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境界

所属类别: 古书画 | 作者: | 来源: 新浪收藏 |  2015-10-30 14:54:06 
0

 引言:苏氏在创作此幅作品时自然悟得诗意高深境界,并把自身内在修养的境界一同融化于作品中,不仅使此诗意境充分地展现出来,更是体现了苏氏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而提升到更加不可跨越的境界高度。从书法艺术而言,如此高妙的境界,就如《兰亭序》也不能得之也。此幅书苏氏不仅融化了二王、颜柳欧苏的笔法精髓,更是融化金篆隶草章碑的笔法笔墨,因此使此幅作品在气势、厚度、广度和境界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从书法史发展逻辑上说,后人应该超越古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会有新的发展,也才能告慰祖辈先人。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诗的大意是诗写诗人在这清新的早晨,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在幽深静谧境象中,观赏到初升太阳的光芒,首先照耀到的是山顶上高高的树林。由竹林护拥的小径通向幽深寂静的方向,展现在眼前的禅房、寺院、花木掩映在花草树林中,环境幽静美妙。静寂的山林被初升阳光一照耀,欢快的鸟声四起,一片生命便活跃起来,比喻佛教精神带来欢乐和生命,鸟在林中自由自在,欢悦无限,仿佛就是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深潭空明清澈,人如潭中的影象,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忘却了自己的一切,脱离了红尘世俗。自然万象都进入空寂之中,与山林融为一体,达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时身临此境,只听到寺中发出的钟声,这钟声使这境象更加静寂、淡远、超脱。诗人远离人间,似乎进入一尘不染的佛国禅境、道境,忘我而超脱了,如同完成了体道、悟道、达道的境界追求也。

  此诗意境高深,要想通过书法艺术来表现此诗境界,难度实属不易。然苏东天通过书法艺术不仅充分表现了诗意,更是通过诗意、书法艺术合一,展现了自己的高深的修为,使诗和书法都达到天人合一的得道境界。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

  接下来我们一同欣赏作者书此诗作品:

  第一句话开始,诗境处于一种寂静清新的状态,书者怀着一种敬仰沉静稳定平衡的心境,书体以楷法为主,行书为辅,写出此时心境与诗境。

  首行开头,苏氏一起笔,“清晨”两字,可谓写出了深远精微、宏阔高逸的妙法境界,“清晨入古寺初……”首行字,其情调恢宏庄严、清静高逸、雄阔瑰丽,其笔意壮美雅逸、神清气健、清劲秀逸;其境界高古而超尘脱俗,而又充满清新禅悦、生机无限,如入佛境寂静涅槃之妙界也。此书达到如此高妙的艺术境界,就如古代大家也莫能得之也。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

  清人吴景旭《历代诗话》称此诗“尽善”:“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与花木,皆从‘高林’带出,而映之以‘初日’,虽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际声闻、色象、种种销灭,惟有一寺,与入寺者同摄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一,故结言‘万籁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气、快朝气来也。自始至尾,总是‘清晨’两字,安得不为一篇尽善!”吴氏释诗,可谓点出了题意,已属不易。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三句,就写景而言,易解;若就意境而言,“初日”暗喻佛,“高林”喻“寺院”,是处意指佛光普照的圣殿。下两句,隐喻释迦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之居所“竹林精舍”道场。因此当诗人由“竹径”步入幽处的花木深处之“禅房”时,似意觉自己到了佛修禅传道的圣地了,一念间顿觉身心大解脱,感悟到一切皆空的心境,诗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来描述“常乐我净”的禅境。此时,已处佛禅境地的他,已断念一切尘念,即“忘我”。故身中已听不到“万籁”之声,只有佛音之余声还在身边回响。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

  此诗是表现诗人对修禅与禅境的理解和把握,从诗意和诗境看,常建对禅学的修养是极高的,此诗十分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佛禅的高妙境界。诗的情调由虔诚清静而崇仰激越,然后慢慢转入幽深的禅境,终于获得“涅槃寂静”、“常乐我净”的佛境。所以书法是依诗意情调的意趣的变化,由沉静—激越—坦荡—飞扬潇洒;此书,有两处为画龙点睛处:一是“空人心”,“空人”以草书连笔写成,“人”字撇捺波磔笔法灵动雅逸,不乏厚重大气而境界高逸,意在“空人”系已脱胎换骨,“心”字游离上下左右,四周大片空白,以楷行书写,稳正而跃动,磊落而空逸,以示此“心”乃佛心也!已入“涅槃寂静、常乐我净”之禅境也。二是末了之“声”字,以行草似一笔书就,字形特大而秀长,气厚而雄逸,尾笔以枯笔飞白着意拉长,与大片空白相连,似余声袅袅余意无穷也。其“声”与“清晨”相呼应,则显得更加空寂清明而宏大高远。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

  苏氏通过此诗而造境达意,可谓得诗书意而天人合一之意境也。观其书,让人有如入神仙之境,路遇群仙之奇妙,其境界高古而超尘脱俗,生机盎然而广大精微,真非凡间所出,力运所能成也。静心欣赏,其书气象境界透着一股法界神逸之象,可以说苏氏不仅写出了诗境深邃的禅境,更是获得了莲华妙法之境界矣。

  苏氏通过书法艺术表现出如此高妙的境界,让人惊叹有余的同时,必须得了解他高深的学术背景。学书得其形易,而得其意则难,达其境则更难。但要达到一种具有既能得古人之意,又能出自己境界的书法风格,那是极为高难的。苏东天之所以能写出天之造化之绝妙之书,这与他博大精深的学问修为是密切相关的,以及超逸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及透彻的历史观和哲学境界的积淀而才能澄怀观道。因此才能对古代的诗书家情感思想境界有着深彻体悟和身同感受,也因此对古代诗书家的精神境界能神通其意而悟其道。如没有一种深厚的学问修养功底和悟性是难以得其意而达其自然道境的理想境界的。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

  苏氏能得此道化之书,其文史哲上高深的学术修为才是其书得其“道”的根本所在。如他对佛法弘传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佛家哲学的精深透彻悟达的基础上,阐明了佛法在古代世界史上的地位和佛教在中国的兴衰变迁的精辟论述,并且从庞杂佛法流派典籍经论中,剥离出最为精华的佛法核心要领、纲领。可以说自从佛法千百年来在中土的发展至衰落,至如今苏东天的研究,真正弄明了佛法理论精要所在,以及王弼玄学的哲学思想的全新论说等。这些理论在他的著作《和平与人道思想的实践者池田大作》与佛法学术论文、及《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中清晰而充分地阐述出来了。

  苏东天有了如此高深的学术修养境界,其自然而然就会在他的书画艺术作品中自觉的表现出来,也因此他能精深透彻地体悟到历代高妙的诗书画艺术内在的精神境界,并予以把握和融会贯通。

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苏东天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部分

  因此,苏氏在创作此幅作品时自然悟得诗意高深境界,并把自身内在修养的境界一同融化于作品中,不仅将此诗意境充分地展现出来,更是体现了苏氏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而提升到更加不可跨越的境界高度。从书法艺术而言,如此高妙的境界,就如《兰亭序》也不能得之也。此幅书苏氏不仅融化了二王、颜柳欧苏笔法精髓,更是融化金篆隶草章碑的笔法笔墨,因此使此幅作品在气势、厚度、广度和境界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从书法史发展逻辑上说,后人应该超越古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会有新的发展,也才能告慰祖辈先人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