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拍卖:突围之路谁主沉浮?

所属类别: 拍卖新闻 | 作者: |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  2015-12-03 11:40:00 
0

   

 

  《广州旧影》 北京华辰2015秋拍影像专场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影像一直以来都是拍卖市场的配角,很多藏家似乎也并不了解这一门类,它的成交情况也偶尔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然而,随着国际影像 市场的日臻成熟,国内影像市场在其熏陶以及画廊、拍卖公司、投资机构等价值挖掘下,也大刀阔斧地拓展开来,横向纵向齐头并进,在渐趋完善中突围。

  大刀阔斧 纵横并进

  2015年11月15日,华辰影像秋拍以总成交额712万元落幕。其中,印咸拍摄的“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的原版照片以80.5万 元成交。新入场的藏家携充裕资金进入影像艺术品市场是此次专拍的一大特色。而在入场资金的推动下,影像专场成交额与2015年春拍相比增加了10%。影像 艺术品市场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人士和资金的认可。

  实际上,中国摄影在20世纪90年代欧美当代艺术风潮的渗透下,就缓慢张开了幼小的翅膀。 1971年,拍卖巨头苏富比在英国伦敦举办了首次摄影专场,得到了买家的认可,随后他们确认了摄影作品的投资价值。此后各大拍卖行开始纷纷效仿。2011年11月,佳士得影像专场上,德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于1999年拍摄的《莱茵河2》以近434万美元成交,成为那时最贵的影像照片。彼时,国外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早已成为惯例,美术馆举办的相关展览也层出不穷。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正式被人们所接纳。

  而在国内,中国嘉德2003年春季邮品钱币拍卖会上上拍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两张老照片最终以14.8万元高价成交。此次拍卖为中国的影像艺术品市场开启了一扇门。

  2006年秋季,北京华辰拍卖首次成立影像专场,正式拉开了中国摄影收藏的序幕。自此,国内影像市场真正稳步而韧性地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吸纳着越来越多的藏玩阶层介入。

  最初,华辰培育影像市场设定了一个五年规划,从倡导以学术引领市场伊始,就希冀每场拍卖都给买家提供新的尝试和参考要素,并针对历史文化需求做专题性梳理。“如今,华辰影像在十年学术积累、运营20多个影像拍卖专场、交易总额超过亿元的基础上,重点策划了‘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书和手工书’专题,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影像资料,继续推荐‘日本在华影像采集’的精品,拓展和完善中国影像艺术品收藏的门类和脉络。”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影像部经理李欣坦言,透过影像再现当时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让人们能缅怀逝去的记忆,给人们带来深层的感触,也逐步受到了博物馆、档案馆的高度评价。从目前的大环境看,影像市场算是提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然而对于北京华辰影像的团队来说,他们依旧在努力挖掘更多的价值,力争创造更辉煌的战绩。

  国际影像市场日臻完善,国内影像市场也大刀阔斧地拓展,横向纵向齐头并进。“根据艺术品市场整体的发展历程看,现当代艺术、雕塑和影像极有可能成为今后市场的主导。而影像的发展速度无疑是最迅猛的。”李欣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有超过20家的国内拍卖行涉足了中国影像艺术。 2015年上半年这种趋势继续延续,影像艺术品的交易出现了整体上扬的态势,摄影收藏地位和影响力崛起,收藏在摄影文化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国家和民营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正在筹建的专门收藏摄影和研究的馆正参与到摄影收藏中来。

  价值低估,市场偏冷?

  目前,构成影像作品的价格要素首先看其艺术性、知名度和传播力度;其次,还要注重历史和文化价值、品相、制作工艺以及材质。李欣认为,摄影艺术作品的价值远远大于目前的价格,还处在低洼阶段。对于影像爱好者而言,可以在有财力支撑的前提下收藏名家名作,亦可以关注19世纪的蛋白照片、民国稀有的原版老照片、底片等。不过一定要量力而行,在投资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画廊或者有资质的拍卖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影像作品中的老照片比较受藏家的青睐。比如北京华辰2015秋拍,1870年阿芳、威廉·普莱尔、弗洛依德等拍摄的41张清末广州等地古董照片,就以23万元成交。“具体来说,玩家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不要跟风,还要遵从个人偏好,比如是否具有重要的文物资料价值,尤其涉及建筑或人文景观的照片,还可以收藏不同时期的新闻图片或展览照片等。”

  因影像收藏易懂、直接的缘故,很多人将其分为高级别和普通级别。参加拍卖会,通过竞拍、投资等手段获得古董照片或摄影家拍摄的作品归为高级别,包括档案馆,国营或民营的美术馆、博物馆等。普通级别则是影像艺术爱好者真实记录某个时期习俗和风尚的照片,相对来说更容易收藏。  而根据类别划分,影像收藏有老照片、纪实摄影以及当代影像之别。老照片大体是指1949年之前的照片,年代较远;纪实摄影是纪实采集的影像;当代影像则是以摄影作为媒介载体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它有一些抽象性或前瞻性。“从影像艺术品投资来说,大家可能更偏重于收藏老照片,因为其特质,也因其物以稀为贵。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还原或填补了历史空白。比如通过不同时期李鸿章的影像作品的对比,会让人们考虑是否可以重新界定他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影像的魅力。再比如,10万字不如一张照片能更加清晰地反映被火烧的圆明园场景。”李欣说。

  虽然影像艺术品市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可是长久以来它的收藏投资价值未被挖掘,造成了市场的“偏冷门”。业内人士坦言,造成“冷门”的关键在于影像收藏知识的普及不够。“要把影像收藏上升到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高度,比如国家档案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收购有价值的影像作品,建立影像作品评估体系,这样才能改变影像作品市场价格被严重低估的局面。”

  李欣也表示,国外的影像收藏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国内却仅有短短的10年,中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早期国外就有很多博物馆、机构都在收集影像作品,也为收藏者和投资方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把控。然而国内在这方面却缺乏正确的引导。我们缺失的还很多,比如完整的中国摄影史;批评家、理论家,包括影像方面的基础教育也有一定的缺失,赶超国外必然还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过这些都在改善。

  “年轻”才有前途

  一直以来,影像都是拍卖市场的配角,很多藏家似乎也并不了解这一门类,它的成交情况也偶尔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李欣看来,这与国内摄影文化的地位有很大关联。“在很长时间内,国内的摄影文化没有被充分关注,尤其在中国的美术史里,摄影是有缺憾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挂靠在其他的门类里。文化地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的推进。只有它们真正从附庸地位转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才能让人们专注研究和开发它。”

  从进入市场以来,中国摄影始终由纪实摄影和老照片占据主流。李欣将老照片、纪实摄影和当代影像形象地比喻成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既不能忘却历史,又要活在当下。而一个国家没有未来的话,肯定无法向前发展。所以,昨天、今天和明天,谁也割舍不下。但当代影像一定是我们的未来。”

  市场价格低洼使得影像板块拥有了许多潜在的客户买家,但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影像艺术市场背后仍然存在某些不成熟特征。比如版权、版数、价值定位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差距。李欣表示,由于影像市场的需求,影像艺术收藏参照了版画的市场“游戏规则”,按照限量和规定版数来把控作品的市场价值。在目前国内市场发展初期,很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不过,正是因为影像艺术品市场的“年轻”,才让它有很大发展空间,具有无限量的发展前途。未来,这些缺憾会被慢慢弥补、完善,而且随着全国摄影文化的蓬勃发展,各地举办的摄影节、博览会、拍卖公司纷纷把它们放进艺术品收藏系列中去,文化一定会助推着摄影市场昂首前行。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