倰轿脚
1简介
倰轿脚俗称“钻轿底”。倰轿脚的原意是,愿意以自己的身体,当作妈祖登轿的垫脚椅,体现了信众祈求妈祖保佑、赐福的虔诚。倰轿脚时,信众要跪伏在妈祖神轿经过的路上,有的甚至带上家人的衣物、婴儿的用品,五体投地地趴在地面上,让妈祖神轿缓缓的从身上移过。
大甲镇澜宫创建迄今巳有两百余年,是大甲地区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和精神堡垒。镇澜宫香火鼎盛,信徒遍及全省各地,每年农历三月的进香活动闻名中外,人潮动辄数十万人以上。
2规模
倰轿脚的信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年轻,大都是所在地无法跟随妈祖绕境进香的人们。现在妈祖绕行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有什么祈求、愿望,赶快诉说。倰轿脚时,不管是春雨飞洒、还是骄阳当空,不管是路面崎岖不平、还是泥泞满地,只要妈祖神轿一到,等待的信众们一个个义无反顾、跪趴在地,一个个口中念念有词。有的甚至满眼泪水,不断的轻声的对妈祖诉说着、祈求着。那情景,叩人心弦,仿佛天地间什么都静止了,只有信众与妈祖的喃喃细语,只有信众与妈祖的心灵交流。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累积,倰轿脚一般都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地点,信众们都清楚。因此,每个地点,妈祖神轿还在远远的前面的路上,信众们便会早早的来到预定的地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耐心地等待妈祖神轿的到来。由于人多,许多地方的人潮长龙,甚至长达数公里。途中,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人流长龙时,以为是信众排队迎接妈祖圣驾,待到妈祖神轿一到,一个个纷纷趴倒在地,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独特的信众“倰轿脚”。
3信俗
倰轿脚产生于何时?为什么只在台湾流行?谁也说不清。民间信俗的流传、流行,大多时候传播的途径仅是口传身授,有的可能只是起始于某一种机缘,加上某种“灵异传说”的推波助澜,于是成为了大家群起而效的一种共同行为,最终成为了大家认可的约定俗成的一种信俗。就如妈祖绕境进香中的“报马仔”、神偶团、进香旗、公猪肉、葫芦酒、以及八大典礼等等、等等。有的是说得清的、有的是道不明的,有的知其然、有的不知其所以然,趋众心理是信俗产生、流行的肥沃土壤,许多时候是不能,也不必事事都“打破砂锅问到底”。就如这“倰轿脚”,基于信众对妈祖的信赖,这么虔诚的一跪一趴,可能排舒了多少的心理障碍,可能产生了多么美好的憧憬。
4秩序
倰轿脚期间,最辛苦的当数神轿班的执事们。妈祖神轿下,就匍匐着成千上万的信男信女,为了让信众有诉说、祈求的时间、空间,神轿移动的速度十分缓慢,神轿底座的高度必须控制的恰到好处,不能拥挤中碰伤了信众。难!真是难为了他们。友人告诉我,尽管时时处处、密密麻麻的人流总是拥挤不堪,但从来没有因“凌轿脚”而发生过意外的伤人事故。不少地方,因倰轿脚的人数众多,绕境队伍只能十分缓慢的行进,往往误了下一站的行程,但自始至终,听不到任何怨言,下一站的迎驾阵头、人流,总是耐心地等待着队伍的到来。当然,下一站也总是重复着上一站的场景,等待倰轿脚的信众,也总是早早地排好了虔诚的长龙。
5绕境
九天八夜的大甲妈祖中部四县市绕境行程,宗教重大盛事每年在台湾都造成前所未有的轰动。尤其,去年金融海啸袭击全台,经济不景气,不安的年代里,沿路的信徒更是增加许多。
在彰化县大甲妈祖绕境路线,以台一县(中山路)连贯了沿途的乡镇,一路上从溪洲、北斗、田尾、永靖、员林、大村、花坛、彰化各乡镇可看到家家户户提供茶水食膳给工作人员与信徒分享外,在白天不时出现了绵延好几公里的倰轿脚的人潮,不管男女老少、学生、情侣、甚至全家出动,都不想错过一年一次大甲妈祖倰轿脚体验。
台湾早期移民开发与地方商圈的发展都和妈祖信仰息息相关,每当有事情有求于妈祖指示与庇荫,等到问题解决后,因没有贵重之物答谢,乡民以自己的身体当成妈祖登轿的“脚踏椅”是极为隆重的谢礼,到了今日演变在妈祖出巡、绕境时,“倰轿脚”与“摸神轿”成了消灾解厄求平安的习俗。
28日在彰化县的中山路天气晴朗,大甲妈祖于中午十二点十分于员林福宁宫短暂进驻后于十二点四十分起驾往大村方向行走,走在最前的“报马仔”,吹起了号角,以传统方式告诉大甲妈祖到来,在大村乡有人请了吊车,高挂五层楼高的鞭炮,在大甲妈祖行经时点燃,期望妈祖停留越久,地方来年就越旺,而中山路各乡镇绵延好几公里的人潮,在妈祖神轿经过那一刻自动排成两排跪下来,就是为了等着妈祖行经自己上方“倰轿脚”的感动,这一刻大家似乎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