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上半年净利1494亿 同比增长0.7%
中国工商银行今天正式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上半年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2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保持较好的盈利成长性。在比上年同期多计提178亿元的拨备后,实现净利润14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
2015年上半年,在连续多次降息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的市场环境下,工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统筹加强境内外资金营运等措施,净利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6.1%。在进一步规范和减少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加快业务创新发展,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3%;综合经营、境外发展对全行盈利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综合化子公司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0.1%,境外机构税前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3%。
上半年,工行境内新增本外币贷款6158亿元,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5.6%,累放贷款4.65万亿元,相当于新增量的8倍,其中收回移位再贷1.02万亿元,加上新增实际新投放信贷总量达1.6万亿元。在资金投向上,工行突出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累计向“三个支撑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融资2300亿元,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新增贷款1749亿元。小微贷款实际增加1056亿元,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6.13%,贷款客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16万户,申贷获得率提高至91%,达到“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
工行积极适应客户需求和存款业态的新变化,上半年,实现了近三年最好的存款增长水平,各项存款增加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641亿元;主动负债业务创新加快,发行大额存单541亿元。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额超过11万亿元,零售业务营业贡献接近40%,比上年同期提高2.55个百分点,抗周期性强、利润贡献稳定的特性更加凸显。
在经济“三期”叠加、潜在风险加速暴露的情况下,工行通过前瞻性的信贷结构调整和潜在风险压降,推进信贷经营管理的深化转型,不断夯实信贷管理的基础。截至上半年末,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40%,比上年末上升0.27个百分点。针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劣变压力,工行积极完善大数据风险监控体系及上下协同风险处置机制,有序实施潜在风险的转化、缓释和安全加固。组建特殊资产处置专业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实质性风险化解效果和处置回收率,上半年共清收处置不良贷款734亿元。着力加强对逾期和潜在风险融资的管理,收回风险融资23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