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领导干部的坚持与发展

所属类别: 理论列表 | 作者:苗青 | 来源: 《理财》上旬刊(市场版)2015年第10期 |  2015-09-21 10:57:08 
0

   领导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行为、活动的实现,依赖于领导者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领导者,是领导行为的依存者,领导者个人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领导行为科学有效与否。大洋远航靠舵手,领导者及其行为在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首当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重大变革时期,客观上需要领导干部用思想观念的转变、作风的改善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来适应发展的需要。那么,审计领导干部如何转变观念?科学的转变应该是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一个嬗变过程,即在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坚持什么、转变什么、如何转变的问题。

  一、坚持好思想路线,转变好观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好思想路线,基础是掌握坚持规律的本质,亦即掌握规律的一般性,只有掌握了规律的一般性,才能掌控发展方向。作为审计机关领导,首要任务要掌握审计制度产生、发展的规律一般性,明确审计发展方向,结合现实制定审计发展目标;关键是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客观规律在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认识客观规律一般性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处理当时下的特殊问题,合理纠正偏差,铲除障碍,把发展的马车驰骋在规律的大道上。

  解决矛盾不能脱离当下的客观实际。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物质环境和发展态势。那么,领导的观念是否适应当下、符合当下,是能否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观念滞后于当下,必然丧失发展机遇,观念超越当下,必然劳而无功,甚至破坏发展成果。因此,只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进入艰深期,审计工作发展进入精进期。面向审计发展,审计领导干部要树立大局观念——坚持按规律办事,把审计工作融入国家治理的大局,衡量把握,摒弃个人好恶,发展好审计事业;要树立居安思危观念——时刻审视当前审计工作成效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达到人民的愿望;要树立与时俱进观念——努力克服墨守成规、贪图安逸的不良习气,适应环境形势,开创性的开展工作;要树立人才观念——遴选和培养人才,为审计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要树立科学技术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审计队伍,提高工作效率;要树立客观公正观念——用权威、公正的审计结论服务于国家治理需要;要树立战略思维观念——站在未来审视当前工作,积极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打基础、做准备。

  二、坚持好宗旨意识,改善好作风

  坚持好宗旨意识,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审计领导,就是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时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最终标准;时刻把维护和发展人民个人应得利益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最终标准。在审计实践中,自觉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态度、品质和追求,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做到审透彻、审公正,说真话、报实情,慎处理、求实效。要通过审计,使代表人民的国家意志得以贯彻执行,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危害人民利益的疮瘤得以剜除,使存在的会影响人民利益的风险得到预警和消除。

  坚持好宗旨意识,必须有良好的作风做保证。做好新时期工作,审计领导干部就要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工作决策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有效防范脱离实际造成的决策偏差,避免居高临下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审计实施要在“深”字上下功夫,要把问题查深查透:审计结论要在“真”字上下功夫,实事求是地揭露反映问题;审计处理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根除错弊,纠正偏差,消除隐患,完善制度,防范风险,避免出现精神懈怠。要树立勤政廉政的作风,唯勤方能兴业,唯廉方能立威,领导干部都要像刘家义审计长那样,敢于说“向我看齐”,做审计人员、审计对象的表率,避免出现消极腐败的现象。要树立依法行政的作风,党纪国法,为政者之絜矩与权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做到依法行事,马首是瞻,令行禁止,率先垂范。

  三、坚持好法定体制,营造好环境

  宪法规定,我国的审计制度实行双重领导下的政府型审计制度,这种审计制度是与我国政府主导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我国政府是人民赋予人大权力的执行机关者,其活动范围深广,必然要求内生一个综合性、专业性的经济监督系统,保证政府机器的正常有序运行,这一制度安排非审计莫属。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只存在切实有效的制度。作为审计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不囿于体制机制优劣的理论探讨,把首要任务放在坚持好当前审计制度安排上,按照宪法精神,遵循审计规律,挖掘审计职能,发挥好审计的作用。

  有效发挥审计职能作用,需要营造适宜的监督环境。第一,要处理好与本级政府的关系,作为政府的监督部门,审计工作要自觉融入政府行使国家治理执行权这一大局,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政府行使国家治理权力的需要,促进权力运行的合法有效。第二,要处理好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关系,接受上级业务领导、指导,不断提高审计层次和审计质量,有效发挥审计作用。第三,要处理好机关内部关系,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如民主集中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业绩考核及奖惩制度、岗位晋升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决策做到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科学可行,持续兼顾;用人做到荐贤拔能,才尽其用,爱岗敬业,激情饱满;育人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提高技能,成就事业;业绩考核做到求真务实,客观公正,优劣分明、奖惩得当;管理做到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第四,要处理好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国家权力机关监督部门的关系,即人大监督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与司法监督部门的关系,即公检法监督部门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党内监督部门的关系,及与纪检部门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与政府内部监督部门的关系,即与行政检查部门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与社会监督的关系,即社会舆论监督、其他社会团体监督的关系,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内部协调配合,提升审计监督的效果。

  四、坚持好理论学习,发展好创新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掌握知识的途径。当前,全球处于技术大爆炸时代,国内改革发展突飞猛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不学习就必然被历史进步的车轮抛弃。一是要学政治,夯实政治理论功底,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宗旨意识,深刻领会把握中央方针政策精神,不断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统筹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握好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这一大局。二是学业务,拓宽审计视野,掌控审计方向,提高审计技能,科学审计实施。三是学英模,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做好表率,增强领导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审计工作发展处于提级进位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在坚持已有审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好审计创新,是推动国家审计实现跨越发展的发动机。一是要创新审计理念,把握时代脉搏,引领审计工作上层次;二是要创新审计机制,营造环境,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布局造势;三是要创新审计方式,选准切入点,增强工作实效;四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五、坚持好队伍建设,培养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迁,国家审计所履行的职能和承担的使命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不仅仅局限于对问题的发现和揭露,更多的是要分析问题发生的源头,并提出正确而合理的建议。发展需要审计从正面、积极的角度,从微观个体的差异分析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性,提出适时而前瞻性的建议,从而服务于国家治理需要。国家审计行为逐步提升为一种专家行为,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实现必然依赖一支高素质能力的专业审计队伍。当前,审计队伍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才脱节、知识老化、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国家审计职能的提升发展。建立一支以相关专家型人才为智力后盾、审计实施现场专业技术人才为攻坚拔寨尖兵的能突破、能分析、能研究、能建策的复合型审计队伍迫在眉睫。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审计事业蓬勃发展之基。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审计队伍,首在遴选培植领军人才,二在后续技术教育提高,三在实战历练。审计署2009年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审计机关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指导意见,2001年下发《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措施。重视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国家审计专业化发展,其核心是审计能力建设,关键是建立凝聚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的工作机制,创造一个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干事创业环境,从而达到人才与国家审计事业发展协调共赢。

  六、坚持好真抓实干,管理好业绩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是一种境界,心系发展,情倾人民;实干是一种精神,敢于实践,勇于奉献;实干是一种作风,求真务实,一抓到底。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领导只有具备实干的境界、实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才能引领团队脚踏实地,开拓进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实干是腿脚,业绩是腿脚走过的路,而领导是大脑。要走对路,走得远,大脑的作用至关重要。具体到审计工作,领导干部一是要抓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既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导向,又要握紧拳头突出重点,既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要注重审计监督实效。二是要抓好审计实施现场管理,积极运用OA审计办公平台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大力推行对审计项目实施的动态化控制、适时性监督、及时性偏差纠正,促使审计项目实施责任单位规范审计操作、依法行使权利、精确把握进度、按时反馈结果。三是要抓好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审计工作也是一种生产行为,其产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信息、审计要情、专题报告、综合报告、审计公告等。审计产品只有适应外部需求,才有市场。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审计产品意识,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人大、政府、组织部门、公众和经济监督的需要设计产品的内涵及性能,体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否则,审计工作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四是要抓好业绩考核,既要考核审计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合法性和效率性,还要考核审计产品社会使用价值——服务国家治理的效果,要通过业绩考核,评定项目实施单位及责任人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功过,奖优惩劣,纠正执行偏差,推动审计工作的良性循环前进。

  七、坚持好质量控制,防范好风险

  审计风险是伴随审计实践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有来自外部的风险,主要指受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审计无法实施或不能全面实施的风险;也有来自内部的风险,一是审计人员技能低下或未按规定执行审计程序,查不出问题的风险,二是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主观瞒报的风险。审计机关承受的风险主要来自内部风险,即查不出问题的风险和瞒报风险。审计风险的形成无疑会对经济社会产生无法预料的误导作用,并对审计机关的权威造成损害,防范审计风险唯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坚持好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审计工作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才能最终为国家审计的生存发展赢得空间。一方面,审计机关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审计项目查深查透,保证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党纪国法意识;第三,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制约审计权力,防止公权滥用,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和独立性。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库克发苹果公开信不会给美国政府开后门
一大波SUV和新能源曝大众未来规划
路特斯发布Elise Cup 250官图
宝马84万辆车存伤亡隐患 在美召回
险企布局税优健康险 市场前景可观
多家银行推出线上转账免费套餐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