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来了!看大师如何用画作虐死单身汪
在这一天,不要“罗曼蒂克”,只羡“光棍”不羡仙。然而,说起“罗曼史”,这可是艺术家常青睐的主题,那维米尔笔下的“情书”,克里姆特的金光闪闪的“吻”,罗丹与情人卡米尔的故事,洛可可艺术中那说不完的“情话”,如此等等。
艺术家常常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缪斯”,并抒发自己的缠绵“情怀”。两情相悦的爱情很多时候成为艺术的点睛之笔,艺术家们与情人的故事大概可以成为一个很宽的研究主题。如果在光棍节的这一天,你既没有假日也没有玫瑰,那就约起来一起看看大师笔下的“罗曼蒂克”吧。
《信》 扬·维米尔 1666年 布面油彩
维米尔笔下的“白富美”又收到“情书”了!
在一间十分平凡的房间里,这位女子并没有忙于打扫也没有在看孩子,她正在弹奏鲁特琴,又被送信回来的女仆打断,她优雅的服饰告诉我们她应该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女人。这是一封求爱信,鲁特琴也是传统的爱情象征,后墙上平静的海景画则象征着得到回应的爱,女子对信件的在意以及流露出来的思念跃然纸上。17世纪的荷兰的确具有欧洲最为发达的邮政体系,书信是当时荷兰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维米尔善于用一些特殊的细节向观众展示17世纪的荷兰生活,他在多幅画作中引用了“信”这个道具,如《读信的蓝衣女性》、《站在窗台前读信的少女》等。且在维米尔的画中的这些读信的少女大多非常年轻,这些尚未完婚或者已经完婚的女性与在外远行的男性的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往来,男性大多致力于航海贸易等事业。
两人紧紧依偎在一起,爱情的圣火正燃烧
克里姆特的《吻》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画面中,一对恋人紧紧地拥抱,那个高高的男性正紧紧地拥抱着亲吻着他心爱的女人,女人则仰着头,闭着眼,似乎正沉浸在恬静并迷茫的爱情之中。女人紧贴恋人,身体的曲线含糊不清,似乎已经融入恋人的怀中。她的神情,无限倾心,迷醉恍惚。吻是爱情的圣火,正燃烧着他们。作品色彩金黄、图案美丽异常,有着浓郁的东方情调,这种平面装饰图案跟新艺术运动以及工艺美术运动有关。除此,画面中传达出来“幸福生活”是世纪末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它华丽而富于感官享受的表现方法背后,传达出的却是人类的堕落与焦虑。
荡秋千,也不忘调情
这真是一首洛可可式幻想曲!弗拉戈纳尔的《秋千》是一幅典型的“调情画”。在《秋千》中,一个老主教正在推秋千,秋千上漂亮的女人荡得越来越高;而她的恋人(同时也是这幅画的赞助者)被安排在画面的左下方--一个“战略性”的位置伸出双手热情地赞美她。这位年轻的女子大胆而轻佻地将鞋子踢向丘比特的小雕像,丘比特正调皮地将一根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弗拉戈纳尔真是一位一流的色彩大师,画面中闪着微光的色彩连同暧昧的光线都极具“调情”的气息。作为观者,我们似乎听见了那甜美的说不完的“情话”。
深深的一个“吻”,让我思念到永久
罗丹与他的情人卡米尔是美术史上的传奇佳话,正因为有卡米尔·克洛岱尔,罗丹才遭遇“美”的洗礼,创作多件焕发生机的传世作品。这个“吻”同样也是来自他情人的深情一吻。作品中,热情拥抱恋人的女人,让自己斜倚在对方身上,尽情舒展,把女人的魅力发挥到极限,身体由手至脚一波三折是一个柔美的“S”型,强壮憨态的男人似乎被这突兀的激情弄得有些拙笨,又仿佛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奇,这个爱吻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梦,他不敢把女人拥抱,他动作轻柔,害怕不经意的失去。卡米尔是罗丹的缪斯女神,没有她,就没有罗丹这样杰出的成就!但历史总是那么不“圆满”,卡米尔却因罗丹这致命的一吻,在精神病院度过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三十年。
沉溺于爱情的恋人,就像黑夜里的幽灵
蒙克除了《呐喊》,还有《吻》。这幅作品乍一看,黑乎乎一团,像一片在眼前铺开的黑夜。细看,却是一对相拥而吻却看不到面孔的恋人,他们正沉溺于爱情,看上去几乎融为一体,就像黑夜里的“幽灵”。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一生多灾多难,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都是他艺术中不变的主题,所以,即便是在这幅描绘爱情的作品中,也充满了痛苦的气氛,画面中的凝重色彩以及惊人的表现力皆源自于他对内心世界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感情在忧伤的内心里压抑着,让人无处宣泄,无处歇斯底里。夸张与扭曲的色彩、线条,把恋爱中的痛苦、不安、嫉妒、喜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并隐约透出他对美好爱情的热切渴望,这大概是蒙克所经历的全部爱情。
离别前的深情一吻,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幅《罗密欧与朱丽叶》出自英国画家弗兰克・狄克西之手,表现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悲剧爱侣在婚礼初夜后离别前的匆匆一吻,而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成为他们爱情生涯的最后一吻。画画中,色彩艳丽饱满,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将一对分别在即的情人之间充满甜蜜与不舍的情愫描绘得入木三分。这件作品还曾在英国艺术品基金会开展的一项关于评选“十件最浪漫美术作品”的调查中排名第一,有评论家指出该画作营造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死亡接近而情爱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