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道阻且长
38岁的肖天来自华东,她惊喜地发现在伦敦牛津大街购物区的奢侈品商店中竟然有能说中文的店员。但不像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游客,中国游客基本上还不能用他们的本国货币直接购物。
肖天在一家博柏利[微博](Burberry[微博])门店试穿一件深蓝色风衣时说,这些商店接受美元、欧元和日圆付款,但不接受人民币。
伦敦和北京均已承诺推动人民币在伦敦这个全球外汇交易中心的使用,使其能够与美元、欧元及其他国际货币一样普遍。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将能够买卖人民币,企业和个人也能够更加自由地借出、借入以及兑换人民币。这将提升伦敦和英国对于包括大型中国企业、富有的中国游客在内的所有人投资和购物的吸引力。
这些举措还有助于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帮助抗衡美元的统治地位。上周五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微博])总裁拉加德[微博](Christine Lagarde[微博])及该组织工作人员表示支持将人民币纳入其储备货币篮子。
但在伦敦和北京着手行动的四年之后,人民币在伦敦的银行和企业之间依然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一方面,中国尚未完全放开对人民币可兑换性的控制,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减速也减弱了人民币的吸引力。
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驻伦敦的资本融资部门负责中国及人民币业务的全球主管霍蓉蓉表示,在投资人民币概念的问题上,投资者正变得愈加理性。
她指出,缺乏多样化的资产类别,这也是令投资者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因为持有人民币的海外人士使用人民币的途径十分有限。
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伦敦市场上的人民币业务在过去几年中大幅增长。伦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 Corp。)的最新数据显示,伦敦去年的人民币日交易额达到615亿美元,较2011年的106亿美元增长了近五倍。尽管如此,人民币在伦敦每日外汇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8%,相比之下,美元交易的占比为89%。
伦敦金融城的数据还显示,就总部设在伦敦的金融机构而言,去年的人民币存款达到人民币200亿元(约合31.4亿美元),2011年时为人民币140亿元。这期间,英国金融机构向进口商和出口商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也出现增长,由人民币172亿元增至人民币350亿元。
但与人民币相关的贸易融资却较2013年时的人民币430亿元有所下滑,原因是中国经济减速以及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抑制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融资业务。
伦敦的人民币业务仍小于香港和新加坡,后两者是中国大陆以外仅有的其他已建立起相当规模人民币业务的地方。目前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总额接近人民币9,000亿元,新加坡的这一数字超过了人民币3,000亿元。
中国高级官员此前表示,他们承诺将进一步放松对人民币的控制,并将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但受经济放缓影响,最近几个月他们放慢了推动市场自由化的步伐。英国财政部经济秘书鲍德温(Harriett Baldwin)称,为了鼓励人民币被广泛使用和接受,英方希望中国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人民币的管控。
中英两国一直在努力加深双方经济联系,把伦敦打造为一个人民币中心。中国政府认为,和英国结成合作伙伴将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商业智慧和经济实力的机会,而英国政府希望获得来自中国的现金,以在政府减少支出之际为一系列成本高昂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中国已经向英国投资者进一步开放了股市和债市,鼓励国有中资银行在伦敦发售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中英两国央行[微博]也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访问英国期间,中国央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批海外债券。此外,中国还计划在伦敦发售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
与此同时,英国已经发行了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放宽了中资银行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并且表态支持IMF把人民币纳入官方储备货币篮子。英国还是首个加入由中国倡议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的西方国家。
不过,许多交易员和银行家表示,光有政治意愿是不够的,要把人民币变成国际货币,就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放松对人民币和金融市场的管控。
全球最大的交易商间货币经纪公司英国毅联汇业(ICAP PLC)报告称,第三季度伦敦的人民币交易量同比增长了90%。ICAP下属的货币交易平台的联合主管胡克(Darryl Hooker)表示,预计未来五年,交易量将增长两倍。
但胡克认为这一过程还面临障碍;比如,人民币还未加入一个能降低外汇交易结算风险的体系。本文来源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