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爷留下的十二万老股票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英
收藏是一个“慢”工作,多数收藏爱好者都是在其他藏家的影响下逐渐走上收藏道路的,乌力吉门德也不例外。因为父亲喜欢收藏,乌力吉门德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藏品,尽管自己最喜欢陶瓷,但是在收藏的路上他还是在“博藏”,只要是历史的、民族的,都会成为他的藏品,而在这些藏品中有一些又是家族的。
乌力吉门德的老家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老家的“丰富资源”也成为他收藏的资源。“小时候和父亲放羊,在沙漠里也会遇到被风吹出来的瓷片、陶罐、钱币等,这些都是我收藏的对象,有时候还会向别人买,不过这些东西的价格并不高,不然也不是我能承受的。”乌力吉门德说。因为父亲是搞收藏的,乌力吉门德不少藏品都是从父亲那里“淘”来的,大到瓷器、陶器,小到书本、纸张,这些藏品或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或是家族变迁的佐证,都成为乌力吉门德“百宝箱”中的一员。
在乌力吉门德的藏品中,有一张用专门的薄膜保护的老股票,这也是他从父亲手里要过来的。乌力吉门德介绍,这张股票是他太爷爷当年购买的,票面上写着的时间是1950年11月14日,地点是阿鲁科尔沁旗道德供销合作社。“这股票上面的金额是十二万,小时候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太爷爷是多有钱,十二万呢,即便是现在十二万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过后来就明白了,尽管票面金额很大,但实际的购买力却很小,十二万并没有多少钱。”乌力吉门德说。因为是家里老人留下的东西,所以乌力吉门德的父亲一直都将这张股票保存在家里的档案柜里,也是一次偶然翻看父亲的藏品,乌力吉门德才发现了这张股票。
“对于外人来说这就是一张普通的老股票,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家族来说它还有另外的意义。”乌力吉门德介绍,他们是从北京搬迁到赤峰的满族,来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刚来的地方叫做“满井曼哈”(音),意为“满族人的沙漠”,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又搬迁到坤都镇,这张股票就是搬过来之后在入股的公社买的,因此这也是他们家族历史变迁的一个证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乌力吉门德才向父亲索要了这张股票,并承诺一定会小心保存,父亲这才答应把股票给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