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发信用卡产业再腾飞

所属类别: 银行 |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  2016-03-25 17:01:58 
0

 近几年,全球经济始终处于跌宕起伏之中,国内经济在“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下增速放缓,在此双重压力之下,国内经济转型刻不容缓。从驱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到近期的宏观政策,消费作为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之一,始终为国家所倚重。而作为消费信贷的天然媒介,信用卡在刺激消费上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事实也证明,信用卡在拉动消费方面的支柱作用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及转型方面功不可没。在其他领域均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之下,信用卡产业近几年却实现“逆袭”,成为中国经济中少有的亮点行业。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截至2015年三季度,国内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4.49亿张。信用卡授信总额为6.7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1%;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为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9%。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为1.63万元,授信使用率达到43.54%,较上年同期增长2.37个百分点。而从近三年信用卡透支余额、授信总额复合增长率的数据看,分别为43%、27%,远高于其他金融信贷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信用卡已经是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主力军”。

2003年被业界视为信用卡元年,当时曾有专家认为,信用卡产业会经历黄金十年的发展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不仅没有“见顶回落”的趋势,反而会在“三大红利”的推动下,走出“长牛行情”。

何谓“三大红利”?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节点,中国信用卡产业也必将揭开新的发展篇章,此其一。

从去年“互联网+”被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可以说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大幕正式揭开,这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和风险管控开拓了新的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其二。

信用卡产业全面发展已走过13个年头,信用卡产业无论从人员构成、组织架构、市场容量也都与2003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用卡产业链的市场化建设日趋完善。信用卡产业已从市场发展之初关注发卡量的跑马圈地的粗放模式转型,转向更关注持卡人用卡体验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此其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持卡人对用卡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持卡人在申请、开卡、用卡等方面简单、便捷、安全的高要求,是摆在信用卡行业面前的必答题。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们看到了信用卡行业再次腾飞的爆发点。而互联网就是引爆信用卡行业走进全新时代的利器。可以说,互联网为信用卡产业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增添了新动能。

在这“三大红利”的促进下,互联网时代必将为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改变,也为各发卡行的业务发展开拓新的方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光大信用卡为例,其以“跨界”和“场景化”为着力点,在努力实现新一轮规模效应增长的同时,“互联网+”业务转型也将渐入佳境。

而随着信用卡产业最为重要的三大环节———发卡、用卡、风控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充分满足持卡人的用卡体验。在“互联网+”发卡模式上,目前各家银行打通互联网、移动互联与线下三条渠道,创新推出了O2O客户营销模式。在申请环节,借助PAD移动终端,实现快速、无纸化,让客户享受到便捷、快速、安全的体验,这是在信用卡业发展之初是难以想像的场景。

我们看到,运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联网思维和“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理念,各家银行积极推进客户服务平台创新,利用交互场景挖掘客户需求,更好地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与此同时,“互联网+”风险管控,也推动各行加快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引用持卡人网上行为记录、社交活动记录等互联网数据,从而更好地保护持卡人的用卡安全,让信用卡产业发展更加健康。

可以预见,“互联网+”的信用卡时代,将会使各发卡行能更了解自己的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让客户得到更佳的用卡体验,在多赢的局面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孙岩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盘点几辆特别的超级小众跑车
那些让人惊艳的高颜值腕表 一枚足以传世
美女艺术家用手指创作油画
南红玛瑙柿子红的收藏价值
新前脸/新动力 实拍2016款雷克萨斯GS
蛇皮纹短靴才是过度季首选!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