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面临双重监管压力 规模萎缩突围加急
此外,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补充道:“由于中国采用分业监管,外资行从事的证券、期货等非银业务,可能没有纳入中国银监会的统计范畴,而这些也是外资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为谋突围,外资行表内外结构调整正在加速。
在中国银行业经历变局的今年,国内的外资行正以更快的速度滑坡。
央行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外资金融机构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89亿元,同比少增368亿元。这一贷款大幅负增长的局面,已多年未出现。
从区域上看,来自广东、深圳两地银监局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外资行规模明显萎缩。其中,深圳的外资行逆市下滑。前三季度,深圳银行业净利润保持26.42%的高速增长,而当地外资行净利润下滑36.27%。
对此,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对本报记者表示,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活动的萎缩,导致外资金融机构利润下滑。而银行业人士则认为,受中国银监会和母公司的双重控制,外资行受到较大影响。
外资行规模萎缩,深圳地区利润暴跌36%
央行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外资行与大局背道而驰。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2.1万亿,同比增长15.4%,同比多增2.3万亿。而其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仅289亿,同比少增368亿。
在经济较为活跃的部分区域,外资行的困境却更为明显。
广东银监局披露,截至今年9月末,广东(不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2.6万亿,同比增长11.41%,而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687.42亿,同比下滑11.62%。
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深圳。来自深圳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当地银行业资产总额比年初增长10.22%背景下,外资行资产总额逆向缩水3.27%,下滑幅度比二季度扩大2.33个百分点。
据深圳银监局官网披露,落户深圳的外资行主要有华商银行、永亨银行、大新银行和中信银行国际(中国)有限公司。
抛开规模比拼,外资行的盈利能力与当地银行同业的差距亦在加大。
今年9月末,深圳地区中资行账面利润818亿,同比增长27.03%,而当地外资行账面利润18亿,同比减少36.27%。
这一反转局面从今年年初开始出现。实际上,深圳地区外资行盈利下滑幅度已有所收缩。据深圳银监局披露,今年前三个单季度,外资行的账面利润依次同比下降57.82%、44.44%、36.27%。
在外资行聚集的上海,外资行的经营也难言乐观。
据上海银监局披露,截至去年底,全国外资银行中有一半以上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注册在上海,辖内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占在华外资银行的47.3%;上海辖内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占上海银行业市场份额的11.7%,高于全国这一比例10个百分点;上海22家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规模占在华外资法人银行的八成以上。
截至2014年12月末,上海辖内外资行资产总额1.32万亿,同比增长11.1%。今年以来,当地外资行的资产总额也难逃收缩局势。截至6月末,上海辖内外资行资产总额1.3万亿,同比增幅仅为1.7%。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活动的萎缩,导致外资行利润下滑。”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指出,外资行主要从事跨国公司业务,在中国的客户有两大类,一是外资投资企业。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比较优势消失,相当多的外资企业把生产线外挪,外资贸易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减少,造成外资行利润下滑。二是有海外投资需求的企业,外资行担任其财务顾问,提供过桥贷款等,核算收益时,可能归于海外分行或者总部,存在一部分利润抵消的影响。
此外,陈兴动补充道,“由于中国采用分业监管,外资行从事的证券、期货等非银业务,可能没有纳入中国银监会的统计范畴,而这些也是外资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双重监管压力,多家外资行保守撤退
叱咤风云的国际大行,在中国向来未能占据市场主流。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中,多家外资行采取了更为保守的撤退战略。
“外资行受中国银监会和母公司的双重控制,风控更加严格,这轮不良爆发危机中,外资行业务制约更多。”
深圳地区某股份行对公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一说法在多家外资行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印证。
“我们已进一步收紧风险承受能力水平,并已减少部分集中风险水平较高的投资组合,对中国的风险承担下降15%。”渣打集团近期发布的管理层中期报告表示,“本集团已将风险承受能力采用一套更为严格的新标准,以建立更多元化更稳健的资产负债表。”
东亚银行也在2015年半年报中称:“中国整体债务水平高企,令中央政府在推动改革及结构转型时不容有失。尽管针对性的财政及货币宽松措施可做缓解,但相信此情况在中期内仍会持续。东亚中国的贷款组合无可避免受经济下滑的影响而令其资产质量受压,东亚中国已收紧信贷政策,减少其贷款组合至1471亿港元,按半年下降1.3%。”
上海银监局披露,截至2015年6月末,上海辖内外资银行金融衍生品名义本金余额6.78万亿,同比增长35%,为辖内外资银行表内总资产的5.22倍。
为谋突围,外资行表内外结构调整正在加速。
上海银监局称,辖区内外资银行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盈利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上海外资银行法人化以来,盈利结构逐步由存贷款业务收入为主逐步过渡到存贷款业务、同业业务和交易类业务收入并重的局面。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贷款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08年的峰值76%,逐渐下降至今年的31%。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占比上升至20%,交易类业务对利润贡献度上升至36%。
如同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举步维艰一样,外资行在中国的经营也挑战重重。除了中国复杂的监管机制以外,来自中国本土的竞争,是一大考验。
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无论存、贷款产品,外资行均较内资行少,且相应的客户较单一,最关键的是,本土化理念不够,比如互联网转型较慢。”
不过,部分外资行也在持续发力。今年4月份,东亚中国与微众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东亚中国表示,现正发展其他零售产品,如信用卡分期贷款、车位贷款及透过其合资公司华晨东亚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提供汽车融资。2015年6月,东亚中国获批准接受网上基金申请,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开辟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