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结构优化难成金叉 货币增速回升态势难持续

所属类别: 银行 | 作者: | 来源: 证券时报 |  2015-11-24 16:20:16 
0

   下半年以来,中国货币环境呈现全面好转的迹象:货币活性增加,M1反弹超越M2回升;M2增速持续位于13%上方,增长水准不仅高于上半年,而且高于年度增长政策目标12%。综合各方因素看,笔者认为,货币结构优化难成“金叉”,当前13%上方的货币增速要维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未来或面临货币增速再回落的局面。

  下半年中国货币增长的一个明显变动特征是,M2增长保持平稳的同时,M1增长快速提升,货币结构发生变化。货币结构的这种变动,表明社会中的资金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储蓄搬家和同业业务类型的趋势性改变——利率市场化使得存款搬家,储蓄变理财;表外业务规范使得同业存款变成非金融企业存款,从而在M2保持不变的同时,M1发生大幅提升。

  下半年货币增长最大的变化,不在于M2增长的屡屡超预期回升,而在于M2保持平稳的同时M1再度延续了大幅度回升态势。不过,我们仍然肯定地认为,M1超越M2的增长,仅是一种伪“货币金叉”现象。关于“货币金叉”我们过去有过多次说明:当经济周期走出底部,处于上升阶段时,企业经营活力上升,货币活性增加,故而M1会快于M2上升,在统计图表上就会表现为M1上穿M2的“货币金叉”现象。显然,当前经济运行仍然是下行压力较大,走出底部徘徊阶段的迹象还未出现。M1超越M2增长,应当仅是短期现象,是利率市场化初期,社会资金结构调整的结果。

  中国的货币形成机制虽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货币投放主动性增强,但是,外汇占款的变动,仍然是决定着货币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货币存量过多情况下,货币当局对资本外流有着充足的“淡定”资本——中国不需要对当前经济下行采用大规模的扩张性政策,政策重点只需调整结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即可;过去为“冲销”巨额外汇而建立起了高存准率,用这个巨大的资金池“对冲”资金外流,有着较为充足的空间。

  资本外流+公开市场等其它主动投放力度的不足,导致了目前中国基础货币增长的缓慢,甚至下降状态。2015年9月,中国基础货币同比增速甚至下降为了-1.97%。

  当前货币增速的维持,主要是靠货币乘数增加的结果。货币乘数的变动与央行、商业银行 、企业和居民等部门的活动有关,但整体而言,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央行,即央行通过存准率的调整,对货币乘数倍数有着直接的约束。

  受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未来资本外流压力仍将维持高位,外汇占款仍将给中国基础货币投放带来负面冲击。在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下,中国未来基础货币增长仍将保持低速状态。笔者认为,稳健货币政策是一种无奈选择,就中国目前的央行控制能力而言,国际资本持续外流,央行除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RRR)对冲外,其它冲销手段有限——准备金市场规模有限,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为主的经营结构并未改变。

  就货币乘数的主要决定因素RRR的基准来看,当前货币乘数对应的历史RRR为2006年时水准,当时的RRR为8%-9%。考虑当前的经济低迷背景,比较当前(RRR大型机构为17%,符合条件的小型机构为15%)和2006年的RRR,两者间的巨大差距表明,当前货币乘数或是虚高的,未来货币增速要维持目前水准也不是一件轻松任务。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