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古徽州歙县木刻
歙县木刻始于南唐的墨模镂刻,宋代开始镂刻图书,到明代,盛极一时。雕刻技巧也由粗犷、雄健、豪放不羁走向细腻入微,精雕细刻,跃为全国最精美的一派,人称徽派木刻。
歙县主要刻书,南宋有:洪皓的《松漠纪闻》,罗愿的《新安志》、《尔雅翼》,祝穆的《方舆胜览》等。明代有:吴勉学的“师古斋”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01卷,吴琯的“西爽堂”刻《古今逸史》丛书182卷,方于鲁的“美荫堂”刻《方氏墨谱》、《佳日楼记》,汪光华的“玩虎轩”刻《养正图解》、《北西厢记》,程大约的“滋兰堂”刻《程氏墨苑》、《人文爵里》,程百二的“忻赏斋”刻《方舆胜略》18卷、附《外夷》6卷,为汉籍引入西洋地图之先,汪道昆的“大雅堂”刻《太涵集》、《太涵副墨》等,吴养春的“泊如斋”刻《朱子大全集》、《宣和博古图》。清代有:汪启淑的“飞鸿堂”刻自撰图书12种近300卷,汪梧凤的“不疏园”刻家藏图书5种100余卷,张潮的“诒清堂”刻大型《昭代丛书》、《檀几丛书》和《虞初新志》共170余卷。其他较为有名的刻坊有:阮溪的水香园,郑思鸣的奎壁斋,黄晟的亦政堂等。另外,还有不为求利而刻书的儒商,如鲍廷博、鲍漱芳等家办的刻坊。当时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几乎是“无书不图,无图不精”。
歙县木刻以虬村为中心,黄、项、张、仇四姓,世代以刻书为业。其中以黄姓精剞劂,独鳌艺林,时有“刻图必求歙工,歙工首推黄氏”之说。从明万历至清初,黄氏名刻工有30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如黄应瑞、黄一楷、黄一彬、黄应光等人,都是以刻画为主的高手。歙县木刻图书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不少刻工本身就是画家。虬村黄氏所刻的插画,线条秀劲流畅,形象逼真活泼,版面清雅简洁,刀法精细入微,代表了徽派木刻的独特风格。如黄一楷刻的《北西厢》,黄应瑞刻的《状元图考》、《古今女范图》,黄应光刻的《昆仑奴》、《女范》,黄应泰刻的方于鲁《墨谱》、《帝鉴图说》和与黄麟、黄一彬合刻的程大约《墨苑》,黄子立刻的《水浒传》、《博古叶子》,黄应宠刻的《图绘宗彝》等,都是徽派木刻中的佳作。特别是万历年间黄桂芳、黄端甫、黄一彬合刻的《清楼韵语》的10幅插图,那繁复的画面,相称的人物背景,以及人物姿态和面容上所表现出来的纤细入微的内心活动,都历历在目,令人惊叹不已。程氏《墨苑》是我国彩印版画的先导。书中彩画是用颜色涂渍在刻版上印出来的,虽一版而具有四、五色,这是涂渍法彩色版画,其精丽动人的程度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版画。郑振铎在《劫中得书记》中称《墨苑》为“国宝”,“人间可无第二本”。稍后,采用“饾版”、“拱花”方法彩色套印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是在休宁人胡曰从和本县刻工的共同努力下刻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