015年是她第四个创作时期的发端。对于这一时期很难给出名称,因为这一时期只不过才刚刚开始,我们可以称之为“开放的成熟”。Val在此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座以更大尺寸对雕塑作品进行重新诠释。她的创作以已经存在的整体为出发点,这一整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应该以相同的方式但在不同的维度上去体验,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责任编辑: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