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新常态”:发展伞形私募股权信托

所属类别: 信托 | 作者: | 来源:  |  2015-08-19 10:53:25 
0

   【导语】

  新常态下,信托公司发展潜在客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现有客户提升对公司的认同,从而开辟巨大蓝海。这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需要行业从上到下有清晰的认识以及执行到底的决心。

  【正文】

  近一年来,被官方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无疑是“新常态”。2014年11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等关键点。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详释了经济“新常态”,提出“新常态”的9大特征。有别于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常态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

  作为信托从业人员,笔者更多思考的是,信托行业应如何探索新常态下的发展道路?

  “三期”叠加下的隐忧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初期、阵痛期和探索期。从总书记对新常态的一系列阐述以及众多专家学者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常态基本包括四个维度的内涵:首先是速度,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其次是结构,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再次是动力,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最后是挑战,即新常态往往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实际上一些潜在风险正渐渐浮出水面。

  这四个维度之间的时间序列应该是:增速下降、风险显现、动力转换、结构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特别是前期的转型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从目前的形势看,经济增速确有下降。从经济的各项指标来看,除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繁荣外,几乎没有看到其他亮点,实体经济更是一片惨淡。房地产价格基本回到一年前的水平,房地产上下游普遍萧条。最近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已经陆续出台,但市场是否认可是个问题。再者,当房产税出台后,房地产作为投资工具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市场基本不可能再现从前的辉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两个图表可以说明现在的房地产形势。

  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在跌,没有房地产的支持,政府收入也将大幅减少。所以,房地产事实上已经绑架了国民经济,呈现“大而不能倒”之势。房地产告别暴利已经可以预见,甚至会像发达国家那样成为利润率低于10%的普通行业。

  再看政府融资平台,目前正在进行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甄别分类,区分政府直接承担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以及政府不承担还款责任的债务四种类型,下一步还会出台一万亿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对缓解政府还款压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目前,银行担心自己的贷款被纳入第四类,导致债权被悬置,而且一万亿贷款被替换后,有好的投资方向吗?这也是一个问题。

  尽管央行通过降息、定向降准等多种方式来释放流动性,但从实际效果看,降息对刺激经济的边际效应在逐步下降。如果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没有较大变动的话,实行类似4万亿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比较低。

  再从风险看,房地产、平台、产能过剩等行业风险初步暴露,风险已经从实体经济向金融行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不良双升、利润下降。

  金融行业的风险上升和利润下滑基本是同步出现的,不良贷款出现后本息收不回来,会导致利润减少,核销不良贷款也会侵蚀利润。在整个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周期,金融业想要独善其身基本是不可能的。

  可以预见,不良率上升将是2015年金融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但现在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途径有限,基本就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新批设的十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但就实际效果看,新批设的十家地方公司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处置经验都和四大资管公司相距甚远,目前不良资产处置还是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的买方市场,这里面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行业起伏下的风险

  自2007年以来,信托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各界对于这个行业认知有限,主要由于我国信托仅限于商事领域,民事信托几乎没有开展。再加上过去经历的五次整顿,信托一直没有摆脱“坏孩子”的烙印。

  快速发展后,信托行业就被戴上“影子银行”的帽子,“暴利行业”、“影响宏观调控”等标签随之而来。加之近期信托行业风险上升,信托风险即将爆发的报道遍布媒体。究其原因,就是信托行业负面形象大于正面形象,社会价值没有被社会认可,认为只是利用制度红利赚钱。

  自2013年以来,信托业发展增速明显下降。201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为13.98万亿元,资产规模的增幅明显回落,较2013年回落17.9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42.30亿元,利润增速较2013年回落了15.86个百分点;有369笔项目存在风险隐患,涉及资金781亿元。数据背后,从业者直觉业务越发难做,符合风控合规要求的项目难找,风险项目暴露越发频繁。

  实体经济、资管市场放开、自身原因等等,都是信托业增速下降的因素。随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不断深化,银行未来很有可能被允许经营信托业务。随着改革深化,依靠制度红利获得高额利润的趋势必然被打破。信托牌照隐含的制度红利正在被稀释,未来信托牌照的价值将会逐步下降。

  一个行业的发展有起有伏,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兴有衰,百年老店是每一个经营者所期望的,但真正能实现的寥寥无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企业沉浸于过去的辉煌,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科技、社会习惯、消费者需求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跟不上就会被淘汰,谁也不能幸免。

  到2014年底,银信合作占全部资产的22%,信政合作占8%,房地产占10%,基础产业和工商企业加起来占45%。这里面可能有交叉,但从目前看,银信、银证、信证合作业务将被规范以减少融资链条,明晰风险。平台业务随着政府发债等的实施,可能会部分萎缩。房地产目前风险较高,很多信托公司已经不做二线以下城市的房地产业务。

  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的14万亿资产,单一信托占60%以上,这里面绝大部分是所谓的通道业务,集合也会有一部分通道,估计通道业务会占到信托资产的70%。经济上行周期,通道业务即使收费低,但基本没有什么风险。下行周期中,通道类业务成为鸡肋,融资风险上升且责任划分不清的情况下,通道业务收益已经低于风险。

  制度优势下的探索

  新常态下信托公司究竟该干什么?作为合规人员,从经手的业务感受到对中央政策的理解,笔者认为以下几个业务方向值得探索:

  结合全民创业发展伞形私募股权信托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鼓励全民创业,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有了充分的就业,社会就有稳定的基础。为创业者提供金融支持,可以探索出未来的业务方向。

  信托项下对应多个创业项目的伞形结构。创业信托计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对于初期的创业项目,可以发行创业专项信托计划,募集的资金投向几十个创业项目,单个项目根据需求提供几十到几百万的融资支持。这一阶段的创业项目融资有一个重要前提,要在合同里明确今后企业要做大规模或要上市、资产证券化等,要在同等条件下选择为其提供投融资支持的信托公司进行合作。培育成功的项目,如果发展势头良好,可以发行专项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计划,培育期上市做大,行成良性循环,既支持了创业又赢得收益,达到效益最大化。

  开展新形式的银信、政信合作。这部分解决怎么选择创业项目的问题。创业项目众多,信托公司没有足够人力、精力去选择,最好的方式是与银行和政府合作,开展新形式的银信、政信合作。

  可以委托银行在其授信客户或向其申请贷款的客户中,选择符合创业条件的介绍给信托公司,银行将其掌握的客户情况提供给信托公司,甚至委托银行尽调,银行可作为资金监管方收取中间业务费用。这种模式下,充分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由信托公司募集资金,银行辅助左右;另一种模式是与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把本区域内有创业需求和发展潜力的项目提供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采取股权形式。采取债权的形式势必会给创业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而股权的形式既可以在创业期间不增加企业压力,又能分享企业创业成功的超额收益。股权形式也是信托的制度优势,商业银行就是因为无法采取股权形式而不能参与进来。

  初始阶段采取保本方式。为了使投资者接受这种方式,可以考虑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即将投资者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安全性较高的标的,确保到期可以收回本金,多出的收益部分用于创业投资,该模式的好处是投资者风险比较小、容易被接受,问题是收益产生慢,总体收益较少。在这种模式下或许可以考虑投资者和创业项目一对一,信托项目收益直接用于投资一个创业项目,关系比较明确。

  经济下行周期的资产收购

  经济下行周期蕴含的机遇不比上行周期小,资产价格下行给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疯狂”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股市,也适用于投资领域。在当前适当收购一些优质资产,无论是固有资金还是信托资金,都是增值良机。

  此外,当前银行面临不良贷款上升的巨大压力,由于四大资管管理公司目前仍处于买方市场,他们在收购不良资产时往往将价格压得很低,但作为资产出让方的上市银行,过多的不良率势必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打消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为了优化资产负债表、降低不良率,银行迫切需要不良贷款的批量处置途径。

  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自2009年被叫停后一直没有重启,但随着经济继续下行,银行风险持续暴露,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时机也随之到来。

  家族财富业务

  家族财富业务在行业内已经被广泛提起。笔者认为,开展家族财富业务的关键不在结构设计,而在信任和品牌。

  首先,信托行业能否取得社会的认可,取决于行业的整体努力以及监管部门的推动。信托计划不得公开宣传推介,但不妨碍信托公司、信托行业展示自己的形象,无论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是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稳定回报投资者,都有利于行业形象的提升。

  其次,信托公司能否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信托公司发展潜在客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现有客户提升对公司的认同,这就要求信托公司充分做好受托人责任,提升产品粘合性,使投资者购买产品,从而将财富委托打理。迈出这一步,将开辟一片巨大的蓝海。但这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需要从上到下有清晰的认识以及执行到底的决心。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