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
京房
字君明,本姓李。西汉东郡顿邱人,因其爱好吹奏音律,自定京氏,曾任魏郡太守,后来被宦官石显所害。受《易》于梁人焦延寿,其学以纳甲、八宫、世应、飞伏、五星四气等妄言灾异。由《汉书·艺文志》看,当时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京氏段嘉》十二篇。至隋,京氏《易》尚存十种,七十三卷。西汉孟喜及京房易的特点,把卦爻配以月日星辰,把周易与阴阳消长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强调天地人三才一体之论。人在宇宙间,日月运行与人事有着密切的关系。“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有隐显灾祥”(京易)。阴阳消长,天体运行是宇宙自然的客观替身,是不能改变的,顺其者和谐,逆其者悖乱。京房氏上承三才之道与天人合一之说,把阴阳五行,日月星辰纳入到卦中,用数学积算的模式推断灾祥,这一完整的易学体系实现了周易预测的占筮实用化。然而京房易绝大部分都己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卷《京房易传》。至清朝时将其编入四库之中,其遗法就是流传于民间的火珠林法。自从京房易学在西汉出现以后,数千年来流传不衰,历代都有学者对此术进行研究、充实、修正、提高,其著作层出不穷。如晋代的《洞林》、唐宋时的《火珠林》、明代时的《断易天机》、《卜筮元龟》、《易林补遗》、《易冒》、《卜筮全书》,以及前清的《易隐》,乾嘉之后的《增删卜易》与《卜筮正宗》。
京相璠
晋代著名学者、地图学家。他和裴秀(223-271)等人所著《禹贡九州地域图记》十八篇并绘制:“一寸为百里。”的全国地图《方丈图》,并总结出“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作为绘图六原则。而放马滩木板地图除没有明确的分率外,余皆具备,这说明当时的绘图水平是相当高的。否则,怎么会有“秦亡,刘邦入咸阳,收秦图,书而藏之”呢?这些地图基本上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统一时中国最早的县——邽县的地理概况。是世界上迄今尚有文献记载的地图制图学水平最高的基本理论。
京镗
(1138 —1200)字仲远,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金人吊高宗丧,镗为报谢使。还,除权工部侍郎。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除知枢密院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与韩侂胄共执国柄,申党人之禁。六年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京夫
(1942~),陕西商州人。著名现代作家。1960年毕业于陕西商州师范学院。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常务理事,商州市委副书记(兼职)。陕西省作协一级作家。1962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深深的脚印》、散文集《海贝》、长篇小说《新女》、《文化层》、《八里情仇》。其中短篇小说《手杖》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娘》获1981年当代小说奖,《在治安办公室里》获第一届金盾文学奖,《人的正名》获第一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短篇小说《陈跛子与裘队长》曾翻译为英文,《八里情仇》亦在台湾出版,成为1994年度之畅销书。至今已发表短篇小说近百篇,中篇小说二十余篇,长篇小说三部,计三百万字。享受突出贡献专家待遇。
6郡望堂号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扶风郡:周朝时期即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咸阳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了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其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的广大地区。五代时期的后汉政权将其辖地限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时期则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再移治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则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7京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土地述春秋别;
占验明河洛书。
——佚名撰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人京相璠,曾著《春秋土地名》三卷。下联典指西汉顿丘人京房,字君明,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研究《周易》,善于用灾变来解释时事;又喜欢音律。举孝廉为郎,官至魏郡太守。著有《京氏易传》。“河洛”,即河图洛书,古代儒家关于《周易》和《洪鲍》两书来源的传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