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路桥到手大单成鸡肋 上半年净利润大降近7成

所属类别: 股票 | 作者: | 来源:  |  2015-09-14 10:00:15 
0

   BOT大蛋糕难以下咽

  中报项目投资体量较大,公司启动该项目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截止报告期宜威高速BOT项目尚未实质性开工。

  成都路桥6.151.65%

  PPP项目没有“突破”

  PPP模式中,政府更强调政府与私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因此,政府信用风险成为PPP项目的一大重要风险点。

  本报记者 刘庆华

  在2014年业绩走上下坡路之后,成都路桥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进一步下滑,大降66%以上,相较于2015年经营计划,净利润完成进度不足10%。

  在业绩下滑幅度扩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寻求参与到PPP项目上,小有收获但道路仍然漫长,而在手的BOT大单历经一年多仍然未能开工,令公司有点进退两难的意味。

  2015全年业绩下滑或扩大

  成都路桥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下降34.33%,实现净利润1113.76万元,同比下降66.23%,每股收益0.02元,延续着下滑的趋势。而在2014年年报中关于2015年经营计划,公司曾豪气地表示,预计2015年实现的营业收入是23亿元,营业利润实现1.32亿元,以净利润为指标,照这个进度来看,上半年公司的目标仅实现了8.4%,10%都不到。落差之大令人惊讶。

  而由公司对前三季度的业绩预估也可以看出,公司今年的整体业绩难以乐观。公司预计2015年1-9月实现净利润1655.06万至4965.2万元,同比下降55%至85%。

  对于公司业绩的下滑,成都路桥表示,主要系新开工及在手订单较少,施工产值下降,净利润下降。

  由于近年来国家重大基建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轨道交通等项目上,公路及传统市政施工项目投资有所下滑,这也使得成都路桥的订单收入持续下滑,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34.33%,与此同时,毛利率减少1.95个百分点,二者共同作用下公司毛利同比减少0.53亿元。受制于订单收入持续减少,公司营业收入短期内难以回升。

  事实上,在2014年,成都路桥的经营业绩就出现了转折,由此前的上升转而下滑。根据2014年年报,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4.98亿元,同比下降64.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56.21%。2015年上半年则延续了这一趋势,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兆头。

  BOT大蛋糕难以下咽

  而业绩的下滑,归结起来主要是除了传统建设市场的低迷外,BOT项目的难以介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2013年的年报中,公司就透露,2013年传统建设市场相对低迷。 受四川省传统公路建设项目和成都市市政建设整体放缓因素的影响,传统施工项目招投标明显减少,大型高速公路项目多是以BOT模式招商,对投资商的投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

  2014年,这一情况继续延续。尽管公司业绩下滑,但值得期待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中标95.22亿元,其中传统项目中标13.22亿元, BOT中标82亿元。这笔“巨单”82亿元即是宜宾至威信高速公路(四川境段)高速公路BOT项目。2014年4月23日,公司在中标公告中表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2亿元,计划施工工期4年,收费运营期29年11个月 27天。此次中标项目金额约占公司 201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192%,因此也有望对公司2014年以及以后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统筹做好宜威高速项目的施工和营运工作,公司还特意设立了四川宜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1亿元。

  不过,在当时,公司就已经认识到了项目的难点所在。公司称,因宜威高速BOT项目投资较大,各融资方态度谨慎,项目运作资金缺口较大。因此,到了2014年末,宜威高速公路BOT项目尚未实质性开工。

  这一问题在2015年上半年仍未有转机。在半年报中,成都路桥称,因该项目投资体量较大,公司启动该项目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截止报告期末宜威高速BOT项目尚未实质性开工。在9月11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询问对于这一项目公司弃标的可能性有多大,公司方面仍然只是表示项目仍在继续推进中。可见,该项目仍然没有进展的可能性较大。

  耗时一年有余,这一庞大的工程仍然在等待开工的路上,早前期待的对公司的积极影响也并没有能够得以发挥出来,这就好像一个巨大的香饽饽摆在了眼前却无法下口一样。不过来自宜宾市政府网的一条新闻消息显示,宜宾市表示今年将力争新开工宜威高速。

  PPP项目也恐难“突破”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之下的业绩下行压力,成都路桥也在积极寻求新利润增长点,PPP项目成为其奋斗的新方向之一。公司曾多次表示,将要抓住“一带一路”和国家推广PPP模式的战略机遇,把握成都市中心城区硬件环境改善的契机,在经营中积极探索、学习、运用 PPP合作模式。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公司在PPP项目上已经所收获。

  7月31日晚间,成都路桥公告称,2015年7月30日公司收到南溪区人民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出的《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为四川省宜宾南溪滨江四期景观及道路PPP项目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1.81亿元。此次中标的项目金额约占公司201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2.09%。

  2014年下半年以来,财政部将 PPP作为一项重要的模式予以推广。业内人士指出,PPP模式的推进正契合了稳增长和管制放松的要义,其核心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担风险、分享收益。不过,在BOT模式中,政府更多的是授权企业独立建造经营,而PPP模式则是通过共同出资特殊目的公司更强调政府与私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正是因为此,政府信用风险也成为PPP项目的一大重要风险点之一。这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通过过高的固定投资回报率,过高的收费标准,过长的特许经营期以吸引民营资本,但最终又因公共机构缺乏承受能力,产生信用风险。除此外,法律机制待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也成为PPP项目的风险。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企业想要短期获得突破可能“没那么简单”。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