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碗上的中国风景

所属类别: 铜器.瓷器 | 作者: | 来源: 文汇报 |  2015-11-23 11:30:56 
0

   十七、十八世纪,大批制作精美的瓷器在欧洲形成了一股中国热。这些融合中西方艺术特色的外销瓷,不但体现了当时瓷器烧制的精良工艺,更反映出商业贸易的繁荣。昨天,“清代康雍时期外销青花瓷精品展”在闵行博物馆揭幕,让人们感悟中国外销瓷的美好时光。

  外销瓷,顾名思义是在国内窑口生产的销往海外的陶瓷品种。考古发掘证明,中国陶瓷外销至迟始于唐代,当时是作为特产随丝绸输往国外的。此后,外销瓷在宋、元、明等朝代都出现过高峰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以荷兰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运到该国的瓷器最多一年(1639年)竟达366000件。

  本次展出的是中国外销瓷的一个黄金期——清代康雍时期的作品,共计105件。其中,既有依据中国传统纹饰、器形创作的作品,也有为适应全球各地市场需求而吸取了外来文化因子的作品,甚至,有的外销瓷完全按照国外提供的设计图稿依葫芦画瓢。因此,部分器形、纹样在内销瓷器中极为少见或根本无法看到。

  旭日高升、双燕齐飞、垂柳扶风、杏花绽放,春光明媚中,牧童骑坐牛背,一顶草帽俏皮地随风飘起,直上云天——“童子春牧图”是中国传统瓷器纹样的代表,寓意青云得路、科场及第。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不少外销瓷上绘有此图,洋溢着浓郁中国氛围的画面,被置于纯西式的奶杯上,倒也颇有一番风味。

  展厅入口处,一件高66厘米的大盖罐是中西艺术合璧的代表作品。罐子造型修长,左边绘有高耸入云的教堂纹样,令人联想起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有趣的是,在盖罐的另一半,相对称的却是花团锦簇的菊花、玉兰和牡丹纹样,传递着中华民族长寿和富贵的吉瑞口彩。

  当然,也有无论是造型和纹饰都充满异国风情的作品。如两件花浇,直口、高颈、溜肩、弧圆腹、弯曲柄、平足,造型显然来源于西方的铜器,而瓷器上的植物纹,一眼看上去便知出自西方油画。一种双口调味瓶则是特别为荷兰市场烧制的,仿自欧洲的玻璃器皿,是一件放置在餐桌上盛油及醋的器皿。

  一件绘有青花白蛇传人物故事折沿盆颇具看点。折沿盆的造型起源于曾在埃及等地流行的净手盆,而盆的内底纹饰却是完全中国式的。图中,法海和尚手握拂尘挡住了许仙的去路;玉树临风的许仙手持折扇、前行欲止;而白娘子则身背宝剑、长袖随风、欲诉无言。或许,外国消费者不会知道白娘子和许仙是何许人,或者单凭画面,他们无法揣摩其中的故事情节,但光是画中的人物场景就足以让他们对东方情调浮想联翩了。

  这不禁让人们想起英国学者霍诺尔的话:“在我的孩提时代,就对中国具有清晰的想象。我们每天吃饭的青花瓷碗提供了中国风景的最初一幕。” 本报记者 李婷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