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桑梓心深深画乡情
自1979年离开家乡户县,岁月如梭,晃过了30年。几十载沧桑,虽然漂泊于天南地北,却始终眷恋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情系育我教我的画乡父老。春节前王西平老师来电话,约我写一篇当年画农民画及坚持业余创作的文章。我欣然答应,借此回忆我学画和业余从艺包括收藏的过程,更主要是对帮助我的老师及朋友们表示感恩之心。
感恩园丁授我以“艺”
1976年2月15日,是我难忘的日子,我第一次以户县农民画作者的身份,到县城报道,参加县委召开的“农业学大寨宣传工作会议”。几天会议,印象最深的是文化馆领导和老师组织农民画作者讨论,老师与大家如父如友,农民画家们如兄弟姐妹,有一种大家庭般的温暖。我当时因家庭成份不好,求学不得,招工不要,参军不行,属于社会地位低的“黑五类子女”。而农民画组织召唤了我,扶持我进入这个让人羡慕的行列,参加隆重的县级会议。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过几次会议,但似乎并无第一次在县城开会那么激动。那时是久旱逢甘霖啊!
会议刚结束,文化馆下文通知我到宋村农场报道,参加“太平河美术学习班”。我太惊喜了!能有暂短时间脱产学习创作画,是农民学画者梦寐以求的事。文化馆的刘群汉老师,担任我们的辅导员。为时24天,刘老师夜以继日地辅导,我们日以继夜地创作。从选题材、画草图、定稿、勾线、上色、修改到完稿,无不渗透着刘老师的心血。
学习班有十七、八个人,大家同吃同住,新老作者都有。发表不少作品的人有樊志华、高智民、刘瑞兆、刘栓琴等;范致有版画不错,韩长水线条很好;新作者有李广利、邬亚莉、贾君正、刘群田等。刘群汉老师要求大家放开思路,大胆创作,一手伸向民间艺术,一手伸向社会生活。我们互相学习,切磋创作,集思广益,气氛和谐。那时已到三月天,有时大家到工地画速写,到高冠瀑布画山景,坡下杏花吐艳,麦苗青青,春风拂来,一群风华青年好不畅快!七、八天后,省群众艺术馆派来画家高民生老师帮助辅导。刚见高老师,觉得省城来的大画家甚是威严,但一天不到,已和老师很融洽。他才华横溢,指导我们创作认真而精到,嬉笑朴实亲如兄长。我和高老师同住一室,晚上加班已很晚了,躺在床上仍海阔天空地聊。他谈艺术,使我获知不少,谈社会问题,其忧国忧民之情令我感动。
二十多天的美术创作,我处于亢奋状态,画了好几幅作品:《晚会归来》刊登于北京连环画报;《姑嫂上工地》发表于延安画刊,同期还发表几幅太河工地速写;还有两幅创作参加了省美展。我第一次参加学习班,可以说收获颇丰。
好事接踵而来!太平河学习班结束后十多天,又参加了化西美术学习班。记得有刘知贵、周文德、杨志贤、陈广飞、陈延安、韩百年等。一星期时间,我画了两幅创作,题材反映修黄柏水库,以《爆破手》《山峡起高坝》为题。我在水库干过两年,抬石砌坝、拉车运输、打钎爆破等活都干过,画熟悉的工作场景,颇有激情,画的也顺手些。
农民画家刘知贵和我同村,他在村里组织美术小组,有十多个人,经常晚上学画。村里办黑板报、画壁画、唱戏画布景都叫上我们美术组成员。焦西是户县美术典型村、文化先进村。那时古老的城楼城墙还保留一部分,戏楼、残庙古色古香,丁字街中心两边山墙办起大黑板报,许多家门两边是艳丽的壁画和大幅标语,装扮的村庄极有民间艺术气氛,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刘知贵画农民画、壁画、漫画、版画、水彩画样样精,是高产作品的农民画家。这样近水楼台,自然使我在美术多方面得以学习和进步。在“文化革命”中,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刘知贵,不因家庭成份歧视而让我参加村里写写画画的宣传活动,对此我感念不忘。
专业画家对我有很大影响。陕西省一群画家常来户县指导。如刘文西、陈光健夫妇,苗重安、杨建熙、高民生老师等。中央美院1975年在我村开门办学,与他们相处大半年,版画家杨先让、油画家孙滋溪等老师带一群高材生,讲课时我去旁听,观摩他们创作步骤。著名老画家黄均,连讲三天课,他边讲边画,深入浅出,一幅幅小写意山水神奇地展现于画稿。当时,我为黄均老师精湛画技而倾倒,从此深深喜爱山水画了。对我收藏古玩,他们也有无意中的鼓励作用。那时,我从翻整土地工程中捡来陶罐用作写生标本,老师们说这些陶罐是汉代文物,是珍品。于是,我开始了收藏。
户县农民画乡在全国名声很大,吸引了各种美术人才,可谓百家云集。我在不同风格的辅导老师、专业画家、农民画家的指点帮助下,有幸博采众家之长,画技和创作有了提高。农活之余,苦练基本功,画画常到深夜,速写本集了一大摞。配合农村宣传,壁画、版画、水彩画、油画、漫画都涉猎过。办壁报、宣传栏、黑板报,要求编写、排版、插图、书法综合进行,这对我诗书画全面发展是一个启蒙。
难忘1976,我有五、六次短期脱产农民画创作的机会。太平河、化西学习班、化中创作组、陶官年画复制班、文化馆创作提高班等,约有10幅作品问世。这些画作在县展览馆展出过,有的参加了省美展、全国美展及出国展览,多幅作品得以发表。
对我业余从艺并取得的成绩,我感谢给我提供机会和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辅导过我创作的刘群汉、丁济堂、王志杰、刘知贵、高民生老师,感谢讲授过我画技的黄均、杨先让、刘文西、苗重安等老师。
感恩画乡启我以“德”
画乡的社会氛围,学画过程所接触的人和事,对我的道德水平、观念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当时农民画家被视为户县文化英才,“要画革命画,先做革命人”是对学画者的基本要求。当时我初中毕业回家乡劳动,十五、六岁正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我参加村里美术组的宣传活动,党团支部要求我们思想品德好、劳动要带头。那年头正值农业学大寨,农活很多很重。虽是少年,我在生产队已干强劳力活了。有一年管理猪饲料粉粹机,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人在灰尘迷漫中难以呼吸。最紧张的是在太平河工地,工程口号是“脱皮掉肉拼命干,白天黑夜连轴转”。有次办“战地黄花”壁报,和同乡穆来水通宵写画制作,早上照样下工地。那时,一边奋力拼命干活,一边抽空写画宣传和速写,村里人对我多有赞扬,我成了“教育好了的‘黑五类’子女”,被吸纳加入共青团。一段艰苦的日子,培养了我逆境中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17岁那年冬,我到黄柏山沟修水库。600多人在峭壁、半山和谷底干工程,苦累加危险,而且寒冷。我在坝上抬石,脸上冻出疙瘩如蜂巢。上了高中的昔日同学到水库支援劳动,见了满身灰尘、一脸冻疮的我竞认不出来。那时我涌上自鄙、委屈和失落感。初中毕业时我学习优秀,因成份不好被拒高中门外。画乡的文化气氛逐渐给我以自信和追求。黄柏水库副总指挥位振兴,安排我兼管黑板报宣传。工余时间,我整理资料、编工程进展及好人好事,每半个月抽一天时间,在山沟口的黑板报上写写画画。虽然一天写画手臂酸疼,在高台河沟旁爬上爬下挺危险,但比起抬石头轻松多了。当文图并茂的黑板报获得大家夸奖,我似乎找到些做人的尊严,使我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心。
与县文化馆老师接触,使我受益良多。德高望重的谢志安老馆长、才华横溢的马宏智馆长,带领一群文化精英干事业,使户县民间文化为全国所瞩目。初见丁济棠老师,他在我村打谷场画速写,风度翩翩。我这是第一次见现场速写,惊奇和崇敬油然而生。从此我也开始画速写了;和刘群汉老师交往多些,他辅导我们为严师,关怀我们如父辈,平时说笑如良友。他内聚才气,旷达朴实;王志杰老师惜语如金,辅导我们画作见解精彩。除画画外,我喜爱文学,王西平老师当年负责文学创作,我常将学写的诗歌请王老师指正。文化馆聚集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大家在王老师的影响下,文学水平有了提高。在“文革”中,不少部门不干正事,明争暗斗。而户县文化馆老师们干事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团结和谐的道德品质,对刚走向社会的我,教育可谓深刻。
与农民画家在一起创作和生活,不仅向不同风格的画家学习画技,也学他们为人处世的长处和品德。刘志德的谦和使人如坐春风;刘知贵的直率幽默令人开怀;周文德老成持重;张林憨厚朴实;马亚利温婉勤快;杨志贤精明爽朗。在县北陶官大队画画时,我和樊志华、郑志军于地震秋雨中同吃同住20天,他们的严谨、勤恳、认真令我印象颇深;在文化馆复制年画时,和张选正、杨献民为吃饭屡屡争付结账而记忆犹新。。。。。。。。农民画家的众人之长,对我影响可谓不小。
这个充满学习风气、和谐干事的农民艺术大家庭,对于20岁的我,如春风化雨,使我从失落寂寞的束缚中破茧而出,伴着青春萌动,我的艺术创作欲和事业心意气风发起来。
1976年12月3日,公社举办文艺美术创作学习班,聘请我为美术班辅导老师。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几十人的教室里,有许多农民年长于我。神圣的讲台使我激动,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一星期的辅导结束后,我们挑选了十多人进行创作。省和县派来高民生老师强化辅导。这是一年中第三次和高老师结缘。半个月的创作,我完成了三幅作品:两幅门画和《凯歌又震万重山》。隆冬时,简陋的创作室,寒风从不严的门窗中灌进,大家手冻裂,水粉画颜料和水洗结冰,在火炉旁边烤边画。其情其景,至今难忘。
我感谢画乡——这方积淀深厚文化的热土,使我在磨练中成长、艰苦中励志、逆境中奋发;我感谢文化馆老师们——这群户县文化的精英,他们强烈的事业意识、执着的艺术追求、和谐的工作态度令我感慨不已;我感谢农民画作者——这一特殊的艺术群体,大家热爱艺术、吃苦耐劳、富于创造的精神对我常有启迪。
感恩生活益我以“智”
业余学画及创作的生活经历,对我的智慧、理念及人生观有很大影响。生活在户县这块人文荟萃之地,她既有周秦汉唐京郊的深厚传统文化,又处古典文明和现代科技最为融合的西安近郊,灿烂的农民画之乡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回想起来,我每10年的生活经历,所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学画和业余从艺的影响:
1966年至1976年初,是我在“文革磨难”中借课余和劳动之余,勤奋学画打基础的阶段。
记得“十年浩劫”之初,我刚上小学五年级,不仅父母在县文教系统被批斗,年迈的祖父母在村里屡被批斗,可笑的是,我因当学生干部保护老师也被批为“保皇派”。学校停课闹革命,在无学可上的萧杀气氛中,画画是我最大的慰藉。临摹小人书、描年画、临读抄家幸存的《芥子园画谱》,同时,按祖父的要求练习毛笔字。初中毕业失学后,劳动之余学画仍是最大喜好。参加村里的宣传活动十分认真,生怕干不好让别人说用心不良。生活中的荒诞,有时可让人增长学问。公社组织大型“评法批儒”“批林批孔”展览,让村美术组制作系列漫画,为此我有幸读了《论语》。大家私下说:不批不知道,一批才知孔子讲的妙!孔子有句对我影响至深的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按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为:要立志于行大道讲人道,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仁义爱人的人,做一个有技艺有艺术才华的人。“革命大批判”使我无意中学了些国学精粹。于是,“游于艺”从此指导我一直业余置身于艺术活动之中。
1976年初至1986年初,绘画对我求学、工作、婚姻等人生大事有很大影响。
我正式加入农民画作者行列,是1976年初,20岁开始了新的人生。经过一年的农民画创作和到处画壁画,我在当地小有名气。1977年初被焦将小学聘为民办教师,我从一个“可教子女”去教别人,实在出乎意料。感谢温士儒校长的信任。我每周上二十几个班的美术课和教一班语文,课余组织校学生美术组创作,不少同学的作品参加了县展览。当教师一年后,我被评为先进教师,出席了省先进教师代表大会。高考恢复后,我和穆甲地等爱好文学的朋友,互相鼓励备考大学,大家虽未上过高中,但凭着一股拼搏热情,业余备考,虽屡败而屡战。记得1979年临高考前几月,我住在县文化馆刘知贵的房间突击学习,隔壁的谢馆长、刘群汉老师等经常勉励。考入西北政法大学后,我担任系团总支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壁报等宣传活动;为校饭堂大厅制作多幅丈余大画;学校运动会,宣传画由我组织校美术组同学完成。临毕业时我入了党,以品学兼优的成绩分配到陕西省委宣传部。说起来,我的婚姻也是以画为媒。1977年元旦刚过,太平河工程营请我画壁画。壁画完成后,营部留我当工地通讯员,工作是汇总情况、办专栏及为广播室写稿。知青贾秀珍为广播员,我写稿,她广播,有时我办专栏画画,她帮我调颜色。短短月余时间,彼此有了好感。5年后我们相爱,1983年底结婚。1986年初,我被招聘到珠海特区工作时,儿子半岁,我算“三十而立”了。总之,我人生的重要关头,和绘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6年初到1996年初,是我全身心研究和参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的十年,同时形成了我的山水画风格。
我到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后,创办了《特区探索》双月刊,担任主编,同时兼管政治体制改革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特区,我发表过近百篇理论性政策性文章,出版了《现代企业制度》等几本论著及《变革的思考》论文集。在办刊过程,除编审组织稿件外,经常亲自画插图、编排,以增强可续性。后来调到市外商投资中心负责招商工作,还兼任市外资企业党总支宣传委员。珠海赴港澳大型招商活动,我负责编制《珠海投资指南》《招商手册》等材料,使之文图并茂。下海创办股份公司后,专门设一子公司,进行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这期间,和各地来特区参观的书画家常有接触。我的画转向以泼墨山水为主。师传统,师造化,师民间艺术,师多彩生活,做画不墨守成规,大胆创新。这段时间,我创作了不少作品:如《清流出深山》《秋声赋》《高原牧歌》《野渡》《黄山飞彩霞》《神游天地》等。虽然我的画不属农民画了,但我贴近生活、坚持速写、无拘无束的艺术态度根植于农民画的沃土。有一次我携妻去王景龙家,老农民画家高兴之际,顾不上吃午饭为我一家三口每人画一幅。他不知我们年龄,但给每人的画都含有各人属相,我诧异老画家艺术创作的“通灵”和“画道”,借鉴他敢于创造的返璞归真境界。在特区办公司后疲于奔命,忙于应酬,我仍坚持挤时间画画。1994年春节,我将自己反锁于办公室,一连几天沉浸在创作中。我做画不为发表,不为卖钱,朋友喜欢有缘则赠,以画会友。业余习书做画,为享受艺术之美,于滚滚红尘中沉静一下浮躁的心灵。
1996年初至今,我主要从事古玩书画艺术品的鉴赏、经营及鉴定工作,同时对诗书画艺术综合探索研究。
我业余一直爱好收藏。随着收藏热的兴起,1996年初我和朋友发起筹建珠海收藏品广场,创办“鉴珍堂”“宝艺苑”艺术馆。我将绘画、审美及艺术灵感运用于古玩书画艺术鉴赏之中,对经营研究有很大帮助。到北京后分别在亮马收藏广场和北京古玩书画城创办“宝艺苑”。兼职从事《收藏界》执行董事、《中华人物》名誉理事长、全球华人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社会文化事务。抽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画了不少速写。同时研究书法,综合进行诗书画创作。于千禧之年,出版了《岁月如歌》诗书画散文集;2006年,出版了《岁月如梦》诗书画集,算是对我50周岁的一个纪念。遗憾的是,我没有保留当年的农民画作品,在画集中只残留当农民时的一些速写。
50载春秋多有感叹,虽为农民画作者不足两年,却影响了我至今30年。即使生活中有不少辛酸苦辣,但将其还原为艺术之美,可用“岁月如歌如梦,人生如诗如画”来形容。2006年春节,我怀着感恩之心,为家乡西焦将村捐薄资,帮助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和抢救千年银杏树,大年初一给村中80岁以上老人拜年,聊表对故乡父老的一点心意。
现在,我作为国际注册高级古玩书画鉴定师,担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经常和国家一流鉴定专家为广大藏友、收藏机构鉴定古玩书画铜器玉器等各类艺术品,有时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宝》活动。诗歌方面,旧体诗词和新自由体诗歌都写些,担任珠海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平时有空以诗书画会天下友,交流探讨艺术。2009年春节前后,我被中国书协、美协邀请到钓鱼台国宾馆两次参加笔会,同许多书画名家与国家各部门领导欢聚一堂,在几十张画案前,我们现场挥毫,创作书法和绘画作品。
总之,在生活中,在工作之余,从事诗书画及收藏活动,使我“艺”“德”“智”方面收获良多。千里之行,始于养育我、教化我的户县农民画乡。因此,我怀着虔诚之心写就此文,并以感恩之情向家乡人民和老师们深深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