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更待春夏吐芬芳
[人物名片]
蔡中寅,1962年生,安徽省合肥市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收藏组织协调组副组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特邀顾问、安徽省收藏文化研究院院长、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鉴定专业研究生。
初见蔡中寅,给记者的印象是幽默风趣。简单交谈之后,他渊博的学识更使记者心生敬仰。20多年的时间都在跟各种民间藏品打交道,他也算是老江湖了,难得的是他却没有一点专家学者的架子,整个访谈就像是话家常。
说书画情缘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童年简单又容易满足,很多时候快乐的来源就是自娱自乐。蔡中寅小时候的快乐就是绘画,虽然还不懂什么是美,怎样画才算好,但是酷爱美术的天性,已经让他在涂鸦方面崭露头角。渐渐地,蔡中寅开始临摹挥笔,创作出拥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得到了家人、朋友的肯定,在他们的鼓励下,在浓烈的书画情结催生下,蔡中寅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愉快的收藏之旅。
上大学的蔡中寅并没有学习美术专业,而是考入了安庆师范学院的物理系,他笑着说:“在美术理论知识方面我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然今天也不会在收藏家协会,可能跑去美术家协会了?”虽然蔡中寅学的是物理专业,但受桐城派文化的熏陶,以及对美术方面的热爱,他对收藏文化仍旧满怀激情。蔡中寅回忆说:“那时为收藏节衣缩食的事情时常有,其中滋味可谓酸甜苦辣还有喜,酸甜苦辣是付出、求索、奔劳,喜是收获、满足和成就感。”毕业后,蔡中寅被分配到企业,后又调入政府机关,虽然眼界开阔了,工作也变得十分忙碌,但智趣不辍。
说起蔡中寅的收藏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27年的收藏,对他来说不短亦不长。在书画收藏过程中,蔡中寅走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喜爱绘画,所以喜欢欣赏名家作品,蔡中寅说:“我常常为了一件藏品,不管有多远,也不管有多晚,只要有消息,就会立刻启程去寻宝。可是上班的工资根本不够收藏所用,所以后来我就选择了下海经商。”1992年蔡中寅开始创业,做贸易、做生产、做科技、做文化产业。有了一定收入之后,他收藏的东西也渐渐多了起来,寻宝之路就变得更宽更长,上海、西安、南京乃至全国的文物店、各城市古老的大街小巷、古宅村落总能见到他穿梭的身影。蔡中寅告诉记者,1996年的时候,他为求得几幅名人扇面作品,曾多次拜访芜湖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无论被拒绝多少次,只要最后得到了喜爱的藏品,他都非常开心。如今,安徽省收藏家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进行一次海外寻宝活动,去欧洲、去日本……蔡中寅说:“收藏的真正意义是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是对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一种解释。所以,当我在日本发现一些关于我国的珍贵史料性文件,便毫不犹豫地买回来。这些材料国家博物馆没有,我就捐给相关部门。”蔡中寅就是这样在收藏的海洋里肆意地品读与探索,不断地学习进步。
谈协会发展
采访中,蔡中寅向记者介绍了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的一些情况。协会是2002 年 3 月经省文化厅批准,同年 6 月由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登记,于同年 6 月28日正式成立的。协会以宣传“徽派文化、皖江文化”,继承和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为己任,将开展各类活动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目前有17个分支机构即专业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协会有 3万多名在册会员。蔡中寅因为在收藏界的专业和成就,被推选为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他领导的收藏协会作为民间收藏人士与政府的桥梁,管理得非常规范。他说:“在今后5年内,我们安徽省收藏家协会要积极开展各项收藏活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促进安徽民间收藏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安徽省收藏家协会是非营利性的全省性社会组织,所以从协会本身讲不搞经营性的活动,主办的活动主要是服务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业务培训、专业展览、学术研究、书刊编辑、咨询服务等。在这些活动中,有一定经济收入,但这些经济收入主要是用于为广大会员服务。蔡中寅说:“任何民间社团组织的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工作、围绕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各个时期的工作去进行。也就是说,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这不仅在中国,国外许多中介组织,尤其是经济类社团组织,都是在与其政府密切合作中发展的。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离不开这些组织,这些组织也离不开政府,民间收藏组织要全心全意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及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就必须紧紧围绕政府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来安排我们的工作,以我们特有的功能,在民间与政府间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2003年,在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上,安徽省收藏家协会被选入“中国十大民间收藏组织”,协会推荐的合肥市城隍庙古玩市场也被选为“全国十大古玩市场”之一。得此殊荣,安徽省收藏家协会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沉淀、继续前行、继续壮大。
论收藏之道
蔡中寅说:“藏品总能代表一段不能重现的历史,诉说一个沧桑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也演绎着时代文化的变迁。所以,只有藏品才能兼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蔡中寅把收藏分为两种,一种是为投资而收藏,但容易出现非理性收藏,像股票一样涨跌;一种是为文化而收藏,给人以艺术魅力和历史震撼。对于蔡中寅来说,他偏向第二种收藏,他始终觉得收藏是一种高雅的事业,是一种文化产业,应该往更高的境界去思考。对于收藏爱好者,蔡中寅提出了藏友应具备的“三力”:一是眼力,二是魄力,三是财力。无眼力,藏的可能不是真东西;无魄力,可能会贻误藏机;无财力,则会望宝兴叹。所以收藏爱好者要找准自己的收藏目的,做专业收藏,做懂行收藏。
蔡中寅告诉记者,我国民间收藏活动的变化,总是与国家的兴衰、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贫富连接在一起的,时起时伏,时冷时热。历史上人民群众对收藏古玩、字画的偏爱,数千年来从未间断,但形成全国性民间收藏热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北宋末年,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同治、光绪至民国初年。这三次收藏热有四个共同点:一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都是以收藏为乐事;二是真假艺术品、工艺品层出不穷,常有以假乱真;三是市场活跃,各种古玩、字画的收藏率极高;四是收藏研究成果频频问世,许多潜藏的书籍至今仍有借鉴作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民间收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民间收藏步入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民间收藏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大量珍贵文物、收藏品遭到破坏、丢失。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民间收藏迎来了新的春天,前所未有的收藏热使得中国民间收藏事业大发展。目前,全国的民间收藏组织和收藏队伍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发展和壮大。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以及很多地、市、县都建立了各自的收藏组织。从收藏队伍发展看,现在是从军队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工商、企事业单位,不分职业、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在关心中国的民间收藏事业。虽然市场蓬勃发展,但蔡中寅对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仍有所忧虑。当前民间收藏的发展既面对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在一些地区,当民间收藏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得不到保护,新的文物法对民间收藏还存在许多禁区,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盲点。蔡中寅呼吁政府大力支持民间收藏,他认为民藏是国藏的补充,是在保护民族文化,收藏事业,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个人对收藏都应有一种责任感。
“收藏的过程是五味杂陈的,惊喜、兴奋、气愤、懊恼都有。买到劣质品或赝品,就会感到气愤和懊恼,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就当是在这门学科里交了学费。”蔡中寅特意强调,惊喜和兴奋是不一样的。捡漏往往会给人带来惊喜。在找到一件文物之后,他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考证,在考证的过程中会发现文物的年代以及它背后的故事,这才会让人变得兴奋。“在收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其中的人和事,它会从自然、人文、历史等各个角度去拓宽你的知识面,不断增加你的人生厚度,这才是收藏的真正乐趣。”蔡中寅说。
收藏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盲目投资的行为绝对不可取。蔡中寅说:“任何市场都存在乱象,收藏市场中赝品泛滥、鉴定混乱的情况,归根结底是由市场不成熟、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解决这一顽症需要政府部门和市场中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对于画廊、拍卖行等中介机构来说,首先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杜绝赝品。鉴定专家们也要讲职业道德,重职业操守,不做违心鉴定。但仅仅依靠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和鉴定专家们的职业道德来规范市场是不切实际的,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应从政策法规入手,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引导艺术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于藏友而言,蔡中寅告诉记者,在大家选择藏品的时候,应该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考虑文化价值,包括藏品的历史性、知识性、工艺性等方面,融入的文化元素、知识元素、可读元素越多,收藏价值就越大。如果收藏者的经济条件有限,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从,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虽说现在书画市场比较冷清,但是蔡中寅却认为这是一次抄底的好机会,银行一再降息,不少市民开始“蠢蠢欲动”,打算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例如收藏型投资,值得关注的就是最近文交所带动了邮票、钱币大涨的现象,所以收藏市场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不过谁都懂“民以食为天”,若生存都有问题,当然收藏次之,倘若家中有粮,此时倒是个收藏的好年景,所谓秋收冬藏,更待春夏吐芬芳。最后,蔡中寅说:“收藏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即使收到赝品也很正常,理性收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享受收藏的过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