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如何防打眼

所属类别: 投资指南 | 作者: | 来源: 和讯网  |  2016-02-15 08:37:45 
0

 

  湖边客

  当心“打眼”

  ——艺术品投资杂说(3)

  春节期间,我们将推出资深收藏人士关于收藏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曾连续刊于《今日湖北》杂志,得到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今后,我们也会择时在周末时间刊出。时机成熟,皮匠投资圈(微信公众号:pijiangtouzi)也将组织收藏爱好者沙龙,大家共同交流经验,互通有无。 ——皮匠圈圈主

  前面我们谈了许多艺术品投资获益的事例,这里要说说艺术品投资的风险。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投资活动的收益和风险都是相伴而生的,收益越大则风险也就越大。如同生意场上人们常说的:“利润有多高,风险就有多高”。艺术品投资也不可能例外。

  艺术品投资究竟有哪些风险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遇到赝品的风险。古董艺术品往往富含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凝聚着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具有“独一无二性”。可是,也正因这种“独一无二性”能够带来丰厚利润,就容易引诱不良之徒仿造、仿冒,从而构成艺术品投资者买到赝品的风险。

  而且,我国历史上古玩艺术品交易就有“捡漏”、“打眼”之说和买假不退的行规。“捡漏”、“打眼”是古玩行的专用语言,花较少的钱买了真品或价值高的东西叫“捡漏”,花较多的钱买了赝品或没价值的东西叫“打眼”;按古玩行中的老规矩,“打眼”者一般只得自认倒霉,不能退货,因为退货时人家会问“你打眼了来退货,捡了漏退不退呢?”

  “捡漏”、“打眼”之说和买假不退的行规,既给古玩艺术品交易带来博弈的乐趣,也造成了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许多不良之徒就是利用这一点来设置陷阱,牟取暴利。

  河北有一位企业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瓷器,经常到北京的古玩市场“淘宝”,一些不良古董商人也投其所好,四处搜罗各种瓷器卖给他。然而,当他请一些专家来鉴赏时,专家发现他花数千万元买的1000多件“古代瓷器”中,真品不到10件!不难想见,他投资的数千万元养肥了多少不良古玩贩子!

  2007年12月,北京某公司拍卖的清乾隆粉彩九桃瓶以313.6万元成交。

  有些收藏家和投资者对文物艺术品私下交易不放心,转而信任拍卖公司。可是,近年来,一些缺乏诚信和职业道德的拍卖企业也是屡屡拍出赝品,给收藏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或者带来诸多麻烦。

  上世纪90年代,浙江一位企业家在杭州的拍卖会上买回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是赝品,由此引发了我国解放后第一起买家状告拍卖公司的官司。当时,这位企业家购买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是张大千款的《仿石溪山水图》,上海著名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曾经鉴定并题记,而买家购买后拿到北京,请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鉴定,徐先生却认为是赝品。由于两大鉴定家各执一词,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场官司在一审、二审时都判买方败诉,直到谢稚柳先生去世后,最高法院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10余位专家鉴定,才确认该作品为赝品。买家虽然胜诉,但官司前后进行了七八年,当事人耗费的精力、财力可想而知。

  还有一位企业家花700多万元购买了五六十件现当代名家字画,结果鉴定下来只有3件字画是真的,其他都是赝品。尽管他这些字画几乎都是从拍卖会上买来的,但是我国《拍卖法》中有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艺术品拍卖时,拍卖公司可以不保证拍品的真伪,这样,艺术品买卖的风险完全由买家承担。

  仅在2006年,北京市就查处了19家拍卖企业违法违规问题,其中“主动或被动参与造假欺骗”是拍卖公司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之一。

  可见,无论是通过拍卖还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直接购买,“赝品”陷阱比比皆是,成为艺术品投资者最大的风险。

  其次,艺术品投资经常会遇到的另一种风险是投资人信息不对称风险。艺术品品类众多,专业性极强,同时,每一品类的艺术品都有巨大存世量,在世艺术家可以不断创作,而过世艺术家又可能出现别人造假的新作,因此,投资者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各种信息。可以说,投资者掌握相关信息的多少和真假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活动的成败。然而,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来源复杂,传播信息的媒体众多,它们关于艺术品市场、经营中的许多信息,也很难保证真实准确,从而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梵·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有些企业曾拿出巨资进行艺术品投资,在国际上大肆收购世界名画。大昭和造纸公司1990年5月分别以8250万美元买下了荷兰画家梵·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以78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法国画家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由于当时不少媒体对这两幅作品宣传炒作,面对如此天价,该公司董事长居然还叫便宜。没过几年,大昭和造纸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将这两幅画抵押给银行,银行四处征求收藏者,结果,《红磨坊街的舞会》只以不足原价一半的价格出手,但市场却普遍认为这是合适的价位。这说明,当初媒体宣传炒作的信息误导了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和不准确带来的艺术品投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艺术品流通性较差,存在变现难的风险。有些艺术品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或“挂在墙上的股票”,但艺术品毕竟不能等同于黄金,更不直接等于金钱,变现比较困难,因为在社会上愿意购买艺术品的人只是极少部分。从市场上看,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如果在缺钱时急于抛售艺术品,一般都拿不到自己理想的价格,甚至可能出现高价买、低价卖,“割肉”赔本的情况。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溥儒曾收藏过一件稀世国宝——《平复帖》。《平复帖》为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尽管只有85个字,但因是名人真迹,且流传上千年,极具收藏价值。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曾委托朋友表达了想购藏之意,溥儒开价高达20万大洋,张伯驹嫌贵没有购买。后来,溥儒的母亲突然病故,作为孝子的溥儒只好以卖《平复帖》筹钱来安葬母亲。这时,张伯驹请了中间人提出购买,双方仅以4万现洋就成交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品接盘的买家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如果送拍卖行,周期很长,而且还有流标的可能。相反,如果投资者手头持有的是股票,变现就容易得多,你只要到交易所抛掉,第二天即可取钱。

  陆机的《平复帖》

  第四,艺术品有保管不善、容易损坏的风险。艺术品大都十分精美,但要长期保持它们的精美形象却相当不易。不论是青铜器、瓷器、玉器,还是书画或竹木牙角器,都有一些特殊的存放条件要求,在保管或欣赏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对艺术品造成损坏,曾经有不少艺术品因保管不好导致价值受损、甚至一钱不值的事例。

  艺术品的外观状态通常称为品相。品相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它能否顺利交易,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交易价格。因此,古玩行内常说:“品相就是卖相”。如在上海一次邮票拍卖会上,一枚品相较好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以2.6万元成交,而另一枚品相较差的仅以1.35万元成交。

  收藏界曾流传一个经典的故事:有位收藏家到农村收购旧家具,发现一个农民家有几件破旧的明式家具,想用很低的价格买下,就说是买回去当柴烧。两人商定价格后,买家立刻付了定金,并约好第二天来车拉。没想到这个农民看收藏家付钱很爽,心存感激,为了次日搬运方便,就主动将这几件旧家具全部拆的拆,劈的劈,并捆绑整齐。第二天,收藏家带车来到农民家,看到那些家具的惨样几乎晕倒!

  除以上所说的风险外,艺术品投资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黄金因便于携带、保存,又容易变现,更受人们重视,而艺术品不能直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又不容易携带和变现,因而不仅难以增值,很可能还会贬值。因此,只有在社会稳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情况下,艺术品才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

  总之,艺术品市场同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一样,都是一个投资市场,投资艺术品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在股票和房地产之下。所以,投资者和收藏者在进入艺术品市场时也务必谨慎从事。

  因此,对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人们,我们要提醒一声:当心打眼!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河南众创联盟启动 携手百家创投机构抱团共赢
“当今纸上美猴王”高峻岭书画展在郑州展出
姗姗来迟 奥迪Q7能否“瘦身”成功?
车史上的12月8日 斯柯达品牌引进中国
财报道| 粮丰价贱,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何在?
秋冬季的寒冷、无趣、不时髦,一件斗篷式披肩就完美解决了!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