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
央行“双降”取消了利率管制,存贷款基准利率逐渐淡化,随之构建中的新政策调控利率逐渐显现。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
对于如何让利率市场化传导渠道更畅通,会议指出,要继续发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参考和指引作用,用好短期回购利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理顺政策利率向债券、信贷等市场利率传导渠道,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同时要加强对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防控和监管越到位,利率市场化程度就会越高。
事实上,在央行年内第五次降息中,取消了利率管制,就意味着央行会构建新的政策调控利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将大幅上升。
不过,利率管制的逐渐取消并不意味着基准利率的影响彻底消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对于存贷款的管制从规定上来讲已经全部解除。
“以前发行的以一年期定存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债券如何处置?按照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率计算的贷款合同如何处置?”鲁政委进一步分析道,基准利率肯定在一段时间还会继续起作用,这对央行也是一种约束,存贷款利率放开,但央行不能把基准利率边缘化,该调的时候还得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也认为,央行刚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存贷款利率理论上来讲都已经放开。基准利率从原来的必须执行转变为参考,在过渡期,人民银行还将继续公布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制定利率的一个参考,参考或者指引的作用有多大,要看商业银行自身资金紧张程度。
究竟如何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认为,引入短期政策目标,可以是7天利率和隔夜利率; 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与政府债券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构建一个流动性更强、价格发现更有效的收益率曲线与期限结构;通过更加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在银行间市场引入即日流动资金便利,来优化公开市场操作。
赵锡军直言,利率的定价是对风险的定价。未来的利率是在无风险利率基础上,根据不同风险的金融工具有不同的利率层次,从而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一项改革的工作,“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到利率市场化是在完成改革的工作。
鲁政委认为,未来央行还需更加明确坚持以7天回购为操作的政策目标利率,在给定的合理利率下敞开收放流动性,稳定市场对流动性预期,允许套利,才能最终实现央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而将利率政策意图传导到包括债券、贷款甚至股票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
国信证券固收团队则认为,预计未来公开市场的主动性将增强,不再局限于以往跟随定期存款变化而一步到位的做法,而会采用多步骤调整,强化引导曲线的效果,增强公开市场利率的权威性和基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