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人民币依然是强势货币
连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这是对前期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差的修正,符合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人民银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未来,人民币仍将是强势货币,今后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吹风会。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和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就人民币汇率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数日的调整,人民币汇率所累积的3%左右的贬值压力已得到一次性释放。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针对所谓“人民币要贬值10%来刺激出口”、“近期大量的资本流出中国”等言论,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中国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资本流动也处于正常范围。
汇率偏差已消除
提及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背景,张晓慧表示,这是因为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这个偏差在3%左右。“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亟需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
至于为何会选择在当下推行这项举措,张晓慧指出,从国内看,一段时间以来,流动性的宽松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从而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贬值压力。从国际来看,美元总体走强,由于中国货币贸易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两种因素相互交织,激发了人民币汇率一定的贬值需求。
张晓慧强调,自8月11日中间价基础报价完善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积累的3%左右的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
汇改坚持市场化方向
对于当前我国的汇率制度,易纲解释说,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每天汇率波动幅度为2%。“汇率还是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发生一些外部冲击的情况下,或者波动幅度超出了管理区间的时候,央行才进行有效管理。”他还进一步强调,这种管理要与货币政策目标、利率调控等条件相匹配,不能只看到一个变量而忽视另一个。
而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正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易纲认为,要突出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就应当尽量满足市场的需求,便利贸易、便利投资、方便市场使用者。汇率报价机制的完善,会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更加有弹性。还有利于扩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主性。
此外,易纲还重点介绍了当前的汇率中间价形成的方式。他表示,中间价是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10多家报价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的。报价商报价后,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中间样本剩下来的加权平均值就是每天公布的中间价。这10多家报价商不仅有中资银行,也有外资银行。
人民币仍会进入升值通道
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张晓慧强调,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仍会进入升值通道。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当中的决定性作用。
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又属于决定性基本面因素。张晓慧指出,我国的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高达305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延续了6月份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正出现积极变化。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这些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仍将是强势货币,今后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易纲认为,市场化机制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可持续。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弹性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