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局事多暇帖》关键点再考
曾巩《局事帖》全文十三行{1},是北宋人曾巩书写的一封普通尺牍。上有曾巩印文:曾巩再拜。有明代收藏巨擘项元汴、清代收藏大家安岐、民国著名鉴定家张珩等名家在内的十几枚收藏印{2}。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幼警敏,脱口成诵。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元丰五年(1082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传世著作《元丰类稿》、《隆平集》。
此幅尺牍是曾巩目前存世的唯一墨迹,因无法与曾巩其他作品比较,后人只能从笔墨、用纸、书写风格、书写内容、款识、收藏以及著录进行分析。
从书写格式、行文措辞来看,符合北宋书写风格及宋人尺牍格式。包括落款处钤“曾巩再拜”朱文水印,也是宋人尺牍常见样式{3}。笔墨也符合宋人承传晋唐严谨、内敛的书风,行笔转折方硬,顿挫有力等风格。
参照《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项元汴、安岐、张珩相关收藏印并翻阅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可以看出古今三大收藏大家对此幅作品的断代意见一致,无可厚非。至于其他若干名家收藏,不再逐一论述,可以通过上海博物馆出版《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对比辨识他们的收藏印真伪。
下文仅针对几个一直存有质疑的关键点,展开逐一论述:
1、 《局事帖》用纸问题:
尺牍背面有明显的字墨痕迹,乍看起来很像藏经纸。安岐《墨缘汇观•法书》卷上:“曾巩《局事多暇帖》,行楷十三行,书行印书纸背“;拍卖公司在介绍拍品时关于纸张的介绍为“此件作品是书写在宋代印刷书籍纸张的背面“。看原文曾巩写到:“局事多暇”、”日迷汨于吏职之冗“,说明曾巩写此尺牍时为在职官员,怎么会在印刷书籍的背面书写信札?
参考上海博物馆所藏《宋人佚简》,每一页宋人尺牍的另一面均印有龙舒本《王文公文集》{4}。那么是先有尺牍还是先有文集呢?尺牍为什么写在文集上呢?或是文集为什么印在尺牍上呢?根据周广学《古代的公牍纸印书》一书记载{5},自北宋开始已经使用公牍纸印书了,到南宋时形成高潮;还记载了明代人张萱记有“采获校秘阁收籍,每见宋板书多以官府文牌翻其背以印行者”{6}。公牍纸印书在元代、明代均一直存在。查阅汪桂海2009年7月《文献》杂志刊登的《宋代公文纸印本断代研究举例》一文,也剖析了宋人用公文纸背面印刻文集的课题。并指出唐宋针对公文纸的保存、使用有严格的法令,用过的公文纸“充官用;有馀者,出卖”{7}。充公用部分多被官府用来印制官方发行的各类文集。古人“敬惜字纸”,纸张价格比较高,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苏轼的《谢人惠纸》诗是很好的证明。
以上证据得知宋人多用废公牍纸印书,应是曾巩先写《局事帖》书札,保存并传至南宋,被景佑年间刻工”王宗“刻印书籍使用了{8}。再细查,方知曾巩此尺牍是写在王宗于景佑年间复刻的《三国志•魏志•徐奕传》卷二十第十页残纸上的。
2、 曾巩是给何人写了这封信:
《局事帖》落款“运勾奉议无党乡贤“,徐邦达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书法》中提到:“运勾”当是“发运司管勾文字”的简称。无党不知何许人,待考。拍卖公司介绍“无党”虽然难考,但曾巩称其“乡贤”,可此人是否为曾巩同邑之人。查过往论证,发现大多陷入“无党”应为曾巩家乡的乡贤、土豪、列绅讨论之中。
据史料记载发现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完成后,由他的学生徐无党加以注解。徐无党(1024年—1086年),初名光,浙江永康五岗塘村人,北宋时期任渑池县令。
究竟徐无党与曾巩《局事帖》所写之人是否一人呢?经查,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记载的很清楚,徐无党从小就跟着他学习,欧对他赞赏有加也爱护备至{9},另见《徐无党生平学术考略》也详细论述了欧阳修与徐无党的亲密程度{10}。
至于欧阳修与曾巩的关系,从23岁初见时写下《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的虔敬、仰慕,到永别时写下《祭欧阳少师文》的悲痛、唏嘘,足见曾巩与欧阳修的感情深厚{11}。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欧阳修因受庆历新政失败的牵连,二度被贬到滁州任知州,他寄情山水,创造了《醉翁亭记》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期间,他推动宋代诗文革新,除与梅尧臣、苏舜钦、韩琦等士大夫诗人、文学家联络交流,曾巩、徐无党、徐无逸、王回、王向等门生也前来问学解惑{12}。庆历六年(1046年)曾巩在滁州还特作《醉心亭记》来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庆历七年(1047年),欧阳修作《伏日赠徐焦二生》送再次前来看望他的徐无党和焦千之。至此,可见曾巩与徐无党同师欧阳修,不仅认识,还交往不少。
可为何曾巩称徐无党为“乡贤”呢?这样从徐无党是永康人说起。永康最早以地名出现是在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宋代的永康县为紧县,北宋时为两浙路地{13}。两浙路以越州为宪司治所,辖越、婺、衢、明、台、处、温等14州2军。南宋建炎南渡后,两浙路分为两浙西路与两浙东路。根据《曾巩年谱》记载,曾巩熙宁二年(1069年)出任越州通判,永康此时正是归属两浙路地的婺州所辖!那么,曾巩在《局事帖》中称徐无党为“乡贤”,自然顺理成章。
由上,曾巩给徐无党写的此封抱怨公务繁多,向往能够远离政务的信,是他们分别三年多后的一封致友人问候信。那么,这封信是何时所写呢?这正是笔者想谈的第三个问题。
3、 作品年代问题:
徐邦达考证:”考曾氏曾通判越州(今逝江绍兴),后来又知福州,曾氏知福州在熙宁十月八日到任…到次年(元丰元年)十二月,就由孙觉接任…是没有满“受代之期”就去职的。因此我以为这封信该在通判越州任上所写。时间应在熙宁十年之前”。
根据《曾巩年谱》及《宋朝政要策》记载: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曾巩出任越州通判(今绍兴市),时年51岁。熙宁四年(1071年)就离开了越州,改任齐州军州事(今济南市),至熙宁十年(1077年)分别任襄州知州(今襄樊市)、洪州知州(今南昌市)。根据“受代之期”、“忽忽三年之久”判断,应当为赴齐州任上,熙宁三年到四年之间写的。
至此,一封由北宋人曾巩写给好友、学友徐无党的书信被当做废公牍纸印书,南宋刻工王宗刻《三国志•魏志•徐奕传》时,刊印这一雕版恰好就使用的是此纸。这件流传下来珍贵的尺牍{14},依据《局事帖》上的收藏印鉴,应不晩于明代被发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墨迹{15}!欧阳修、曾巩、徐无党均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一封十三行的书信却留下了历史的见证,也给后世留下曾巩唯一的墨迹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