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跌四成 红酒收藏成雷区
日前,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发布报告,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的拉菲、拉菲副牌和都夏美隆的价格自2011年触顶之后急剧下跌,至今降幅达40%,已接近2010年的水平。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拉菲副牌,过去三年跌幅达到46%,成为近年表现最差的副牌酒之一。此外,其他名庄酒如拉图、玛歌、木桐的降幅也超过两成。
《葡萄酒经济学人》主编迈克·维塞斯在其发表的《2013年葡萄酒投资年终报告》中指出,全球葡萄酒市场的下滑趋势仍在继续,2014年的葡萄酒投资市场不容乐观,“葡萄酒市场要从非理性繁荣回到正常积极水平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拉菲”传奇破灭
“成也拉菲,败也拉菲”,拉菲已成为当今国际红酒业的一个风向标。
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地区和勃艮第、香槟、阿尔萨斯、卢瓦河谷以及隆河谷地,被称为法国葡萄酒六大生产基地,葡萄酒产量占到法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波尔多地区气候温和,土壤富含铁质,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葡萄酒产区。加隆特河将波尔多葡萄酒产区分为左岸和右岸,左岸的五大酒庄是拉菲庄、拉图庄、玛歌庄、奥比昂庄和木桐庄,右岸的三大酒庄是白马庄、柏图斯庄和欧颂庄。
拉菲堡曾属于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葡萄酒王子”——西格尔公爵,1868年被当时欧洲最著名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拍卖会上竞得。拉菲在18世纪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御用酒。2011年,三瓶1869年的拉菲在香港被拍出43.79万英镑的天价。拉菲酒一向得到国际葡萄酒业的推崇,1982年和2009年是红酒质量最好的两个年份,1982年拉菲已成为国际红酒业的风向标之一。
国人对拉菲的追捧,曾经几近痴迷。2010年,波尔多红酒行业协会宣布,中国首度取代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红酒出口额最高的市场。当时中国内地进口红酒已占到葡萄酒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如影随形,拉菲红酒市场的混乱一发而不可收拾。
“拉菲”本非单一品牌,而是一系列品牌的合称。国内有些酒商用拉菲传奇等副牌拉菲来冒充拉菲。据业内人士介绍,法国拉菲酒庄每年平均出产正牌拉菲21万瓶、副牌拉菲60万到100万瓶,需要10年至50年的熟化时间。每年正牌拉菲除去与酒庄合作的全球各王室订单,真正流入市场的不超过19万瓶,分到中国的不超过5万瓶,但在2011年以前的中国内地市场,据说仅浙江的拉菲销量每年就在30万瓶以上。
波尔多地区上等葡萄酒的酿制,要求葡萄藤平均要有30年至40年的生长期,超过80年的葡萄藤必须拔掉,种上嫩葡萄藤。拉菲就用嫩藤结的葡萄酿造小拉菲这种副牌酒,嫩藤结的葡萄酿不出正牌葡萄酒的高品质。小拉菲并不具备投资和收藏价值。
还有一些酒商,利用国人迷信海外红酒品牌的心理,将国外一些品质较差甚至不达标的红酒,用集装箱运到国内的保税区,在保税区内自行灌装,再利用保税区的相关政策,摇身变成“进口”红酒。
在淘宝网上,回收拉菲酒瓶的广告比比皆是,标价两千元,并要求品相完好,瓶身和酒标没有破损和污渍。
物极必反,2011年9月,一箱1982年份的拉菲,在苏富比的拍卖价从最高70多万元直降至30多万元,其它一些名庄酒及拉菲副牌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跌落,成为压倒国内高档红酒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红酒变成“金钱游戏”
拉菲的疯狂不仅表现在消费层面,价格的一路暴涨曾吸引众多国人把红酒当成投资“富矿”。当红酒变成“金钱游戏”,投资者玩的只剩心跳。
业内人士认为,葡萄酒本身的特性使得红酒收藏存在巨大风险,葡萄酒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值钱。葡萄酒归根到底还是一种饮品,有一定的适合饮用时间,绝大多数一般在上市后两三年内就要饮用,超过十几年后就不能再喝了。只有占总量千分之一的顶级红酒才具有陈年10年以上的潜质,还须在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当的苛刻环境中陈放。酒窖建设成本高,一般投资者不具备酒窖贮存条件,藏酒质量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葡萄酒的投资大军快速扩容,各地经营葡萄酒的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在葡萄酒投资的滚滚热浪中,葡萄酒的收藏与投资常识,常常被人忽视。
国际上通行的红酒投资主要有成品酒和期酒两种投资产品。
在成品酒投资上,能为藏家带来投资回报的只有投资级葡萄酒,其缩写为IGW,它必须具备产量极小、长期陈年能力、世界知名品牌的条件。以往人们说到投资级葡萄酒,基本上都是波尔多顶级红酒、顶级甜白酒和波特酒。
期酒则像期房一样,销售的是未来的产品,投资者付款购买后,一到两年才能装瓶配送。相对成品酒来说,期酒是酒类投资中回报最高的一种投资方式,当然风险也最大。在期酒经过两年变成成品酒的酿造过程中,需要放在酒桶内长期陈酿,这个过程中倘若管理不善,或遇天灾等不可抗力外因,整桶红酒都有可能变质,甚至不能饮用。
据圈内人分析,在国外,红酒投资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非常成熟的产业和金融产品。但当下国内的一些所谓的红酒基金只是自娱自乐的游戏,缺乏公开、成熟的出让机制和市场监管,无法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很多国外投资者一般视行情购买两箱期酒或成品酒,待价格上浮后,便抛出一箱回笼资金,再选择新的葡萄酒品种来投资,而自己会留一箱来品鉴,周而复始地投资葡萄酒。
而在国内,目前红酒出货渠道主要是靠拍卖和关系营销,出货渠道狭窄,投资风险很大。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有很多红酒投资者在酒价上涨后没办法出手,最后只能喝掉。2010年前后,即便是1982年的拉菲,虽然炒得很热,但买的人其实很少,有些酒商买一瓶回去也是作为镇店之宝。国内外拍卖机构进行拍卖的红酒往往是有一定收藏年份的稀缺酒品,大多数投资客很难拥有。普通投资客也很难有充足凭据证明藏酒品质,藏酒难以进入拍卖程序,无从变现。
目前国内投资红酒主体多为游资和酒商,普遍是投机心态。游资对红酒的收藏不需要了解红酒真正的投资价值和特性,基本靠炒作“击鼓传花”。
岁末年终,葡萄酒投资市场仍然低迷。在北京歌德盈香2013年秋季拍卖会上,看的多,买的少。据悉,此次葡萄酒竞拍共有60件拍品,其中2件流拍,五成以上仅以最低估价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