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昌:识字先识人
李国昌
男,1965年生于河南省新密市,现任郑州市文联纪委书记。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郑州市书协副主席。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大赛和展览并屡获奖项。作品被《中华成功人士书画经典》、《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家经典》、《中原书法作品集》等书收录。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授予“中华成功人士——华表奖艺术家”。
“文人书法在郑州要看李国昌”,这是一家媒体的主编朋友对记者介绍李国昌时说的一句话。在烈日炎炎的5月中旬的一个上午,记者在李国昌设在郑州市文联的办公室就这个问题跟他聊了一个上午。
写最高指示标语的人让人羡慕
过了很多年,李国昌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初与书法结缘的诸多细节。长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他,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在墙壁上涂写最高指示的人。“看人家写出来的字,方正而大气,觉得好神圣,一有时间就跟在人家后面看”,尽管还是一个懵懂的孩童,但是文字之美所激发出来的兴趣让他对此充满憧憬。恰好,有教书的老师逢年过节在村里摆摊写对联,他就在一旁帮着研墨、折纸,对方看他挺有心的,就有意传授他如何写字。就这样,书法成了李国昌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挚友,他把书法当作了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书法是一场心灵的炼狱
李国昌后来念了中专,毕业后又分到老家新密的一所学校教书。他是这所学校里很少的住校的老师之一,在这里,除了教书之外,他大量地炼字。在晚上,几乎是全部的老师都回家去了,他守着空空的校园,藏在低矮的校舍,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然后在蟋蟀的鸣叫里又想想心事。有时候,还会去做点别的,比如学五线谱写歌或者练武术健身。他说不上来自己当时究竟为啥要去做这些事情,感觉是人的本能的搏斗,在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成为这个学校的校长的10多年里,乃至后来又专职做了郑州市文联的领导和郑州书协的副主席,练书法也是他应对时光对人生侵蚀的最好的武器。
老师的点拨真的很重要
书法除了勤学苦练,也是需要老师点拨的,特别是在你迷茫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指点就能让你茅塞顿开,李国昌最有感触的是从一个学生的家长那里得到的。在从教的过程中,李国昌喜欢跟自己的学生家长写信交流。其中一个学生家长的回信写的字让他非常动心,因为字写得太漂亮了。于是,他拜访了这个学生的家长,不想对方竟然是在新密当地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在对方的指点下,他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始大量搜集书帖,专注于“二王”书法的学习。自此,他的书艺大进。也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参加新密、郑州市、河南省组织的一些书法展,并更大范围地从别人那里吸收到书法的技能。
从源头寻找书法的真谛
写书法40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之后,李国昌对一些当初的看法有了彻底的改变。以前,他深信别人说的写书法如同一个人的站立行走跑,先要从楷书写起,然后去写行书,之后再去写草书。这个听起来蛮不错的,你看楷书方方正正的,如同一个人站立;而行书,就有点像人走路;至于草书,洋洋洒洒,跳跃飞舞,不正似一个人在跑吗?但是转过头从中国文字的发展脉络来看,李国昌逐渐感悟到要想写好书法,要追根求源。如果说书法是一棵大树,每一种字体在中国文字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巅峰期和代表作,我们现在来学书法都是这棵大树上的枝桠,如果你寻找的是主干,那你最后可能成为一侧枝;如果你寻找的是侧枝,那你吸收到最后就是一个小枝桠。无论哪种字体,都要师出有名,从名帖名碑中汲取营养,“先与古人合”,而后化古为我,在师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最近十多年,李国昌临摹的书帖多以汉代、三国时的为主,而碑则以北魏时的为主。
好书法是字与人的完美融合
从字里能看到一个书法家的气质和心灵,李国昌坚信字如其人的道理。“字要写得好,书法家本人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足够的修养,有了这些做底子,笔下的字才有气质和味道。一个好的书法家,必然是字与人的一种完美融合。心胸开阔、粗犷大气的人,在书写的过程中,笔下流露的字一定是充满阳刚、正气。不要指望一个修养不高的人,写出来的字能达到一个高的境界。“所以,李国昌在跟记者说到书法作品的投资与收藏的时候,也特别强调“吃鸡蛋要先看看老母鸡”,你在决定收藏一幅作品的时候,要先看看这个书法家的背景,你只有通过他的历练过程才能够对他的作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