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首位华人金雄影帝游冰城 看哈尔滨白日焰火
近日,由中国导演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其中主演廖凡也成为首位获得柏林电影节影帝的中国男演员。该片绝大部分取景来自于冰城哈尔滨。冬季的哈尔滨,满眼的银装素裹,虽然寒冷,却到处可以看到与江南水乡迥异的雪地冰天景色。
《白日焰火》的拍摄历时半年时间,在冰城拍摄了260场戏。其中,主场景选在地德里小区,在此拍摄了3个月。此外,文化公园的摩天轮、滨洲铁路桥、呼兰三电厂、防洪纪念塔下的滑冰场、东江桥等地,也都在剧情的推进中逐一亮相。获悉,该片将于2014年第二季度与观众见面。
一个世纪以前,当异域的物质与文明沿着铁路与河道向这里弥散的时候,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随着来自30多个国家各种肤色的探险家们,沿着中东铁路切入到这片寂静的荒原腹地,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诞生了这座“教堂之城”。有人说那时候的哈尔滨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各国宗教和建筑艺术的博览,每到祈祷的时刻,整个城市沉浸在教堂和寺庙或清脆或嗡颤的钟声中,仿佛一切就此凝固。
而如今已经听不见在整个城市上空蔓延回响的祈祷声和钟声,只有城市上空那道由圆穹顶、帐篷顶、尖塔楼和金瓦重檐组成的天际线,还在重温着那场历史盛宴;也只有那些拜占庭式的、哥特式的、鞑靼式的和黄瓦朱垣的建筑们,还裹着巴洛克风格、土耳其风格和晚清风格的外衣,在娓娓诉说着那段辉煌的过去。这座城定是有刁亦男导演看中的地方,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第一站: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后来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它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之一。中央大街不长,南起经纬路,北至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却是一路不亦乐乎。各式风格的建筑加上冬天特有的冰雕是这里当仁不让的主角,逛半个小时左右,零下20多度的温度就让你全身冻透,手脚发麻,这个时候,可以尝尝俄式风味的华梅西餐,或者东北风味实惠又好吃的东方饺子王、老昌春饼,补充下能量。吃完正餐,可以再来个最有人气的马迭尔奶糕和真正的冰糖葫芦。
中央大街为世人所称奇的是它的路面。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制成,形状像极了俄式的小面包,经过百年的洗礼,它们一块块还是那样密实而精巧,踩在上边那起起伏伏、光滑细腻的韵律质感,让人舒身惬意、步履翩然,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在旧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真可谓金子铺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