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河老站缺个文物身份
本月初京张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发改委批复,清河车站是规划始发站之一。虽然具体设计方案还未最终确定,但仍引发了铁路学者王嵬的担忧。
清河车站站房始建于110年前,仍基本保留着百年前的样貌,但车站尚无文物身份,一旦新建,老建筑命运难测。
法制晚报(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目前王嵬已向海淀区文委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希望为清河老站争取合法的文物身份。
担忧 高铁将建 老站尚无文保身份
对于王嵬来说,这个11月是繁忙的,新书《追火车》出版发行的同时,还要时时牵挂着清河老站房的命运。
据媒体报道,京张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发改委批复,北京北站及清河站规划为两座始发站。王嵬认为清河老站势必要进行较大改动。西直门站老站房已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而清河站却无文物身份。
老京张铁路,与清河车站建筑、格局完全相同的青龙桥站,已被划入国保文物范围;被拆掉近一半的清华园老站房,也已成为海淀区登记文物项目。
王嵬说,铁路上的老建筑、老机车是铁路文化的载体,如不对清河老站房进行有效保护,可能会失去一座珍贵的历史建筑。
历史 110岁“高寿” 孙中山曾在此视察
不同于大型火车站,很少有人了解清河站的故事。王嵬通过历史资料以及实地走访比对,勾勒出清河车站的历史变迁。
100多年以前,京张铁路沿线十余座站舍的崛起,开创了中国人自行修筑铁路的历史。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先生设计的“之”字形铁路举世闻名。清河车站作为京张铁路一座三等小站,因建于海淀清河镇而得名。
资料图片显示,始建于1905年的清河站,为中西合璧风格的6柱5间式站房,中间3间为候车室,外部为券门。詹天佑先生曾在此勘测、施工、验收。1912年9月8日,孙中山先生曾于清河站下车视察京张铁路。
王嵬还找到 了清河车站被日本侵占时的老照片,站房与通车初期毫无区别,但站房前堆满了沙袋,车站周围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现状 结构尚存 老匾额留住百年沧桑
高耸林立的现代化写字楼、川流不息的京新高速、城铁13号线来来往往的列车……周围不断发生巨变,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上地与西二旗两座城铁站之间,还遗存着一座老火车站。
这是一处“活着的历史建筑”,北京市郊铁路S2线在此停靠,延续着老站的生命。车站内人流稀少,偶尔有乘客来这里购买火车票,来去匆匆。
青灰色的站房坐东向西,与南北纵横的铁道相互依存,乍一看,这不过是座寻常小站。因历年来的改扩建,站房最初的样貌几乎被掩藏,但一些细节处却仍透露出它的百年沧桑。
在王嵬的引导下,法制晚报(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绕到站房南侧,看到一块嵌墙竖匾上有“清河车站”四个描红大字。这块竖匾与老站房同岁,看上去古朴沧桑。站房北侧,同样有一块竖匾,但已被水泥糊上,并被其它房屋遮挡。
资料图片显示,始建于1905年(1906年建成)的清河站房为中西合璧风格的6柱5间式建筑,中间3间为候车室,外部为券门。两侧及候车室后方为 站长室、电报室、杂役室。如今,中间的券门被改作售票窗口,但拱券痕迹尚存,老墙上装着空调外挂机,屋顶更换为彩钢板,周围也多有添建……但仔细观察,老 站房的建筑结构基本完整。
据王嵬向法制晚报(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河车站站房开始改造,三处拱券添加了门窗等物,南侧向 西接出了一间房屋,屋顶被更换成了彩钢板,房顶与其他建筑连为一体,候车室的三个券门仍为原样。但站房中央正上方、由京张铁路总办陈昭常于1906年题写 的站匾被毁。
时至2014年,站房的三处券门已被封死一个,另外两处改为售票处。东侧的老站台也因S2线市郊铁路改造成为高站台,西侧的老站台仍保持原样。
行动 民间学者已向官方申请文物认定
在海淀区文委的文物目录当中,记者能查到京张铁路清华园车站,但并无清河车站。记者以铁路爱好者身份致电清河站,证实清河站并非文物项目,但有海淀区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这里走访过。
王嵬设想,若能对清河站进行保护,待修建清河高铁站时,可将老站房细致整修,与现代化的高铁融洽相处,譬如北京北站的保护模式 —— 西直门车站历史上多有变迁,后来成为京张铁路的起点站,在现代化的北京北站建成后,原先的西直门火车站站房作为工业遗产被保存下来,与崭新的北京北站同处 并存。
目前王嵬将其考证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整理成一份6页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前日他将申请表递交到海淀区文委文物科,被工作人员受理。
根据《贯彻实施<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意见》,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受理文物认定申请后,原则上应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予以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