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保壳” 信托公司态度分化

所属类别: 信托 | 作者:金苹苹 | 来源: 上海证券报 |  2016-03-28 10:05:17 
0

 日前,基金业协会的一份公告,让此前一度热衷谋求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信托机构陷入分化。业内人士称,信托公司最初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除了部分有心发力主动管理型证券类业务的公司外,相当一部分公司是出于便于开展其他相关业务的目的而申请的牌照。这也导致了面对监管方面的产品发行要求,部分尚未备案产品的信托公司对于“保壳”并不热衷的现象。

今年2月初,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尚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否则将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已登记满12个月的和未满12个月的时间截点分别是5月1日和8月1日。

事实上,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格局下,银行、保险、信托均积极谋求私募基金牌照,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自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44家信托公司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然而,在近乎一半以上的信托公司均已经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前提下,却仅有9家信托公司备案了基金产品。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限”,信托公司的态度也出现了分化。

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此前有多家信托公司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但与此前大众期待的信托公司或将发力主动管理类证券类信托业务不同的是,信托公司其实“志不在此”。“很多公司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看中的是私募基金在投资门槛和投资范围上的优势。对于信托而言,在开展PE股权类投资或者涉及期货等业务时,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私募基金管理人这一身份,则可以帮助信托公司以管理人的身份介入到这些领域,这也是信托公司起初备案的动力之一。”

因此,面对当下基金业协会的新规,部分原本只是为了“占个位置”的信托公司,对于“保壳”一事意兴阑珊。但也有确定了业务转型方向,力图在该方面有所突破的公司,则表示力争在最后期限前发行产品,以保住自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备案潮中,信托公司子公司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相当引人注目。而部分公司发行的产品数量和速度也证实了这些公司部分业务已经进入实际的转型之路。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融信托旗下北京中融鼎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备案8只产品;兴业信托旗下兴业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备案13只产品。

而就未来信托公司自身会否在证券类信托业务方面继续发力主动管理型业务的可能,有业内人士称,信托公司在证券投资的投研能力等方面,与专业的公募与私募机构相比仍有差距,信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制度优势上,因此其相信短期内信托公司大规模开展独立的主动管理类证券投资类业务仍不会成为主流。

责任编辑:孙岩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盘点几辆特别的超级小众跑车
那些让人惊艳的高颜值腕表 一枚足以传世
美女艺术家用手指创作油画
南红玛瑙柿子红的收藏价值
新前脸/新动力 实拍2016款雷克萨斯GS
蛇皮纹短靴才是过度季首选!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