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在3·15得罪你们一下

所属类别: 油画雕塑 | 作者: 新浪收藏 | 来源: 新浪收藏 |  2016-03-15 11:49:01 
0

 网络配图(本文无关)

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在美术馆、艺术圈内行走的人也不都是高端人士。先别忙着批评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子正君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想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家博物馆,这是关于中国钱币史的展览,在走到民国时期这一段展板前,子正君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位仪表不俗的“贵妇”小姐(显然是馆方邀请的贵宾,或是什么别的名人之类的人)指着蒋介石的图片问旁边为她解说的工作人员:“钱上怎么会有他的头像呢?”工作人员解释到:“这是民国时的纸币,当时蒋介石是国家的领袖,所以印着他的头像。”这没什么,不懂就是不懂嘛,而后的对话就着实接受不了了。“哦,他就是蒋介石啊!那这张照片怎么不像呢?跟钱上的照片不一样。”她又指着图片上方的一张宋子文的照片发出这样的疑问。工作人员显然不知该从何为她讲起了,只好说这是民国的“四大家族”。在这之后,又问了谁是宋庆龄,谁是宋美龄的问题。子正君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成年人问出的问题,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到了小学课堂。  

类似这种什么都不懂的所谓“高大上”人士,在看展人群中的确大有人在,让我们姑且称他们为“伪高端”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子正君会在开篇说出那句话。在“3·15”这样的大日子里,子正君想以一己之见来简单戳一下艺术圈,带大家一同去探究艺术圈里的真真假假。  

真伪高端  

提到艺术圈、美术馆之类的词语,大家都会想到很高端、很神秘。其实与其他行业一样,大部分只是外表光鲜靓丽,其内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在大多数人眼里,进出美术馆的人应该都是些艺术家或是上层人士,他们穿着华贵,相貌堂堂,男士皆有绅士之风,女士均得典雅之气,个个谈吐非凡,拿着高脚红酒杯,在一幅画作前仔细端详,不时发出啧啧之声。不好意思,请醒一醒,这恐怕只是电影中的镜头,在现实中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当然不能否认,行走于美术馆中的人有一些是学术界的名人,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但真正能看懂艺术的人却没有几个,除了人云亦云的媒体,大部分也只是凑凑热闹。原因在哪里呢?教育,还是教育。中国现在缺乏的是美学的基础教育,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接受的美学教育。虽然美术课在学校里每周都有,但终究也只是画画简笔画,用用水彩笔,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质的美学培养。在这种凑合的教育体系下,怎么会产生高端的观展人群呢?

在卢浮宫参观的小学生

在卢浮宫参观的小学生  

子正君曾看过一篇新闻,中国人去意大利旅游,基本上没人去美术馆、博物馆,而是一拥而上去了著名的名牌打折村,而那些美术馆、博物馆里的参观者大部分都来自日本、欧美,并且还有一些是老师带着小朋友去参观。试想一下,当这些小朋友们都长大成人,我们如何与他们相比呢?甚至可以说,高端的观展人群会在他们中产生,而我们只是习惯于凑热闹的“伪高端”,穿着华丽而无实质内涵。  

真伪艺术生  

话又说回来,我们不是每年也会有很多从艺术类高校毕业的艺术生吗?高端的观展者也会从他们中产生啊。是,理论上没有错,现实中也确实是这样,从艺术类高校毕业的学生非常优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继续着自己的艺术梦,创造着一件又一件的优秀作品,但这是艺术家,而并非观展者。艺术家可以提高国家的艺术水准,却无法增加高质量的观展人群,换句话说,虽然艺术家创造了许多高质量的艺术品,却没几个人能看得懂。岂不可惜?  可是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呢?好,先来看看这些生源吧。

艺考的学生

艺考的学生  

一年一度通过“艺考”而上艺术类高校的人不少。“艺考”,顾名思义:“艺术类考试”,美术高中、艺术高中的学生在全国高考前参加的各录取院校的考试。子正君同事便宜大师上回也讲过了“艺考”中的现象。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艺术生。这些学生不一定真正热爱艺术,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在文化科考分不行的情况下而转为学习艺术的学生。因为艺术类的录取分数低一些,只要专业课能够获得院校的录取资格,则即便高考时分数低一些也可以上很好的学校。基于此,很多学生都趋之若鹜,想方设法在考前参加各种培训班,想找到升学的捷径。  

但据便宜大师介绍,现在的艺术类院校考题也出现了创新,其中中央美术学院的画一幅“未来的转基因鱼”被考生称为“神考题”。像这种题目怎么画?培训班教过吗?假如不是从小热爱艺术,从小就充满了各种想像力,能画出来?根本不可能。但话又说回来,这种题目也好答,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所以你无论画成什么样都是对的。只是考察的重点在技法上,而非所画对象为何物。考验的不仅仅是艺术生的技法和想像力,而且还考验评卷老师的眼力和判断力。可想而知,日后的“艺考”也不会很“易考”啊。  

让我们再反过来想一想,这样的“伪艺术生”,你指望他将来会成为大师?怎么可能。没准毕业后只是混了一张文凭,而去一个不相干的行业里就业了。  

1934年张学良在游历欧洲后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为金钱,学生为文凭,对祖国的贡献也只限于摇旗呐喊。”虽然这是80多年前的话,放到现在也毫无违和感。真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管怎么说,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出自己的艺术家,世界级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大师。对于该如何做,请相关部门酌情处理吧。  真伪艺术  

“看不懂的都叫艺术。”这句话不仅在艺术圈,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但子正君个人认为这句话也不完全正确。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直白点说就是真正的“道”不会离我们普通人太远,离得远的也不能称之为“道”了。同样,“艺”不远人,真正好的艺术也不会离人们太远,不会到深奥得让人看不懂。反是那些不是艺术而冒充艺术的,基本不会让人看懂,甚至出现一些糊弄人的“伪艺术品”。  

一般来讲,好的艺术或是赏心悦目,或是诠释内心,或是反映社会,或是探究人生。而那些“伪艺术”只会让人恶心,或是不知所云。

重口味艺术:英国女

重口味艺术:英国女“呕吐作画”一年吐2吨奶无压力  

虽然“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但总得自己明白在表达什么吧。当记者问起一幅画要表达的是什么时,有些画家经常这样回答:“我不能说我在表达什么,而得看观者看到了什么?”话虽如此说,一幅画作不能人为框定表达意境,但如果自己创作时就没有想好表达主题,而只是胡乱涂抹,指等着专家去点评,等着观众去自我解释,仿佛也只能说这些作品很难传世,甚至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品。有些优秀的艺术品不能限定意境,是因为所表达之物广,但对于那些“不知所云”,甚至“恶心”的作品应该大胆把它们归为“伪艺术”,当成学术废品,因为它们只会为艺术品市场增加“泡沫”,而不是提升艺术价值。同时,当市场的泡沫被经济下行挤压,被社会戳破时,这种艺术品就会成为垃圾。别看当时受无数人盲目的追捧,到时候估计也会“无人问津”。  

反过来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谁能说自己看不懂齐白石的虾呢?谁能说自己看不懂徐悲鸿的马呢?但又有人会说艺术要创新,不能走老路。但如果是胡乱创新,那还不如不创新。如同当代书法。其源头只是因为当初日本人没有很好地学会中国传统书法,但又不能说自己的书法不如中国。只好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将本可以写好的书法字体,故意不合理地扭曲、变形,就形成了当代书法艺术。但中国的书法家或是艺术家,如果再反过来向日本学习当代书法,岂不是本末倒置吗?  

真伪美术馆  

称为“美术馆”的在艺术区真是不少,但并不是叫“美术馆”就是真的“美术馆”,有些也只是攀龙附凤罢了。叫“美术馆”多上档次,多洋气,如果叫“某某画廊”,就立马低端了不少。简单来说,美术馆是公共性、非营利性,而画廊恰恰相反。也就没是说,倘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某某美术馆”今年的营业额突破“XX万元”,这不用想,它一定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画廊。因为在一般人眼里,美术馆具有天生的权威性,所以有很多的画廊才会趋炎附势、堂而皇之的叫着。  

可以这么说,在艺术区(类似北京798这样的艺术聚集产业园区)内,大部分都是画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子正君这样说肯定会惹着很多人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在3·15这个日子里,总得让我们说点真话吧。  真伪画作  

拍卖场在艺术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艺术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中转站,通过它,艺术品可以合理合法地进行正常的流传。但也并不是说,只要在拍卖场出现的作品就一定是真品,其中也是鱼龙混杂,考验的是各位藏家的眼力。如果看不好,打了眼,对不起,只能自己当交学费了。  

今儿个话题太有挑战性,我可是把艺术圈给得罪了。总之吧,子正君是希望艺术圈能够正常、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能够真正提高行业的艺术性,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艺术高逼格,更期待能够培养出我国自己的艺术家,让老外们来拍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孙岩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超高级的腕表大牌也有值得买的基本款
两会授权发布: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闭幕
奔驰宝马对未来的思考
6款运动型合资两厢车型推荐
腕上星空 低头就将繁星尽收眼底
住建部要求全国主要城市对房价变化“每日一报”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