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事件不断 债基投资排雷压力大增
一边是火热的配置需求,一边是频繁发生的违约风险,今年以来信用债投资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据统计,年初至今,信用债风险事件已经发生10余起,主体评级下调13起,且有不断向下游、高等级主体蔓延之势。然而在一季度货币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信用债投资也呈现交投火热的迹象。信用利差持续收窄,目前处于历史较低位。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信用债交投两旺中风险暗藏,一方面低评级债券利差较低,对投资者风险补偿不足,造成局部流动性困境。另一方面,持续蔓延的信用风险也对债券投资在风控、研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性已成债基投资“重中之重”。
信用违约事件频发
在经济疲软、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相对高收益产品稀缺和刚性配置需求上升的矛盾,使得相对收益较高的信用债成为“香饽饽”,短期信用品收益率持续创出新低,信用利差也进一步收窄。而信用债盛宴的另一面,却是违约事件频发,风险持续暴露之下,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备受冷落,信用风险频发。
据统计,2016年以来,信用债市场已发生的偿付风险事件已多达10余起,其中6起已发生实质性违约,2起债券虽未到期,但主体已严重现金流枯竭。在涉险主体中,除已发生违约的山东山水、天威集团和广西有色等再度发生违约事件外,另有亚邦集团、淄博宏达、云峰集团和春和集团等相继出现偿付困难。
此外,评级下调或展望下调的主体多达13家,全部集中于产业债发行人。信用资质快速恶化事件大幅增多,其中5家发行人仅在一季度便连续下调两次评级。
虽然多个债券违约后通过不同方式完成兑付,但市场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犹存、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信用基本面仍有边际及局部恶化的迹象,类似的兑付风险事件可能会越发频繁,更多的短融、超短融出现违约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年初以来,在城投债依然明显受追捧的同时,产业债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备受冷落,不少评级在AA以下的煤炭钢铁和民企取消或推迟发行,二级市场对产业债谨慎防御的心态较重,资质差的产业债几乎无人问津。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信用风险已深入债市腹地,从信用风险爆发的路径来看,已经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央企。随着债市刚兑逐步打破,信用债的估值将更多地反映其风险水平,瑕疵债的信用利差将出现系统性的上行。
债市投资进入新常态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牵涉到一系列信用违约事件中,由于中国的违约破产制度、债券发行人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待完善,投资者难以有效的事前跟踪,事后维权也存在着各种问题,信用分析已被看作成债券投资重中之重。
“债市目前最大的风险不是利率风险,而是信用风险。去年以来经历了中钢、山水水泥、天威、宏达等一系列兑付危机。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违约有可能成为常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施同亮表示。
沪上某基金经理也告诉记者,“现在信用研究很重要也比较难,单单看基本面很多时候是不够的,债权人压力比较大。”
个别基金经理甚至认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刚刚打破,债券投资者面对企业主承不尽责、讨债无路、持有人会议无用,法律起诉效果不佳。另外,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债权人利益很难保证。
此外,在目前货币相对宽松的背景下,虽然风险事件频发,但绝对利率、信用利差、期限利差仍在低位,债基收益空间有限,更加凸显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债市投资已经进入新常态,一方面是投资人收益预期需要下调,另一方面投资的安全性要提升到重要层面上。
“目前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相对较小,风险主要在信用方面,因为很多公司不是在经济的急速下滑中倒掉的,而是在一个漫长的低迷期中拖垮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对债券市场的风险防范主要还是针对信用债。”长信基金称。
责任编辑: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