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灵感来源自然
科拉尼设计作品
张 敏
1928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的科拉尼,其父亲是来自瑞士的电影设备工程师,母亲是波兰人,一位漂亮的演员。从小父亲就要求科拉尼注意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世人给他的名号:“设计怪杰”、“曲线大师”、“21世纪的达·芬奇”、“世界流线型设计之父”、“离上帝智慧最近的设计大师”。
“我是大自然的翻译者”
起初科拉尼在柏林学习雕塑,再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而后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得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成为了他设计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
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并逐步成为世界著名的设计大师。
飞行器设计在科拉尼的履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部分,“我的设计击败了全球任何飞机制造公司,波音、空中客车……至今,NASA每年仍会关注我做了哪些最新设计,派人找我交流”,科拉尼批评那些飞机制造公司只注重钱,“他们为了迎合市场而设计飞机”,他在飞行器领域的研究则另有关注,“我的设计是超越这个时代的”。那架被日本航空买下的飞行器正是最佳案例之一,我们很难用文字来描述该飞行器的奇特之处,它与所有飞机的设计理念完全是两码事,飞行器主体两侧对称地排列着叶片、呈现科拉尼素来追求的流线型。日本航空买下该设计后,至今从未投入批量生产,“它实在太超前了”。
但所谓“超越时代”还不能真正帮助人们了解科拉尼及其设计风格,这位设计天才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转学空气动力学,两种领域的学习经历使他的设计作品异于其他工业设计,他德国式的严谨作风中混合了奇幻美感,“我的设计90%来自大自然,10%才是科拉尼,这个世界经历了漫长的进化,鸟类、鱼类或任何一种动物都是超级有效的完美杰作,我是大自然的翻译者,我会从自然界寻求设计的答案”。
“我是三维形象的哲学家”
科拉尼提出“地球是圆的,我的世界也是圆的”,他的“流线型概念”奠定了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地位。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拉尼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
他所设计的作品多是三维空间的,他说:“我不愿把自己叫设计师,我是三维形象的哲学家。”
科拉尼不仅是一个美术设计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有清晰的哲学头脑,他信奉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的平衡学说,推崇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他用自己的心和哲理去设计,所以他所设计的成千上万的作品中可说都有生命。
让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
科拉尼本人说过:“让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是我的愿望,这就是我成为工业设计师的理由”。
通常工业设计产品要么是徒有好看的外观,但产品性能却不怎么样,要么是产品使用性能还不错,但外观却傻大黑粗,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正是科拉尼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征。他是把艺术和工业设计和谐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合为他带来丰盛的成果。
科拉尼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来从事设计,他的设计来源于自己长期的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来源于对自然界长期观察和体会。
有人问科拉尼:“仿生设计是您的招牌理念,您平时就有观察自然的习惯吗?”他说:“每次接到项目,我就尽可能的多观察自然,多发现自然本身的一些想法,越多越好,最后从中选择”。
科拉尼的中国情结
2005年 被聘为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客席教授。
2006年4月 受聘为北京奥运会奖杯(奖牌)总设计师。
2006年5月 “科拉尼中国工业设计基地”落户成都。
在一次采访中,科拉尼曾说,中国有着悠久的航空历史,理应成为航空大国。“帮助中国迅速强大是我的一大愿望。”大师一脸真诚:我希望自己有机会在中国为飞机制造厂家工作,可以培养飞机设计人才,可以作为飞机生产的顾问或从事飞机设计工作,一年半载均可。中方只要提供工作和生活条件即可。我可以不要任何工作报酬;我希望在中国举办“个人工业设计作品展”或“飞机设计样机展”……
一直以来,科拉尼都坚持设计稿的手绘,并鼓励学生坚持手绘。他认为技术再发展,也不及自己亲眼看见的,亲身感受的和亲手描画出来的真实,艺术要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来自自然的人性的综合创作。所以,在这位80岁的艺术家眼中,“未来的设计师一定要是3D哲学家。”
科拉尼的设计绝非取悦人们或追求形式,相反,他坚持设计是一种源自科学研究的艺术,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已经过去,而他追求的设计依然走在未来20年的时光隧道。
每月,科拉尼保持约200公斤杂志及书籍的阅读量,“我什么都看,飞行器、最新技术、建筑设计,每本杂志大约只有1、2页是最精华的”,81岁的科拉尼还有一个癖好——随手撕书,看到最吸引他的那页,即刻撕下来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