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末画家朱鹭《疏叶清风图》
竹,直立挺拔,千姿百态,四季常青。历代骚人墨客写竹、吟竹、种竹,与竹为伍,青睐有加。竹超凡脱俗,且不畏严寒,与松树、梅花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一起号称“四君子”,成为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墨竹之画法起于唐代,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题材之一,据北宋编撰的《宣和画谱》记载,墨竹早在宋代就列入十门画科。我国历代画竹名家辈出,明代朱鹭就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画家。
朱鹭(1553—1632),初名家栋,字白民,别号西空老人、西安居士、青浮子、一念禅,吴县(今苏州)人。朱鹭活跃于嘉靖至崇祯年间,擅画竹石,书法兼工,《明画录》称他“工写竹,深得石室梅花之旨”。生平喜好游览写生,饱览名山大川,“弃家游名山,以可竹自给,不受人一钱。”晚年结庐华山莲花峰,乐而忘返,飘飘然有隐士之风。他一生画竹无数,绘尽竹的种种丰姿神采,为众多博物馆庋藏。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竹石图》水墨立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石图》卷、重庆市博物馆的《翠绿千重图》卷等,都是其画竹之传世佳构。武汉博物馆收藏了他的《疏叶清风图》轴(见图),画面简约疏淡,意境深远。
画作纵91.3厘米,横33.3厘米,纸本设色。主题为一株苍劲的老竹,另有一竿新篁和一丛翠绿的兰草,营造出岁寒之际的一股生命的活力。作者打破画竹的传统模式,特意截取竹的主干部分来构图,枯笔疾行,从画面左下方顺势弯曲而上。一枝纤细的新竹破土而出,伴于老竹之旁,腰身弯曲,竹叶润泽,飘洒飞舞,如美人临风,墨色浓润,为老竹增添生命的力量。老竹体格圆润、粗壮,下不见根,让人观之,顿生白居易《画竹歌》中“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的奇妙意境。老竹上部仿佛被利刃斜截,如戟刺向苍穹。老竹之下,一篷翠绿的兰草沐浴清风,妩媚多情,窈窕生姿。整个画面只见竹、叶和兰草,占去整个画幅的一半空间,尽管显得有些空旷疏淡,但作者已将竹子挺拔向上的丰姿、高风亮节的品德和拂云擎日的志向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充分利用了毛笔的特性,用笔多变化,竹叶如撇势写出,或粗或细,以显示竹叶之正侧。又以浓淡枯湿之墨区分竹叶的正背,与米芾“以墨深为面淡为背”的画竹要旨相吻合。老竹“枯竿傲太空”,新篁疏叶在风中摇曳,顾盼之间相映成趣,构成动静有序、清新脱俗、神韵浑然的画面意境,提炼和升华了竹“腹空节满更虚心”的精神品质,使画面散发出一种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阳刚之气。
画幅上方留白处,有作者行书题跋:“枯竿傲太空,清风荡踈(疏)叶。为子畏兄。朱鹭。”诗句点明画意,形象贴切,上下相对,贯穿画面,起到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效果。读诗观画,不禁令人产生这样的遐想:清风里,空旷寂静的山野上,一棵壮硕的劲竹虽然已有些老迈,但依旧挺拔向上,展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在他老迈的身躯旁,一竿新篁正在成长,娇嫩的枝条,苍翠的剑叶,从竹根拱出的兰草,上下呼应,为老竹带来生命的气息,令人精神一振,遐思联翩。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老竹新绿、生机活发的美好意境。作者以中锋绘竹干,撇写竹叶,看似不经意,其实法度谨严,一气呵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核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款识书法,笔势纵横隽逸,自然错落,飘逸灵动,宛若画中一景。
款识下方,钤篆书朱文“朱鹭之印”、白文“西空居士”二印。画幅左下方有明代著名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私人藏画印一枚:“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右下方有“陆树声鉴赏章”一枚。陆树声(1509—1605),字与吉,号平泉、无诤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朱家角人,平生喜欢收藏名家字画,精于鉴赏,每有所得,必细细观赏,并加盖鉴藏印章。
朱鹭的《疏叶清风图》虽然布局简括,着墨甚少,留白较多,但作品继承了文同、吴镇的艺术旨趣,删繁就简,运笔落墨从容。作者舍弃了一切村托的景物,以大量留白处突出劲竹的雄壮伟岸气度,难怪《无声诗史》赞其“意在笔先,画简意深”。
作品没有注明创作时间,以朱鹭传世作品推测,应为其成熟期的作品。作者开拓了象征的新意蕴,看似简约却又不失旨趣,简练而不简单,平易而不平实,墨香馥郁,溢于画外,是一件难得的水墨佳作。凛冽冬日欣赏此画,从一片“直饶岁冷无凋叶,任是霜凌不变心”的意境中,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盎然生机,令人心灵振奋,意气风发。
明代诗人、书画家、篆刻家归昌世也精通画竹,讲究“画竹不惟有气,亦兼有声”。在论及画竹时,认为朱鹭画竹“奋袖而成,勃勃有气”,观之有“怪石危干,飒飒欲动”之感,对其倍加推崇。朱鹭虽然布衣一生,时人对其人品、画品十分仰慕,以高士视之。正如近代画家王震所言:“西空老人嗜写竹,画如其人曰洒脱”,二句简明扼要,可谓是朱鹭爱竹、画竹、“人与竹同”的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