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购得合成祖母绿 色彩异常鲜亮需警惕

所属类别: 珠宝文玩 | 作者: | 来源: 广州日报 |  2015-11-11 12:27:28 
0

   这几年,作为四大宝石之一的祖母绿,日益受到国人的喜欢,消费热度持续升温。不过,近日有报道称,西安某游客跟团出游新马泰,在新加坡购买了一颗号称纯天然的祖母绿吊坠,回国后在北京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的结果却是经过“净度优化”的。那么,祖母绿究竟有什么样的特性和收藏价值?“净度优化”有哪些手段,对祖母绿本身的影响到底大不大?购买时应该注意什么?就此,本报采访了珠宝界专家。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江粤军

  “绿色宝石之王”

  备受皇家“宠幸”

  祖母绿,这名字听起来既尊贵又似乎很老成。事实上,作为一种舶来品,祖母绿最初被译为“助木刺”(古波斯语“Zumurud”中来),后来还有“子母绿”、“助水绿”等叫法,由于《西厢记》中将其称作“祖母绿”,遂流传至今。

  国家注册珠宝检验师胡学年告诉记者,祖母绿颜色青翠悦目,一直被誉为“绿色宝石之王”,备受世界各国皇家“宠幸”。据说伊朗王室收藏的祖母绿就有几千颗,而且大小都超过50克拉。中国明清两代皇帝,也都深爱祖母绿。明朝人有“礼冠需猫睛、祖母绿”之说,明万历皇帝的玉带上镶有一颗特大祖母绿,现藏于十三陵定陵博物馆。慈禧太后死后所盖的金丝锦被上,也有两块各重5钱(约80克拉)的祖母绿。

  而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便在开罗西南方的沙漠中发现了祖母绿。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埃及第十二王朝时代,祖母绿饰品已经普遍流行了。不过,当时著名的矿场——克利奥帕特拉,现已因大量开采而耗竭。

  今天,最有名的祖母绿产地哥伦比亚,则是在16世纪左右开始发现矿藏的。据说,当时在哥伦比亚首都以北200多公里的莫索地区,由于河水暴涨,水流倒灌,夹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水患平息后,当地摩斯卡斯人回到家园,惊奇地发现,浑黑的河道里藏着大量碧绿的宝石,这就是著名的哥伦比亚祖母绿。摩斯卡斯人欣喜若狂,将一些未经琢磨的柱状祖母绿镶嵌成一条精美奇特的项链,献给莫索的公主芙拉。后来,人们就以公主的名字来命名这条项链。时光流逝,几经辗转,这条项链被哥伦比亚华侨卡兰沙家族得到并保存至今。一位美国富豪曾出两亿美元想把它买下,始终未能如愿。而近四百年来,这样美丽晶莹的祖母绿柱状晶体再也没露过面。而哥伦比亚的木佐和契沃尔矿山,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祖母绿供应地,垄断了国际市场,约占世界优质祖母绿总产量的80%。1969年在哥伦比亚还发现过一粒重7025克拉的巨型祖母绿。

  一般认为,契沃尔矿区出产的略带蓝色的祖母绿质量最佳,可谓世界上最美丽的祖母绿。而木佐地区的比亚博兰卡则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祖母绿——达碧兹(西班牙文原意是“研磨蔗糖的轱辘”)。这是因为宝石中心有一六边型的核心,放射出六道光芒,形成一个星状图案。当地人认为,六道光芒代表了六种祝福,即健康、财富、爱情、幸运、智慧、快乐。因此,达碧兹一般打磨成弧面型,不作常规的平面切割。而随着比亚博兰卡矿区的关闭,现在达碧兹就愈显珍贵了。

  产地不止哥伦比亚

  品质不以“血统”论

  当然,祖母绿的产地不止哥伦比亚,像巴西、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赞比亚、俄罗斯,乃至我国的云南地区,也都有出产。

  因此,对于具体一颗祖母绿而言,是否要特别关注其“血统”呢?胡学年认为,这倒大可不必。“一般市场上的祖母绿,不会写明产地,检测机构也很难鉴别其"血统",因为这只能靠一些特殊微量元素及包体特征做分析。这么高精度的检测,全世界可能也就一两个实验室能做,所费精力很大,结果也只是相对准确。事实上,产地只是决定了品质的普遍比率,就具体每一颗宝石,还是要具体分析。就像田忌赛马一样,哥伦比亚的中等祖母绿,可能品相上就远不如巴西或赞比亚的高级祖母绿。”他说。

  云南省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摩太也表示,选择祖母绿,千万不要持“血统决定论”,只要品质好,哪里产的都不太要紧,“达到颜色正、裂纹少、够通透、颗粒大的标准,就是好宝石”。

  胡学年更细致指出,祖母绿的质量评价一般包括颜色、净度、切工及重量四个方面——

  第一是颜色。一颗优质的祖母绿应当是中至深绿色或翠绿色,绿得比较均匀,不带杂色或微带蓝色调,颜色太淡或偏黄都不好;

  第二是净度。祖母绿的杂质较多,比红宝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好的祖母绿要求其杂质含量较少,肉眼基本不可见。“当然,对于净度也不能吹毛求疵。譬如钻石,净度属于SI级别的并不算高,但在祖母绿中,类似这样级别的就已经是顶级品了。”他说。

  第三是切割。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祖母绿形,就是说祖母绿一般会磨成四边形阶梯状,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祖母绿的颜色之美显露出来。“宝石切割各有讲究,其他像红蓝宝石主要是蛋形,钻石则是圆形。因为不同宝石生长于不同晶系,生长特点很不一样。”胡学年介绍。

  另外,颗粒越大越好。随着重量的增加,祖母绿的价格会呈几何级数提升。一般来说,五克拉以上就有收藏价值了。

  “中国祖母绿”的出成率低

  裂纹肉眼难察收藏要谨慎

  至于上世纪80年代在云南文山麻栗坡发现的祖母绿,也被称为“中国祖母绿”,其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究竟如何?胡学年表示,目前“中国祖母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珠宝市场上,可以忽略不计。“我也只是听说过,还没见到实际样品。我想可能是品质不怎么样,又或者没有形成规模吧。因为祖母绿比较脆,怕高温,容易崩裂,要做成宝石戒面,对原石的要求是很高的,能够达到这样品质的单晶体其实挺少的。”

  不过,作为云南地区知名的珠宝玉石专家,摩太告诉记者,“中国祖母绿”之所以还不够知名,主要是国家一直把控很严,不允许乱采乱挖,但今年11月份云南省准备组织一个专家团队,对“中国祖母绿”的设计、加工及走向市场做一个推介活动,因为“中国祖母绿”中品质好的也很漂亮,有几个特殊品种可以跟哥伦比亚产的相媲美。

  “不过,哥伦比亚的祖母绿产于软性岩层中,开采时无需炸药帮助,出成率很高;云南的祖母绿则跟白钨矿共生于坚硬的岩层中,开采时要靠炸药爆破,很多带有肉眼看不见的裂纹,利用率只在百分之十左右。就是说,一百公斤中能够达到宝石级别的大概只有十公斤。因此,收藏"中国祖母绿"一定要懂行,看清楚是否有裂纹。假如没留意,买到的是开裂的,镶嵌时小锤子一敲就碎了。”

  它比翡翠更有收藏价值吗?

  综上可知,祖母绿珍贵难得,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侯舜瑜看来,祖母绿甚至比翡翠更有收藏价值,这是否又是业界的普遍看法呢?

  胡学年表示,他很认同这种观点,原因在于:

  首先,祖母绿属于宝石范畴,为单晶体,形成本身就比较难,要产生颗粒大的单晶体,尤其难;翡翠则属于玉石范畴,是由很多细小的晶体聚集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生成相对容易些。一般情况下,单晶体比集合体更值钱更珍贵。

  其次,就稀有程度而言,祖母绿也比翡翠产量少得多。五克拉以上的祖母绿就不多见了,翡翠原石则可以很大,能够加工成手镯、摆件、挂件等,无论体量、数量都比祖母绿要大要多。

  除此之外,祖母绿的流通性也比翡翠强。祖母绿属于一种世界性宝石,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可这种宝石,翡翠则基本上只在华人圈里通行,国际化程度不太高。“世界艺术品市场上,翡翠的量往往比祖母绿要少,甚至难觅踪影。这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

  而就质地来看,祖母绿虽然常常有杂质、裂纹等,但本身看起来很通透,翡翠唯有满绿的玻璃种,才能比较接近它。但与满绿翡翠比起来,祖母绿戒面目前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摩太也认为,以克拉来计算的祖母绿比翡翠更坚挺,是毋庸置疑的。“三四十克拉的祖母绿是非常珍稀的,而翡翠动辄就在几十克以上。更重要的是,祖母绿的市场很成熟了,价格虽高,但稳定,不会一炒作就暴涨,经济形势不好时又抗跌,所以国内的顶级富豪,很早就开始玩祖母绿了。”

  迷信海外的证书

  误把合成当天然

  关于游客在海外买到“净度优化”的祖母绿的问题,一般而言,祖母绿的优化处理包括浸油、充填等,那么,这些优化处理,对祖母绿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原山东珠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李通一认为,天然祖母绿历经成千上万年都不会变相变色,但如果有别的物质侵入,对其耐久性上总会有些不利。

  胡学年则表示,如果“净度优化”采用的只是泡无色油,让祖母绿中的一些微裂纹看起来不明显,以增加透明度,问题倒不大,目前在国际上也是被普遍接受的。如果泡有色油,那就属于处理了,跟充胶以固结裂纹和模糊裂纹一样,在鉴定证书上必须写明,否则便涉嫌商业欺骗。

  不过,由于祖母绿性脆,不能像红蓝宝石那样加热,在优化处理上花样不多,以次充好并不常见,胡学年更强调的是,消费者应该注意那些人工合成品。“最典型的是游客到新加坡旅行,有时会被带去买祖母绿,对方也会提供证书。但因为证书上写的全是英文,很多人看不懂,以为就是天然祖母绿,其实上面写明的是由天然祖母绿芽种培育成的晶体,委婉地表述了这是合成品。我们都知道,凡是人工能够合成的东西,就能无限复制,价值自然就低。像祖母绿在切割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边边角角,随便一点就可以用作晶芽了。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因此,不能盲目迷信国外的证书。”胡学年特别指出。

  至于合成祖母绿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看到那种色彩异常鲜亮,颜色分布特别均匀,而且当中基本没有杂质、裂痕,就要多留个心眼了,有经验的人用肉眼就可以判别出来。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