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铜戈”

所属类别: 铜器.瓷器 | 作者:郅妙丽 | 来源: 收藏2015第8期 |  2015-08-19 16:56:36 
0

在河南巩义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冷兵器铜戈,这件铜戈长18.5厘米,脊厚刃薄,外轮廓平滑流畅,做工精致,重量分布均匀。看上去坚硬且冷峻,刃部锋利,想来在古代的战争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冷兵器是指不带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战武器装备。4000多年前,戈就已经问世了,戈是冷兵器中最古老、最常见的,也是古代中国特有的兵器。戈可以用于横击、钩杀和啄击,戈的刃部叫援,尖端称锋,转折而下的部位叫胡,纳泌的部位叫内,援末胡上的孔叫穿,用于系绳(如图)。后来戈援上增加了一条中脊,当戈刺入人的身体,血就会顺着中脊流出,增强了戈的杀伤力。据《考工记》记载:“戈的规格是广2寸,内长7寸,胡长6寸,援长8寸,重1斤14两,柄长6尺6寸。”但实际上尺寸并不完全一致,会有一些差别,这只是戈的头部,后边应该加一个竹柄或木柄。如果和矛合并使用,就被称作戟,具有更大的威力和灵活性。

作为中国古代早期最重要的兵器,戈的名称、形象在处于初创时期的汉字中被大量地保存下来,如战、伐、戮、威等。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战争中武器发挥着巨大的威力,人们对武器的重视和偏爱就产生了一个个与武器相关的成语,尤其是由戈组成的成语饶有趣味。每当讲解员向游客介绍这件铜戈时,总要介绍与它有关的字和成语。

“大动干戈”最早出现在《论语·季氏》中:“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干戈成为兵刃相见或战争的代称,今天,人们用“大动干戈”形容动武或大张声势的行事。而“化干戈为玉帛”则又反映了人们期望和平、渴求安宁的强烈心愿。我们对“武”字进行拆字,提出“止戈”的解析,或许武的最高境界就是停止或制止兵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戈作为古老的武器将被人们逐渐淡忘,唯有由“戈”字构成的文字、成语仍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中频繁出现,并将流传千古。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