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斯卡尔杜纳克人
欧斯卡尔杜纳克人
西南欧民族之一。称“巴斯克人”。约115万人(1978)。其中85万人住在西班牙,为该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比利牛斯山脉西段和比斯开湾南岸;其余分布在法国(15万)及拉丁美洲各国(15万)。住在拉丁美洲的巴斯克人,主要是17世纪前半期和19世纪后半期移民的后裔。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语言系属未定。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通用西班牙语或法语。信奉天主教。
欧斯卡尔杜纳克人-历史
巴斯克人系古代伊比利亚部落巴斯孔人的直系后裔,其民族形成的历史,与伊比利亚半岛其他民族显著不同。他们在半岛遭受克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入侵及其统治期间,除间接受其文化影响外,在血统和语言方面一直保持自己的特点;即使在600多年罗马化的洪流中,也未受到冲击。这可能与他们偏处一隅的山地环境有关。8~10世纪曾对阿拉伯人的入侵进行抵抗,继续保持独立。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在13世纪与卡斯蒂利亚王国联合后,长期拥有自己的特殊权利。1876年后,特权被取消。巴斯克人民族意识强烈,他们为“恢复古代法规”和争取平等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至1978年,根据新宪法始获自治权。巴斯克人自古从事农、牧、渔业。进入20世纪以来,巴斯克地区工业发展迅速,成为西班牙主要工业区之一。这里盛产优质铁矿,随著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巴斯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涌现出个别大资本家和金融巨头,对国内政治经济具有很大影响。
三月二十二日,西班牙巴斯克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埃塔(ETA)再次宣布停火,而且用上了「永久」这字眼。由于有四十七年历史的埃塔早已出师无名,阿盖德的出现也使暴力手段愈来愈神憎鬼厌,使很多人相信,这西欧最后一场民族主义武装冲突,真真正正画上了句号。
巴斯克(Basque)是个独特而传奇的民族。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只知道很久以前,族人就生活在现今西班牙与法国交界的比斯开湾地区和比利牛斯山脉的西麓。现居西班牙境内的巴斯克人口约有二百五十万,另有七、八十万人在法国,当然也有散居世界各地的移民,以阿根廷为数最多,在阿根廷出生的革命家捷古华拉也有巴斯克血统。
巴斯克语(Euskara),是一种至少有八千年历史、自成一家的地道「孤立语言」(language isolate),其起源也扑朔迷离。自公元前六世纪起,印欧语系覆灭所有其它欧洲大陆的语言,就只有巴斯克语能够顽强地存续至今。虽然这种语言只在巴斯克社区通用,但巴斯克人有意识地将它保存下来,创立巴斯克语言的报纸及广播机构,英国广播公司称现今九成以上的当地学童都入读巴斯克语学校。当年巴斯克语被禁制,是引起埃塔反抗运动的部分起因,可见巴斯克人对保存自己民族的语言及文化的执著。
事实上,巴斯克人有极强民族意识及优越感,极之抗拒受外人统治。历史上,罗马人、维京人、西歌德人、伊斯兰徒等等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之时,由于地势险要以及巴斯克人的顽抗,都占领不了他们的土地。巴斯克人虽然有与外族交往,但甚少会与之混杂,独特的文化反而很有影响力。巴斯克人曾是航海高手,晓荷兰人用鱼叉捕鲸,还有指他们比哥伦布更早到达美洲。
巴斯克的男人是西班牙最好的厨师,菜式享誉国际,由他们组成的「美食协会」随街可见。他们爱戴的贝雷帽(beret),也成为世界各精锐军人的象征。当街说书讲古的传统风俗,至今在巴斯克乡间仍能体会。但巴斯克人对其他文明也非「百毒不侵」,至少自十世纪起就成了虔诚的天主教徒。
中世纪时,巴斯克人加入卡斯提亚王国(今西班牙)对抗北非入侵者摩尔人,因而得到地方自治特权。到十九世纪,他们所支持的两次王位继承战争失败,就丧失了此特权,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后,他们才再次拥有自己的政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内战时期,巴斯克的民族主义者及左派,与西班牙共和政府一起对抗法西斯主义者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将军发起的武装叛乱。佛朗哥怒而借用希特拉的神鹰军团,在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轰炸格尔尼卡(Guernika)。这个率先鼓动反佛朗哥的巴斯克城市,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死伤无数。画家毕加索后来以此惨剧为题材,创作了《格尔尼卡》这不朽杰作。
一九三九年,佛朗哥取得政权开始独裁统治,实施语言及种族同化政策,禁制巴斯克语以及强制迁徙人口,招来巴斯克人更大的仇恨,于是就催生了埃塔。
西南欧民族。自称欧斯卡尔杜纳克人。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西段和比斯开湾南岸,其余分布在法国及拉丁美洲各国。住在拉丁美洲的巴斯克人,主要是17世纪前半期和19世纪后半期移民的后裔。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语言系属未定。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通用西班牙语或法语。信奉天主教。巴斯克人系古代伊比利亚部落巴斯孔人的直系后裔,其民族形成的历史,与伊比利亚半岛其他民族显著不同。他们在半岛遭受克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入侵及其统治期间,除间接受其文化影响外,在血统和语言方面一直保持自己的特点;即使在 600多年罗马化的洪流中,也未受到冲击。这可能与他们偏处一隅的山地环境有关。8 ~ 10世纪曾对阿拉伯人的入侵进行抵抗 ,继续保持独立。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在13世纪与卡斯蒂利亚王国联合后,长期拥有自己的特殊权利。1876年后,特权被取消。巴斯克人民族意识强烈,他们为“恢复古代法规”和争取平等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至1978年,根据新宪法始获自治权。
西班牙语称瓦斯科人(Vasco),或称瓦斯康加多人(Vascongado),巴斯克语称Euskaldunak或Euskotarak。
巴斯克人自古从事农、牧、渔业。进入20世纪以后,巴斯克地区工业发展迅速,成为西班牙的主要工业区之一。这里盛产优质铁矿,随着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巴斯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涌现出个别大资本家和金融巨头,对国内政治经济具有很大影响。
住在西班牙与法兰西的比斯开湾边界地区和庇里牛斯山脉西麓的民族。20世纪末,约有85万纯粹的巴斯克人住在西班牙,另有13万人住在法国;有17万人住在欧洲以外的移民区,多数在南美洲和美国。在西班牙,其所住地区称为「自治社区」,包括阿拉瓦(Alava)、吉普斯夸(Guipuzcoa)、维兹开亚(Vizcaya, 即比斯开)等省,还有那瓦尔(Navarra)省。在法国,巴斯克人是大西洋岸庇里牛斯省的主要居民,其居地泛称巴斯克地区。巴斯克人体格与其他西欧人并无显著差别。语言则不属印欧语系(参阅巴斯克语〔Basque language〕条)。巴斯克人聚居区气候温和湿润,多丘陵及林地,有铁矿。传统上巴斯克人在河流通过之低地进行耕作,保护草坡,饲养乳牛。苹果园及山地牧羊草场多为重要经济条件。农舍分散,形成村落或分布于低坡。每户有仓房厩舍、田亩及家宅,自成一体,长久定居。过去由传统继承法律保证财产全部传给一名嗣子或一名嗣女,所以说,巴斯克传统文化是围绕这类自成一体的「农家田舍」(caserio)而成的,由于其孤立状态而使亲族意识强烈。巴斯克人历来是小农、船舶制造者及航海者。由于种族团结,兼以地跨法、西边界,平常也走私。巴斯克人虔信天主教,现今是西班牙国内最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过民间仍保存著万物有灵的信仰。他们传统文化已因当地突出的城市化和工业发展而趋于衰落,同时由于许多巴斯克人移民法国和美洲,也使他们农家田舍的人口大减。居住在多数较大工业城市的巴斯克人,不仅放弃原有习俗,原有语言也趋於消灭。巴斯克语仍通行于内地及山区穷乡僻壤,但到20世纪末,几乎全部巴斯克人(无论原先是否操巴斯克语)都已改用法语或西班牙语。巴斯克人的早期历史仍是悬而未决的课题,罗马作家曾对大致相当於现今纳瓦拉省区域内的巴斯克涅斯部落有所记载。看来他们曾抗击过西哥德人、法兰克人、诺曼人,有时也对占据厄波罗河流域的摩尔人作战。史诗《罗兰之歌》中所述西元778年龙塞斯瓦列斯之役击溃查理曼大帝後卫的是巴斯克人,而不是摩尔人。10世纪时巴斯克疆土曾并入纳瓦尔王国,中世纪政治动乱的末期,阿拉瓦、比斯开及吉普斯夸等地已与卡斯提尔及亚拉冈两王国合并。但是不论在西班牙还是在法国,巴斯克人在贸易、税收及军事等方面自己均保持高度自主和特权。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成立,巴斯克人在政治上发生分化;吉普斯夸省、比斯开省,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阿拉瓦省,都准备在共和国内取得相对的自治地位,因此,尽管共和国的政策与天主教抵触,他们仍效忠於共和国。在纳瓦拉省,他们却企盼共和国覆灭,在1936年的反抗中成为坚强的据点并派出最精良的部队。战争持续至1937年9月。战後很多巴斯克人出亡,佛朗哥政府取消了巴斯克人的全部特权。佛朗哥死後,特别是1975年西班牙开明君主政体建立後,巴斯克人多次大规模示威,要求地方自治。1978∼1979年西班牙政府给予了部分地方自治,但好战的分裂主义者对此并未满足。其中如坚持强硬路线的好战派巴斯克祖国与自由权(ETA),就是一个恐怖主义集团;他们要求巴斯克人脱离西班牙而自治。因之,巴斯克人与占支配地位的西班牙人的关系如何,仍未最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