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越狱”付款 上限仍高达百万港元
1月21日,《证券日报》刊发的《富人投资新途径 买香港美元保险像买包一样简单》一文报道,用银联卡在香港买保险可以规避内地5万美元的换汇限制。随后,2月初就有消息称,银联国际的最新指引将对全港所有保险机构实施交易额度限制,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
2月4日,本报报道的《银联卡境外交易限额5000美元剑指香港保险》受到广泛关注。而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表示限额规定一直没有变化,只是银联在近期的检查中发现,很多商户并未按规定进行金额限制。
不过,对于刷卡的限制,有香港地区营销员表示可以通过连续刷卡、网上交费等方式进行规避,上限仍可高达100万港元。
此前单笔过亿港元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去年10月份,有一位香港地区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在网络上晒出一张银联卡的刷卡单,是一位内地客户在香港的保险交费记录,金额高达1亿多港元。
其实,内地高净值人群去香港买保险不算是“新闻”了。每逢星期六(002291,股吧),保险公司核保的办公室前都会排起长龙,有时甚至排到楼下,从早排到晚。而一张张大额保单,也就这么签出来了。在香港保险业界,“大额保单”一般指保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保单,通常为寿险。
一位香港地区保险公司人士曾表示,公司全年保险生意的1/3都由内地消费者贡献,单次保费多的可达数千万港元,大部分都是直接以内地银联卡交费的。
据了解,由于内地对于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兑换并未完全放开,目前外汇局对于个人每年换汇实施总额管理,每年汇兑上限为5万美元。因为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在境外刷卡买保险,几乎成了很多人唯一“绕过”外汇管制的资金出境方式,自2014年底起,这条规定也成为不少香港大型保险公司热门的宣传营销文案。
不过,由于涉嫌洗钱、资产转移等问题,与境外普通刷卡购物饮食等消费不同,赴港购买保险的做法一直有争议,而相关政策的动向也一直备受关注。
在《证券日报》1月底的报道刊登后,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太高调了,官方不会坐视不理的。”没想到银联的动作如此迅速,2月初银联方面就发布最新指引。
不过,在银联宣布5000美元刷卡上限的指引前两三天,相关传闻已经传遍了香港保险界,而《证券日报》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
随后,国家外汇管理局作出回应,并强调,其实此前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限制就一直存在,只不过银联在近期调查中发现,很多商户并未遵守。
记者发现,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下发境内银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商户类别码的通知》(汇函〔2004〕19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该文更新并废止了汇函〔2004〕19号文),共有4个商户类别码(MCC)涉及境外保险类商户,均有5000美元的限额。
商户类别码是具体标识一家商户的主营业务范围和行业归属的代码。而广大消费者对于MCC码的普遍认识,便是在进行刷卡消费时通过此码分辨消费是否可以获得积分等。
据了解,保险类商户既有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也有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考虑到境内持卡人在境外旅游或商务交往时,有购买小额保险的需求,为了落实银行卡下经常项目可兑换政策,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既满足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然而,近期中国银联对境外收单机构进行调查时发现,部分保险类商户未使用对应行业类别的限制类商户类别码,因此要求机构对商户类别码的标识和使用进行规范,确保监管政策和业务规则的执行效果。
那么,对于除银联外,内地居民使用也十分频繁的维萨(VISA)、万事达(MASTER)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是否可以在境外保险类商户使用?
外汇局表示,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与中国银联标识的境内银行卡,均可在境外保险类商户使用。日前,外汇局已要求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发卡行,按照合规性、真实性的要求,执行金额限制类商户的规定。
营销员有应对之策
尽管按照规定,理论上支付较大金额可以多次刷卡,但是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保额普遍较高,这意味着需要在终端机上刷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潜在“客户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不过,对于通过多次刷卡规避单笔金额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限制的行为,外汇局称,境内持卡人可以通过银行卡支付其在境外旅游消费或商务交往中正常合理的保险需求。对于持卡人通过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保险交易的情况,外汇局将充分利用银行卡交易有记录可查这一特点,会同银行卡组织、发卡行,对于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户进行重点监测。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银联卡限制额度消息一经发出,就有营销员想出了“应对之策”。
一位周姓营销员告诉记者,虽然每天每张保单的单次银联卡刷卡付款上限为5000美元,但每天上限为10次,即每天每张保单可以刷5万美元,如果加上直系亲属的信用卡,一天至少可以刷10万美元。
“不过,真要是政策再有变化的话,也总会有办法的!”上述营销员如是说。
而另一位营销员李女士则表示,可以使用公司的E-Cashier(网上付款)方式交费进行规避。使用工行、建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广州银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的借记卡,每次交易上限为100万港元;而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交易上限为一笔50万港元;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交易上限2万港元;邮储银行交易上限1万港元。此外,建议赴港签单的同时开通漫游,以便接收短信验证码,成功支付保费。
记者近期再次咨询时,一位营销员玛丽透露“其实现在还没有金额限制”,但是当记者继续询问细节时,这位营销员则显得有些讳如莫深。
限额或成推销手段
与此同时,也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银联将限制单笔限额的消息,或成为部分营销员吸引客户的营销手段。他们通过政策变化营造出一种紧迫氛围,以使感兴趣的内地居民尽快下定决心赴港投保。在“证券日报微保险”微信公众号发布限额消息后,也有粉丝在后台留言表示,对香港保险很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
此外,推广使用网上交费的方式,也不排除是对于公司内部电子商务推广行为的支持。
而上述营销员玛丽也向记者表示,她今年前两个月的“战绩”一定比去年同期要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众所周知的原因对香港旅游业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冲击,内地赴港游客数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据旅行社资料显示,今年新春期间内地访港旅行团下降约七成,而香港旅游发展局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内地游客到访香港人次同比下降15.5%。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内地客户赴港新单保费依然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2016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境外刷卡消费最新数据,请关注“证券日报微保险”微信公众号查看。)
那么,吸引越来越多内地客户赴港购买的保险产品,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近日,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发布研报称,除了外币资产配置的需求和规避5万美元限额等因素外,保障条款优越以及同级别产品的费率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同时,作为一种稳妥的资产转移媒介,其具备法律所承认的避税避债合法性也是一大“卖点”。
不过,研报同时表示,无论香港保险产品还是内地保险产品,均是先有保障后有分红,随着两地客户的保障意识和理财概念不断强化,保险市场才有了更多产品供选择。而从趋势上看,内地保险业与香港保险业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责任编辑:牛尚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