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保险试点加速扩围 广东首创指数型救助机制
继深圳、云南、宁波启动巨灾保险试点后,我国巨灾保险再次迎来重大进展:一方面,受台风、暴雨等灾害侵袭的广东即将发布巨灾保险方案,进一步推动巨灾保险试点扩围;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的巨灾保险制度正以住宅地震保险为突破口加速前行。只是,作为一种准公共服务产品,巨灾保险既要调动商业保险公司、个人、再保险机构的参与积极性,也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如何利用好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显然非朝夕之功。
创指数型救助机制
日前,广东保监局透露,广东省巨灾保险方案(不含深圳,下同)即将出台,拟建立一种理赔金额与灾害级别挂钩的指数巨灾保险救助机制,堪称国内首创。
广东保监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年初,《广东省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由广东省财政厅起草完毕。其后,方案向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经过多次讨论、修改与完善,目前只待政府批复,争取年底前出炉。
长期以来,广东频繁遭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带来巨大损失。其中,今年10月初的“彩虹”强台风更是让人心有余悸,灾害波及湛江、茂名、云浮、阳江等20多个地区,受灾人口超过316万人。
台风过境,遭受重创的居民更期待保险公司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然而,在抗灾理赔的过程中,除了车险、农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常见险种,专门针对台风、暴雨等灾害的巨灾保险依然缺位,人们的保障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次,广东巨灾保险试点被寄予厚望,以进一步提高巨灾背后的保险赔付效率,理顺赔付机制,真正发挥巨灾保险的保障功能。
不仅如此,广东巨灾保险试点备受关注的一大原因还在于试点模式与众不同,即建立由财政支持的、理赔金额和灾害级别挂钩的指数保险救助模式,且无需进行实地查勘核保。换句话说,只要相关机构公布台风或暴雨的灾害等级,并超过设定的阈值,保险机构将马上启动相应的理赔工作,效率大为提升。
由于广东内各市地的巨灾风险不同,广东巨灾保险方案除了发布一个整体方案,还会出台汕头、湛江、清远、梅州、韶关等具体的试点“子方案”,相关保障内容和范围会略有差异。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广东巨灾保险试点初步确定以台风、暴雨两大灾害为主要的保障范围。但因巨灾保险方案尚未公开,更多有关受众面、费率、财政补贴规模等情况,广东保监局方面并未予以置评。
从住宅地震险入手
众所周知,巨灾保险能够在巨灾发生时为人们提供一份最基本的经济保障,是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随后,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更是绘制路线图,力求在2017年至2020年,全面实施巨灾保险制度,并将其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当中。
放眼全国,宁波、云南、深圳等地的试点已经先行。其中,宁波的巨灾保险制度是将重点放在台风、暴雨等灾害中的人身伤亡与家庭财产损失救助;云南侧重于楚雄等地震多发地区的农房地震保险试点;深圳的巨灾保险试点则倾向于保人,政府向保险公司购买巨灾保险用于灾后居民的伤亡补偿及居民安置。
不仅如此,四川在今年5月发布了《四川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而从试点到全国推广的角度看,居民住宅地震保险正是巨灾保险制度的重要突破口。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初稿)》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已完成起草工作,目前进入征求意见及修改完善阶段。
“讨论的时候有多种方案,比如是否涵盖家庭财产、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问题。”一位参与征求意见稿前期讨论的保险学者向新金融记者透露,落实居民住宅地震保险,关键是房屋的抗震程度不好确定。不同抗震程度的房子,其风险并不相同,按理说抗震程度高的房子缴纳的保费可以低些。但由于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明确住宅的抗震级别问题,抗震级别很高的房子和抗震级别很低的房子都承担一样的保费,那便有失公平。
该学者透露,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争议焦点在于巨灾风险基金问题。巨灾风险基金的资金一般来自政府补贴、投保人的保费等。但政府财政并不宽裕,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具体如何支持、风险如何分摊等问题还有待完善,所以巨灾风险基金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是个未知数。
由于巨灾保险具有准公共服务特点,单纯依靠市场手段难以解决,提供财政补贴是国际通行的政府干预措施。在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看来,巨灾保险制度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财政存量资金,而应开源以扩大财政增量。比如,可通过发行巨灾彩票的方式为巨灾保险体系提供资金“活水”。
此外,业界正尝试通过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方式转移风险,比如今年7月中再集团在境外市场发行5000万美元的巨灾债券,便是一种新的尝试。不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国内要实现巨灾风险证券化至少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完善、积累相关基础数据以及各类会计核算技术相配套。因此,借助国内资本市场转移巨灾风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