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大学生的创富梦
1977年出生于陕西商洛地区的山村娃林冰从小对穷有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感觉。他说在他的少年时代,连吃个白面馍都是一种享受。这既带给了他内向的性格,也让他骨子里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以及改变命运的倔强。
梦想照进现实一片斑驳
从小到大林冰都是班里的好学生,尽管在高考那年因压力过大而导致成绩不理想,但他还是在1997年进入了安徽合肥工业大学读书。在这里,他选择了与自己内向性格相匹配的建筑设计专业。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用学到的技术来改变自己困顿的生活。
林冰大学毕业后进了郑州的中机六院上班,这是家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翘楚企业,职工有2000多人,他充满憧憬,觉得自己终于熬出了头。但在拿到800元月薪,特别是在他上班半年回家过年时,因为没钱不得已跟单位借了2000元钱时,他的心里五味杂陈。“本来觉得大学毕业了,终于可以回报父母了,可现实告诉我幸福与我无缘”。
初入社会有诸多失意,但作为穷人家出来的孩子,林冰觉得还是要坚持下去。自己在郑州没有关系,又人生地不熟的,方方面面都没有优势,唯有勤奋。所以,领导安排的活他从不推辞,干了自己的活还去帮着别人干。“人家8个小时,咱干15个小时。你得通过这种坚持,积累自己的能力。”林冰相信厚积薄发的道理。
兼职带来第一桶金
有句老话说的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林冰自我磨砺、精心积累的时候,一个私企药厂老板经人推荐找到了他,让他帮忙做些药厂的工业设计,对方知道他在中机六院上班,想着技术也是过硬的。这是个带有帮忙性质的工作,但林冰在工作之余把事情做得有声有色。
“我也不讲什么条件,想着也是当做一个历练的机会。”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兼职,让他积累起来了人生第一桶金,在做了3年之后,对方给陆陆续续他给了他十来万元的报酬。
10万元对一个月薪800元的人是啥概念?林冰觉得有种幸福触手可及的感觉,他以前不爱说话,但现在时不时都有点想和人交流的冲动。
有10万元的积蓄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林冰从这个老板身上看到了自己神往已久的改变命运的渴望。这个老板是做GMP认证起家的,55岁辞职开始做药企,3年赚了500万元。了解得越多,林冰也越有感触,人要有想法,什么时候行动都来得及,而自己才20多岁,也输得起。
林冰跟这个人生的贵人说了自己的看法,对方告诉他说:“你工作的单位也不缺你一个,熬资历何时才能改变啊?你真不如自己干!”
误入歧途的首次创业
林冰下了决心,把稳定的工作辞掉了,他也要去创业,创业才有大把的钱赚。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还总是爱跟你开玩笑,特别是在你得意的时候。
在林冰辞掉工作的时候,一个朋友不期而至。这个朋友告诉林冰一个比他做建筑设计更有钱赚的事业,就是去做一个品牌的直销。朋友先带他去参加了直销的聚会,几百人聚集在一起,台上的创业导师动辄都是百万大钞、高档汽车、豪宅别墅,林冰听起来也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世界上竟然还有一夜暴富的事,林冰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10万元钱砸进去了。
人陷进去了,钱也跟着进去了,有两年的时间,林冰做的全是有出没进的事。“那会儿靠夜里通宵打游戏来缓解压力,白天又衣冠楚楚地去发展自己的下线,鼓动别人参与自己的伟大事业。”尽管生活跌入低谷,他自己也感觉到了前面就是死胡同一条,但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又不得不硬撑着,他想着人生还是要赌一赌的,说不定就否极泰来也说不定呢!
到他身上只有2元钱了,他还想着赌一把的事。他那天刚跟人宣扬了伟大财富梦之后,自己钻进了一个彩票销售点。很幸运,他中奖了,还是个二等奖。根据惯例,会有几千元的奖金,这让他异常开心,老天不亏待有梦想的人。但在兑奖时,他却又遭遇当头一棒,因为中奖人太多,当期二等奖只拿到了50元钱,这些钱在还掉小饭店赊账的30元钱之后,只有20元钱了。他觉得这是个启示,老天爷要让他回头的,但是他又不甘心。
他回去躺在床上,越想越难受。在做直销期间,林冰结识了自己的妻子,看他难受,便打趣说:“你看你熬煎的,你是要把头上的电灯泡熬煎破才停手吗?”正说着,屋顶上方的灯泡啪的一声就碎了。林冰猛然一惊,犹如梦中人醒来。
先苦后甜的二次创业
林冰在自己未来的妻子的建议下给之前自己兼职的那个老板打了电话。那个老板给了林冰一些设计的活来做。他才算稍微恢复了一点元气。
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林冰拿着自己重新积攒的1.2万元,在郑州的绿茵小区租了套百十平安米的房子,买了两台电脑,拉了一个从之前单位出来的同事,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之旅。
当一切都收拾停当,准备开工时,林冰忽然发现自己遗忘了最重要的事情:客户在哪里?起初是之前的药厂老板给点零散的小活应付着,3个月之后就完全处于歇业状态。没办法,林冰这个建筑设计师就选择俯下身子去四处拉活,一度还给路边的小店去做几十元钱的菜单设计,但这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以至于最后大家的日常工作就变成了集体打魔兽争霸。
他的老婆提醒说:“你们这些建筑师,都不能在网络上发发帖子啊?”死马当做活马医,两名建筑设计师变成了网络发帖员。
在又坚持了4个月之后,一家上海的钢材贸易商回话了。这家钢材贸易商给各个建筑工地供给钢材,有资源、有资金、有客户,但对建筑设计却一窍不通,上海的成本较高,也不是一下就能建立起来自己的设计团队。他给林冰打了电话,让林冰做个设计方案出来。林冰满怀忐忑之心,毕竟上海客户的需求与内陆城市郑州是不一样的。不过,这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他做得非常用心。在设计图纸交给对方时,人家只是淡淡地说:“你这个需要多少钱?”林冰把握不好,就随口说:“看着给点辛苦费就行。”没想到那老板随后给打来了几万元钱,并提供了一个几百亩厂区的建筑设计任务。这个厂区的设计工作让林冰做了两年,到金融危机来临,这个钢材贸易商破产为止。
两年,林冰腰包里的资金又达到了20万元。他交了首付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团队人数也从过去的2人发展到了10个人。
化蛹为蝶的自我磨砺
2009年随着4万亿救市资金,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火爆。林冰借助在上海承接的业务所积攒的经验和上海的设计公司所建立起来的协作关系,参与了一处300多亩大小的学校的设计工作的竞标。当时参与竞标的有6家设计公司,有深圳的、上海的,还有自己以前的老东家中机六院。要取胜的难度超乎异常,不仅有前期投入资金的问题,还要从高手如云中跳出来。所以,他也是抱着不活就死的态度倾其所有,其艰辛和磨砺无法用语言描述。好在经过多轮比拼,他顺利地拿到了项目。这次中标对林冰的创业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项目让他拿到了140万元的设计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攻坚战,他有了自己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公司的业务也在这次竞标之后步入良性循环。公司搬了家,组建了更大的团队,人数从10人快速发展到40人。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
但林冰却不这么看,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繁荣之下总有危机。虽然钱没有少赚,但是公司并不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发展。团队成员的素质与所做项目不匹配,品牌也没有建立起来,业务也不是有序开展,一切都显得慌里慌张的。创业的经历告诉他,自己要学会主动去革掉自己的命,他把团队做了压缩,必不可少的人只留下了8个,然后带着这8个人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去了一家乙级设计研究院。他要把团队置于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进行锤炼。
蓝海战略打造梦想高度
2012年从那家设计研究院抽离的时候,林冰买了具有乙级资质的河南圣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别人看来,他的举动有点疯狂,也的确是这样,成熟公司通常经济结构比较复杂,可能存在纠纷,而他自己本身也有一家设计公司的。但林冰不这样想,他有自己的考虑,随着国家监管越来越严,申请此类资质的设计公司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起高资质的平台,而这也有利于公司品牌的形成。
经过多年锤炼和打磨,也正如林冰的预料,截止到2014年,他的设计团队发展到了40多人,而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千万元,算得上是一家中等规模的设计公司,在业内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在郑州最贵的东区一次性购买了6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用来办公,业务也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建筑设计,延伸到住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领域。
林冰不爱喝酒、不爱抽烟、不爱应酬,性格内向的建筑师能有今天,靠的不仅是技术和对客户的服务,更有蕴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创富梦想。
当然,林冰的目光并不局限于建筑设计,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他把触角伸向了投资、酒店、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林冰有一个更宏大的理想,他想做一个产业链的生意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可以实现自己更宏大的设计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