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托:营收净利双增长 积极转型亮点频出
公司连续7年实现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计划在未来3-5年内,由单纯的“资金提供者”向“综合资产管理者”的角色转型,重点发展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驾马车”
《投资者报》记者 占昕
作为行业领先的行动者,中融信托正开足马力,加速转型。2015年,公司果断减少了房地产、政信、通道业务等传统业务来全力拓新。公司计划在未来3-5年内,由单纯的“资金提供者”向“综合资产管理者”的角色转型,重点发展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三驾马车”。
虽然目前创新业务尚处于投入期,但中融信托在2015年仍然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各项经营指标在行业内也稳定排名前5。
一向以“实干”、“灵活”、“市场风向标”著称的中融信托转型进程到底如何?增速动能是否放缓?日前,面向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中融信托方面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
营收近66亿 净利润超26亿
根据经纬纺织披露的中融信托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2015年中融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65.87亿元,同比增长10.56亿元,增幅19.09%。
其中,净利润26.05亿元,同比增长1.72亿元,增幅7.06%,但是较2014年的20.58%,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一定放缓。
对此,中融信托方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业绩增长的原因是公司信托业务收入同比实现了小幅增长,且自营业务收入及产品发行收入大幅提高,增速放缓则主要因转型投入加大所致。
据悉,自2014年下半年起,中融信托开始进行业务转型,2015年在201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但由于转型业务仍在投入阶段,对利润的贡献能力仍尚未显现,“随着转型业务进入回报期,加上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形成,预计未来对利润的贡献将有所提高。”一位接近中融信托的研究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减少传统业务 加大转型力度
作为早期房地产布局相对积极的信托公司,在风险集中爆发时却并未如外界预测那样被击垮,并较早在信托业中实现转型,中融信托自有其独到的经营理念。
“不行的永远不会是行业,只会是个人”,这是中融信托领导对员工的要求。据悉,自2015年起包括房地产、政信、通道等在内的传统业务就很难获批,而创新业务则会受到很大鼓励。
由于中融一直以货币资产形式管理固有资产,而为了保持固有资产的高流动性,确保在创新转型中各项净资本指标仍持续符合监管要求,2015年底中融信托总资产188.64亿元,相比年初的122亿,增幅54.6%。其中40.99%的资产均为货币资产,公告显示,货币资金一项共计77.34亿元,主要为银行存款。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相较总资产的增幅,受市场关注较多的是负债增幅更大。2015年年末,中融信托的总负债69.79亿元,较年初的23.95亿元增长45.84亿元,增幅高达191.4%。
针对这一变化的原因,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负债增加的原因一部分是为将来拓展业务需要而进行积极负债;更大一部分是因业务规模增长带来的应付工资。
“应付工资部分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业务收入增长,对员工的激励也同样增加;另一方面也是中融信托式的风控的体现。作为风控的一部分,大部分绩效将在项目完结后结算。”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与此同时,在信托光环逐渐褪去的2015年,中融信托的员工人数却呈现正增长趋势。据记者了解,为支持转型战略的推动和实施,中融信托大力招揽投资类、资管类的创新型中高级人才,并持续开展“金才计划”,通过校园招聘吸纳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储备人才进行培养。
转型亮点频出
“未来公司将重点围绕上市公司在健康医疗、文化娱乐、通讯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开展并购重组、PE投资及定增业务。”中融信托上述负责人说。
同时,中融也在不断加强直销渠道的建设,将服务和风控向销售推介环节前置。目前,中融信托的直销渠道已经覆盖全国近40个城市。截至2015年末,中融财富年度累计发行产品超过950亿元。
2015年,为顺应“互联网+”的政策引导和行业趋势,中融信托通过专业子公司中融鼎新投资创设了“中融金服”。
2015年6月16日,“中融金服”平台正式上线,旨在对接高净值用户的流动性和大众对低风险投资品的需求。这被看作是信托公司官方试水互联网金融的又一新的创举。
与动辄12个月以上的信托产品相比,“中融金服”平台发行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期限均是在90天到300天左右的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更好,收益率在6%~9%之间。加上平台增设的专业金融风控背书,“中融金服”在互联网金融市场表现也十分抢眼,开通至今产品一经发售,就会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除了中融金服之外,其他在互联网结合的创新业务,预计将会在未来陆续面世。”据中融信托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新注册了一批资管子公司,未来还将持续推出更多创新内容。
此外,作为旗下资管子公司的另一亮点,中融国际资本积极发展海外投资业务,已于2015年获得由香港证监会颁发的“4号牌”和“9号牌”,从而取得在香港进行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