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鉴定”的若干结局

所属类别: 收藏杂项 | 作者:王毅豪 | 来源: 收藏2015第9期 |  2015-10-08 09:24:56 
0

“求人不如求己”,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大实话。但在收藏界,收藏爱好者自家眼力不济而求人鉴定的事儿却屡见不鲜,并由此演绎出了许多轶闻趣事。

某办公室主任,性情直爽,酷爱收藏。两年前,他得到一个战国时期的中山鼎,这本是一件难得的宝物,但不大懂青铜器的他心里总是不安。于是春节前经人引见,他请到了某市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拿出锯子,抓起鼎的一只腿便锯开了。以锯子来鉴定青铜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是我们这位市级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独创。“假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主任,“你看,是紫铜不是青铜,而且锯口闪亮,两三千年下来,铜还能闪亮吗?”结果主任便把鼎作为假货退还原主,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就这样得而复失并受到破坏。其实,战国至秦时铸造青铜器所用的铜,正是接近深红色的紫铜。这些青铜器尽管在悠长的岁月中内部氧化严重,被折断或摔伤,其伤口呈现褐色渣子状,但若打磨或锯开,其伤口则仍为闪亮的新铜之样。

汤先生刚开始喜欢玉器,某日在一摊上见到一只玉蟹,摊主看他那爱不释手的样子,便索要2000余元的高价。老汤拿不定主意,就央其熟识的老玉匠“掌眼”,该玉匠瞥一眼只说两字“能玩”,老汤遂还价1400元买下玉蟹。不料再经多位玩家“会诊”,那只玉蟹不过是件价值数十元的和田玉料。而今老汤逢人便说老玉匠不负责任:“他说‘能玩’,一块破砖也能玩啊,我怎么就信他呢?”

赵先生是位收藏投资的热心人,他有一套“借眼”的高招来弥补其鉴定能力的不足。他每天都到收藏市场溜达,专门去瞅正在讨价还价的生意,一旦买卖双方未谈成,他便凑上去,以比买主略高点的价格买下原买主看上的藏品。就这样“借眼”买货,赵先生也得到不少很好的藏品。但不久前,又在市场上如法炮制的赵先生却栽了一回。当时,赵先生面前的摊主正与一位中年买主为摊上的“一刀平五千”而讨价还价,摊主要4000元,买主只出2800元,摊主说自己买来价高,要求买主再加点钱,买主说只能出这价格,多一点也不添。在中年人未买成转身离去时,赵先生追上去问那中年人为何不能再加一点,中年人说那“一刀平五千”虽说东西是真的但品相不完美,只能出这价。赵先生听后回到摊上,便以3050元买下那枚“一刀平五千”。后来赵先生在他人点拨下,知道其所买的不过是价值十来元钱的新仿品时,摊主和那中年人早已不知去向。

以上三个真实而颇有代表性的故事,其第一个主人公碰到了自以为是的假大空,第二个碰到了不愿助人的保守派,第三个则干脆碰上了设局诈骗的托儿。他们均是由于自己鉴别收藏品的能力不足而求助于他人所酿成的后果,或者痛失良机,或者蒙受重大损失。

当然也有许多鉴赏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很高的收藏家、鉴赏家乐于助人,但这样的收藏家你不可能随时随地得到他的帮助,一是他们没有义务提供你所需的即时服务;二是对你的藏品作出鉴定结论时木已成舟,若损失也难以挽回;三是许多情况下专家们是未见实物而做的结论,有时难免有误差。

总而言之,若自己眼力不济而靠求助他人来搞收藏,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两个结局:一是错失良机,二是蒙受损失。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