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艺术品市场的调整与突围
潘天寿《鹰石山花图》
“在2015年的艺术品市场上,普品(普通艺术品)、礼品、画家、画廊都遭遇了‘熔断’。” 在日前由99艺术网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唱空派不再是少数派,但对于此轮市场调整的时间过程上仍存在争议。疯狂生长之后,在调整理性成为艺术品市场新常态下,来自国内一线拍卖公司、画廊代表、资深藏家也在谋划新一年的转型与调整。
“熔断年”后市场新常态
中国股市在新年第一周遭遇了熔断,而艺术品市场则在去年经历了“熔断年”。“2015年不仅仅是一个调整年,甚至可以称之为熔断年,确实发生了不少‘熔断’现象。”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说。
刘尚勇认识的很多年轻画家手里原先有大批订单,多得都画不过来,但进入2016年他们手里却几乎一张订单都没有了,意味着前期的订单画完以后,他们到了新的一年两手空空了;国内有很多画廊和画店在2016年进入歇业状态,因为门可罗雀,交易非常清淡,一些画廊不得不歇业;很多中小拍卖公司取消了原定的拍卖档期,一年只是象征性地拍一场或者干脆一年都没有拍卖。
不过刘尚勇认为,这种“熔断”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艺术精品仍然有好的价格,一般性的普品或者曾经依赖的“礼品市场”衰落,导致市场交易额迅速地萎缩,这是 “新常态”下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现象。
2015年春秋两季拍卖中出现了6件成交过亿的拍品,其中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拍出了2.79亿元。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看来,过去一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激情与悲壮的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好几年没有这种夜场人声鼎沸的现象,这么好的价格,但同时也有很多中小拍卖行做不下去了;国内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阶段的底部盘整,反观国际拍卖行像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在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差。
另外2015年还有一种矛盾现象的出现,中国的艺术品买家在国内市场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反而走出国门到海外去买艺术品,甚至世界第二个艺术品高价10.84亿元的《裸女》也是中国买家创造的。
“刘益谦已经去买莫迪利亚尼了,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指标性的变化。”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说,王健林、王中军、刘益谦他们去买毕加索、买莫迪利亚尼,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志,提醒国内业者供给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品种是如此的单一,我们的模式是如此的单薄,我们法律法规上、行政管理上的制约,我们自身的从业理念上的制约这是有一个必然的结果。”
苏富比亚洲资深顾问温桂华认为,中国拍卖行业发展跟中国经济发展曲线是一样的,拍卖恢复二十多年来,发展的过程也是非常迅速。“新常态”也不是现在才出现,以前也经过了很多波折。2016年更多的期待可能不是新奇,而是深耕细作梳理和发展板块的价值,艺术品市场可能会出现分化,高值的小众收藏与中产审美消费,以及投资保值将给更多拍卖公司和画廊一个定位的机会。“如果定位准确,未来将平稳发展,反之2016年将充满风险。”
当代艺术品消费力量显现
买家离场是艺术品市场经营者最恐慌的。业内人士发现那些从地产界、能源界等各个传统行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企业家成功者,最近3年以来都已经退离市场,有很多买家并不是没钱,他们买艺术品原来是由于喜欢,而且可以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由于目前的经济环境,艺术品又越来越便宜,有些人就离场了。
谁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力量? “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或将成为未来5年的三驾马车,而在后两者总体处于低迷的状态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艺术品消费或许会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转型和结构,改变过去以收藏市场或投资市场为主要属性的状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认为,这种改变会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化市场,博览会、画廊的交易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力量,并且进一步扩张成为市场交易份额的显性表现。另外艺术和商业结合的项目在未来几年是大的方向。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营内容将日趋当代化这是一个趋势。”赵力认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并具有个性面貌的当代艺术家或许能够成为未来的市场明星,其艺术创新价值以及对于社会影响力的贡献度会成为一个显性指标。
在佳士得中国区总裁蔡金青给出的一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在新兴市场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长下,市场交易品类的明显变化。50年前,佳士得最重要的品类是欧洲古典大师,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的欧洲古典大师占佳士得全球拍卖份额超过1/3甚至更多;80年代,印象派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品类;近三四年,战后当代领衔所有品类在全球市场上份额达到48%。到去年为止全球艺术市场中,战后当代占到48%,印象派和古典大师分别是24%和11%-12%的水平。
4年前,针对城市中产阶层的艺术品消费,广州华艺企业集团董事长李亦非在广州创办了首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2012年,首届艺博会个人买家占总成交额的30%,2015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50%,成交均价则从8000元上涨到1.4万元,李亦非认为这是目前国内中产家庭能接受的一个价格。他透露,艺博会最初是半公益性的,而从去年开始,做博览会的公司已经盈利。
“艺术消费与知识普及同步。”李亦非经常给私人银行、俱乐部的高端会员做讲座和推广,让他们慢慢培养自己的收藏习惯和收藏爱好。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CEO胡妍妍认为,艺术品市场疯狂野蛮增长的时代肯定是过去了,所有数字或者说是市场的交易都表明艺术品消费不是一个空洞的思路,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于市场,可能是蓄势待发的一个市场。
她透露,今年针对大众艺术品收藏的嘉德四季会随之变化,一方面是拍卖时间的调整,节奏上稍微慢一点,但是在拍品的选择上要更好。另外对新的艺术家或者是对当代艺术家有一个更多的推动作用。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则表示,很多人没有看到拍卖公司做了一级市场应该做的市场培育,甚至有的投入大于一级市场。
电商与金融借势发力
网络买家在去年秋拍中的大手笔令人记忆犹新,1.15亿元的齐白石《叶隐闻声册页》被互联网买家收入。
“互联网的冲击提醒我们要改变传统模式即20年形成的老炮模式,不改将是穷途末路。”甘学军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 不管是“亿元时代”,“千万时代”,90%以上的拍品是50万以下,平均价位是3万左右,这对于互联网不是一个难题,技术革命也会带来艺术体验的变化。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认为,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要把握三个方向:立足亚洲放眼全球,开发新买方;大力发展艺术品金融,利用我们的专业,给市场提供流动资金;非标准商品电商空间无限,艺术品电商是艺术品交易的空白及未来。
艺典中国CEO邱童认为,艺术品金融的关键在于数据。“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互联网将给艺术品金融带来很大的突破,因为只有借助互联网,才可以最大化地拿到数据。”
在接连曝出兑付危机等负面消息后,近两年炙手可热的艺术基金、艺术信托、艺术众筹等艺术金融产品,不断受到质疑,但在市场融资需求和未来趋势的推动下,业内对艺术品金融的尝试仍是前仆后继,新的艺术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比如与当下最时髦的互联网金融结合而成的艺术品抵押P2P网贷。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则在肯定金融对于艺术品市场推动的同时,强调做艺术品金融还需量力而行,懂了才可以做。他认为,今后艺术品金融应该由量入为出转向量出为入,由价值评估转向风险评估,由卖方鉴定转向买方鉴定,由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由理财金融转向服务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