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训“虎”? 揭秘瑞虎5研发试验背后
从2005年第一款瑞虎到瑞虎3,再到目前新的瑞虎5,奇瑞在SUV领域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背后到底经过了怎样的努力?今天我们换个视角,看看奇瑞的正向研发体系和斥资14亿建造的试验技术中心是如何“训导”这辆瑞虎5的?
从2005款瑞虎到现在瑞虎5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奇瑞14亿资金大力地投入到每一个试验室的建设、每一个试验项目的改进以及2012年提出的V字型正向研发体系。
那么瑞虎十年SUV技术的积累具体沉淀在了瑞虎5的哪些性能或技术特点上呢?我们通过试验技术中心里瑞虎5研发背后的故事,来解读一下另一个角度的瑞虎5。
● 瑞虎5碰撞安全性如何?
个人认为生命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首先来聊安全性,安全性放心了才会去要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控性等等。瑞虎5获得C-NCAP五星碰撞安全性的保障,来自于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对它进行的若干次模拟碰撞试验。目前奇瑞的这一试验室不仅能够模拟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鞭打试验等等国内主流的C-NCAP碰撞测试项目,还能够做例如欧洲E-NCAP的侧面柱碰测试和行人保护碰撞试验。
相比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30%小角度重叠偏置碰撞时,车头承受冲击的面积更小,所以对车身的安全性要求更高。然而对车头偏置碰撞安全性要求更为苛刻的还有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25%重叠偏置碰撞测试,相比前两者,测试中的车辆不会受到来自车身纵梁的保护,仅靠悬架、轮胎和A柱等来保护乘员舱。
引进这样先进的硬件设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瑞虎5在碰撞事故中的问题,并指导工程师对他们进行改进。那么瑞虎5相比之前的瑞虎车型具体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呢?
车身结构和材料的优化设计是最能体现出瑞虎5相比之前瑞虎车型在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考量,瑞虎5采用了M.E.C矩阵式吸能轻量化车身,通过在受到撞击时合理的吸收和分散冲击力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车内驾乘人员的伤害。
另外,相比瑞虎3和瑞虎,瑞虎5在车身材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知道汽车前保险杠内的横梁对整车的碰撞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瑞虎5前横梁的制造由原来的冷冲压技术变为目前较为主流的热冲压成型工艺,其钢板强度由原来的四五百兆帕提高到了一千兆帕以上。
这些热冲压成型件的钢材大部分来自德国本特勒(Benteler)公司,这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德国老字号企业将热成型钢材首先应用在了汽车领域。
● 为什么说2016款的瑞虎5更偏向舒适了?
评价一辆车操稳性如何,也许由于我们每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对同一辆车会有不一样的评价。对于厂家的研发来说,是怎样科学、客观地给出结果呢?这就必须要借助专业的悬架和转向系统测试设备。
实战印证数据,对于2016款瑞虎5更偏向舒适性的设定,在我们前一阵的实际试驾中也体现了出来(配置升级显著 试驾奇瑞2016款瑞虎5)。
车内安装专门的转向控制器,它能够自动控制方向盘转动角度,还能测量转向助力器的系统特性。例如通过它可以测试出不同车速下转向助力的大小,以帮助工程师将车更好地设定为在低速时有较大的转向助力,方便于驾驶员在低速时拐弯、停车等工况;而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将方向盘设定较沉重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