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到艺术陶瓷中

所属类别: 铜器.瓷器 | 作者: | 来源: 东快网 |  2015-12-18 09:16:30 
0

   ——来自泉州德化的林鸿福凭陶瓷作品《民族风·中国梦》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民族风·中国梦》

  12月2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在浙江海宁主办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我省五件作品获得山花奖。东南快报记者参加颁奖典礼并独家专访到漆线雕作品《虎踞龙盘》的作者、来自福建厦门的蔡超荣。

  林鸿福,他来自泉州德化,此次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的德化白瓷作品《民族风·中国梦》,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不仅如此,他十分关注地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陶瓷创作中。

  《民族风·中国梦》凸显56个民族大团结

  12月2日,浙江海宁,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现场,记者独家采访了林鸿福。

  此次山花奖评选,林鸿福获奖的白瓷作品《民族风·中国梦》,以具有代表性的6个民族文化特色人物组成,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其瓷质洁白似玉,蕴带温润红韵,胎质细腻透光,釉面晶莹明亮,造型别致、工艺精细。

  记者细看作品,一位头戴毡帽、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高原女孩,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用藏语体现“祝愿你生活美好”,展现藏族人民容纳百川的胸襟和四海一家的气度风格。

  这6个民族人物,有穿戴中国结服饰的广西壮族温婉少女、身着清真服饰的宁夏回族姑娘、能歌善舞的新疆维吾尔族女子、手捧洁白哈达的西藏高原美女、动情演绎马头琴的蒙古族壮汉,以及跳秧歌舞的陕北老汉。

  “这件作品我构思了很久,我在想应当怎样将少数民族的风情跟中原文化相融合,最终呈现的这个题材,我选定了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广西,再加一个中原传统文化地:陕北的汉族。”林鸿福说,“这其中有包含世界非遗的文化元素,再用中国德化这一国家级非遗传承的雕塑、烧制技艺去制作,两者相结合,5个少数民族风情加上1个中原文化底蕴就是5+1=6,代表56个民族的大团结,因而将作品取名为《民族风·中国梦》。”

  他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工,用了三年时间。他将各民族的特色文化融入到艺术陶瓷中,以现代的视觉理念阐释中国民族风元素,采用德化白瓷为原料,用传统雕、刻、塑、手捏等制作工艺,营造出温馨、和谐、共圆中国梦的一幕。

  其中,尤为值得赞叹的是,人物佩戴的哈达和丝巾等饰品,雕刻之细致丝薄,难以想象可用白瓷塑造出来。

  林鸿福坦言:“制作这件作品难度很大,从雕刻的细腻度,到制作工艺的挑战性,尤其是薄纱,挑战了人的手工艺的极限。我想要再过十年,我也难说还做不做得出,因为可能眼睛花了,在做细节的时候,手就可能不够快,就做不到非常细腻。”

  《民族风·中国梦》的瓷雕人物形象丰富、技艺高难,彰显了“民族团结,和睦共荣”的主题理念,民俗气息浓郁,时代精神突出,是兼具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特色的活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

  《忆南音》呈现南音演奏的婉约画面

  众所周知,德化白瓷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以观音、弥勒雕塑像为主,而林鸿福又是怎样突破这个传统,将视角关注在民族文化风情上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起,他最早关注到闽南地方曲艺文化时,创作出的白瓷作品《忆南音》。这件荣获“2011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的作品,将德化陶瓷艺术与南音巧妙结合,刻画出一幅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的演奏画面。

  《忆南音》以纯白度超85%的德化白瓷为原料,采用德化传统瓷塑的捏、塑、雕、刮、削、接、贴工艺手法创作而成。创造性地以细腻典雅、洁白温润的高白瓷质,呈现南音演奏的古朴纯粹、婉约悠扬之特点,是具有德化地方特色的瓷塑艺术与福建南音文化的有机结合。

  整组作品皆用德化的白瓷制成。瞧上去色泽莹润光亮,用手轻触感觉润滑细致,再细看乐师的服饰、发型、身姿,无不勾勒得惟妙惟肖,就连她们的表情也如同真人一般。

  作品本身传达出的意境,也十分引人入胜——

  小戏台灯火辉映,美丽的姑娘素手清裳,弹奏南音管弦,好像一个神圣的仪式。一个女子朱唇轻启,婉转的清音传唱着一场亘古绝世的恋情。

  南音,音乐的活化石,两千年的爱恋,流水一样的缠绵,走出多少女子披着霓裳旋舞,多少颗跌落的心事在呼唤。

  戏台前,灯火模糊了视听。有个女子似曾相识,昨夜月华之下,她悄然进入我的梦乡,唱一段我似懂非懂的故事……

  《忆南音》展现了六个美丽的女子在表演南音时各具神韵的画面,这六位婉约的女乐师或端坐,或雅立,她们正分别用阮、琵琶、二胡、萧、拍板、笛子演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

  “当初,我之所以会以南音为题材进行创作,是考虑到南音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化石’,而德化陶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都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如若能用德化陶瓷来展示南音的风采,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一次不同艺术间的碰撞和交流。因此萌生了创作的灵感。”林鸿福笑着说。

  他回忆道:“为了做好这组产品,我仔细研究了南音的吹拉弹唱,将其与闽南女子的身材、容貌及演出时的神态,进行原型的大小比对,多次进行修改,才确定这最后的版本。”回忆当初的创作历程,林鸿福感慨颇深。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想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有所提升,在这个行业中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走出自己的风格。我走出的这条路,就是与民族风情、地方文化紧紧关联在一起。”林鸿福说。

  正如之前谈到的,民族风情和本土文化,是林鸿福一直以来的主要创作方向。

  采访中,他告诉记者,除《忆南音》外,他还结合各地的文化特色,曾推出“邓小平故里”系列作品、“陈毅元帅”系列作品、“苏东坡”系列作品、“郑成功”系列作品等一批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林鸿福告诉记者,在国家大力倡导“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大背景下,德化陶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在他看来,“本土化创新”是关键词。如何创新?“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实现陶艺产品本土化”,这便是他选择的突破口。针对闽南特色文化,接下来,他准备创作极具闽南文化特色的《拍胸舞》系列作品。

  林鸿福出生于中国瓷都德化,从小就受到瓷都特有的传统陶瓷文化气息熏陶和影响,自1994年起,他开始学习瓷都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学习雕塑、烧窑等陶瓷烧制技术要领。

  2004年,林鸿福开始介入陶瓷行业,创办了中国恒忆陶瓷有限公司,短短的几年,林鸿福便在陶瓷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并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

  林鸿福,中华传统工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收藏家学会会员,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中国白瓷”德化陶瓷制作工艺传承代表性人物,“中国龙瓷”及“一家人”陶瓷品牌总设计师。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当今纸上美猴王”高峻岭书画展在郑州展出
姗姗来迟 奥迪Q7能否“瘦身”成功?
车史上的12月8日 斯柯达品牌引进中国
财报道| 粮丰价贱,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何在?
秋冬季的寒冷、无趣、不时髦,一件斗篷式披肩就完美解决了!
重工打造精致形象,冬季试试妙趣横生的搭配计划!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