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额存单叫好不叫座存三大原因
见习记者 马传茂
日前,中国外汇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从当前发行情况看,因收益率过低,个人投资者、企业投资者对大额存单兴趣不高,以及银行发行动力不足等原因,原本被预测将冲击理财产品的大额存单并未展示应有“光环”。
6月15日,9家银行正式发行首期大额存单,多家银行近期也推出了大额存单产品。譬如8月1日起,中国银行(4.32, -0.05, -1.14%)第3期大额存单开始售卖。与此同时,建设银行(5.90,-0.09, -1.50%)的大额存单已经推出第四期。近日,中国外汇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告,大额存单发行机构由目前的9家扩大至102家,新增机构包括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及外资行等。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数家第一批发行大额存单的银行网点时看到,各支行网点宣传栏中多为存款利率、理财产品等信息,并无大额存单的营销信息。一家股份行支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随便买个‘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都比大额存单高,所以来咨询的客户并不多,总行也没下营销任务。”
大额存单的收益率到底有多低?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大多为基准利率上浮40%,在央行[微博]6月底降息前,一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为3.15%。而在央行降息后,以中国银行第三期大额存单为例,营销时间为8月1日至月底,利率是定期基准上浮40%,1个月至3年八档期限可选,一年期产品收益率为2.8%。
相比之下,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一般为3%~5%,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高达12%,另外“宝宝类”产品收益率也在3.2%以上。因此,从收益率上看,大额存单处于绝对下风。另外,大额存单可转让功能并未实现,目前的收益率还蕴含流动性溢价。
大额存单未成为市场热点的第二个原因则在于流动性方面。首批发行机构多规定个人大额存单允许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且只可全额或部分提前支取一次,流动性与定期存款无异。要解决流动性问题,只有待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第三方平台开发完成后,将来大额存单产品才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流通转让。
第三则是银行推广大额存单业务的动力不足,多数量级银行“不差钱”。
一方面,在流动性充裕情况下,银行的揽储压力不大,即使存在一定的揽储压力,与今年4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下行而拉低的批发资金成本相比,大额存单虽能带来一定的存款沉淀,但对银行来说,负债成本也相应增加。
“从这方面看,大额存单对于小银行的意义更大。因为小银行存款流失压力更大,但缺乏通过理财产品等方式吸存的能力,扩围至102家发行单位后,小银行可以选择提供差异化的大额存单收益满足对存款的需求。”一家入围外资行战略研究人士说。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资产端趋于审慎的信贷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负债端的筹资压力。自去年以来,过剩产能产业信贷开始转向,商业银行在授信政策上也越来越趋于审慎,在现行“资产决定负债”策略下,存款并不是唯一的盈利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