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第二届中日篆刻艺术展侧记
在广西美术馆颇具中国风的展厅里,弥漫着刀与石的交响,优美的鸟虫印、古朴的大篆印、写意的小篆印、生动的象形印……11月2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日本篆刻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广西美术馆协办的“上善若水”——第二届中日篆刻艺术展在广西美术馆开幕。上百件中日优秀篆刻作品的原石及印蜕、印拓同时展出,既凸显展览的学术价值,又赋予展览以视觉观赏性与文化品读性。中日两国的多位艺术家代表出席展览。
本次展览共展出精品原石175方、印屏184件、书法62件,是继2009年“江山多娇”中日篆刻艺术展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中日篆刻名家艺术创作精品的集中亮相。“与上一届相比,这次展览涵盖了184名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篆刻作品,参展作者横跨老中青三代,印章风格从苍劲古朴、老辣凌厉到玉树临风、生机勃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表示,这些篆刻作品展示了当前中日篆刻艺术的发展现状。
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篆刻爱好者。广西艺术学院书法专业的学生李锋为了观看此次展览,早晨7点多就从学校出发。篆刻爱好者们流连其中,品鉴着或率意或工稳的印风,领略着石头与刻刀碰撞而出的艺术之美。
“通过艺术展这一平台,协会成员受到很大启发。”日本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尾崎苍石表示,他非常重视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希望通过中日篆刻艺术展览,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
中国篆刻艺术是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术发展而来,是以中国汉字为表象的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也是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一门传统艺术。10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和遣唐僧将中国的书道带回日本,篆刻艺术也随之在日本传承下来。“日本学者把中国篆刻家的风格带回日本,使日本印章带有浓郁的中国印风,又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日本风貌的篆刻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表示,“中日两国的篆刻艺术都有独特的面貌,两国篆刻艺术的交流会有美好的前景。”
“篆刻是文化的一个角度,我们作为印人,不仅关注印章本身,而且非常关注印章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过程。”浙江大学艺术系教授汪永江在参观展览时说,二战后,西方美术理念传入日本,日本篆刻更早地由实用性艺术逐渐演变为视觉性艺术。这也是日本的篆刻作品独立于书画的原因。骆芃芃则表示,篆刻在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日两国在篆刻风格和形式上的差异性,成为两国篆刻艺术交流的重要契机。“差异越大,交流的空间就越大。这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繁荣的需要,也是孔子所倡导的‘和而不同’理念的光辉。”骆芃芃说。她表示,水纯净而友善,可以包容万物,可以至柔至刚,可以汹涌澎湃,可以如影随形,还可以源远流长。中日文化艺术的交流正应了“上善若水”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杨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