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信托棋局 投资者如何布局

所属类别: 信托 | 作者: | 来源: 投资者报  |  2016-01-25 14:52:23 
0

   业绩增幅超过20%的信托从2014年的8家上升至20家,以这些公司为代表,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都更加注重自身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数据显示,2014年年底新增集合信托的占比已经升至26.79%,截至2015年9月底,集合信托占比持续增长至33.84%

  在对传统的房地产信托和基础设施类信托业务进行精耕细作的同时,资产证券化和产品基金化的信托、城镇化和社会化的信托、另类资产化信托业务或将成为信托公司未来重要的盈利方向

  面对信托变局,业内人士建议,2016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类信托投资机会:一是“固定+浮动”收益品种;二是中长期信托;三是PE股权类创新产品

  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过程中,信托业静悄悄走完了2015年。

  2015年,信托发售不再那么热火朝天,媒体的关注度、曝光度均大幅下降。这一年,各大信托公司都在做什么?都经历了什么?2016年信托业又将何去何从?

  “自2014年起,信托就在经历转型的磨砺,2015年是寻求突破的一年,希望2016年能全面打开局面。”一位低沉了很久的信托业人士满怀期待地表示。

  2015低调潜行

  跟前几年信托发行的突飞猛进、规模的迅速增长以及风险案件的频频爆发相比较,2015年的信托业可以说是走过了低调的一年。

  发行量锐减、收益率创新低都使得信托的高增长成为昨日黄花。

  据格上理财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共68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共成立2511只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产品成立数量较前一年减少了32.21%。

  从预期收益率方面看,2015年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总体平均收益率为8.63%,较2014年总体平均收益率8.73%有所下滑。其中1年期及以内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10%,1~2年期(不含2年期)为8.82%,2年期为8.84%,2年期以上为8.57%。从所有信托产品看,2015年收益率水平整体下行,低收益率产品占比增加,高收益率产品占比减少,收益率下滑趋势明显。其中10月份至12月份,收益率下滑幅度最大。12月份,总体平均收益率达到今年最低水平。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信托发行数量大幅减少,但信托发行规模却见增长。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二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就跨入了“15万亿时代”。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87万亿元,比2015年一季度末的14.41万亿元环比增长10.13%,同比增长27.16%。

  不过,资产规模的扩张也改变不了信托告别高增长时代的事实。

  信托资产规模虽然在总体上较前一年继续增长,但增幅已有较大回落。在2015年第三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出现了环比负增长。

  产品发行、收益是如此状况,经营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均呈低迷态势。

  与过去收入、净利润增速动辄30%以上时期相比,2015年明显增速放缓,略显疲态。

  截止到今年1月中旬,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51家披露了2015年度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5年,51家信托公司共计实现信托业务收入580.61亿元,同比增幅为10.06%;实现营业收入940.90亿元,平均为18.45亿元,同比增幅为20.46%;实现净利润472.35亿元,平均为9.26亿元,同比增幅为14.56%。

  两极分化明显

  客观评价,信托行业整体在2015年的发展属于平稳,但从行业发展基本格局看,信托公司的增长动力与增长态势已发生重大转变,信托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格局。

  比较明显的征兆之一就是信托业务收入两极分化明显:高速增长信托公司有所上升,增幅超过20%的信托从2014年的8家上升至20家;但负增长尤其是超速负增长的信托公司数量同样上升明显,其中跌幅超过20%的信托公司从2014年的5家上升至9家,增幅高达80%。

  9家跌幅超过20%的信托公司分别是新华信托、金谷信托、国元信托、中铁信托、国联信托、中诚信托、新时代信托、天津信托、粤财信托。

  信托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变化体现在,信托业务收入占比持续降低。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信托业务收入增长率仅为10.06%,较营业收入整体增幅低,超过1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信托业务收入作为信托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信托公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降。2015年,信托业务收入在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2.47%,较2014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同时也是继2014年后第2个年度降幅超过5个百分点。信托业务收入在信托公司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在2011年达到78.78%的历史最高位后,虽在2012年与2013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超过70%的水平,但2014年之后出现了连续大幅下降,已逼近60%的关口。

  “在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整体保持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信托业务收入严重滞后于营业收入的整体增长,显示2015年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主要依托于固有业务收入的增长,上述情形为信托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了重大隐忧。” 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总经理王苗军认为。

  业绩分化、信托业务收入下降等负面因素对信托业的发展未必是坏事。“过去几年信托业产生的泡沫非常大,比如在房地产、政信类、基建等等,甚至还有股市,信托都刺激了不少泡沫,可以说,坐享制度红利一直是信托业过去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信托业人士分析认为。

  传统信托业务基本上依托制度优势提供形式上的“创新”,实质上的融资服务(即信托贷款或通道业务),市场融资需求的旺盛使信托行业经历了一个高增长阶段。而现在,当初高增长的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信托业务越来越难以为继,信托转型的“关头”出现。

  在转型“关头”,信托公司业绩两极分化,表明一部分公司早已察觉传统业务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新的信托业务布局展开尝试,因此能够实现业绩逆市增长,而部分较为迟钝的公司,过于依赖制度红利,仍然深陷传统业务之中,业绩的下滑自然成为定势。

  令人可喜的是,如前述数据显示,业绩增长的公司数量占比更多,且2015年业绩增长的信托公司数量较2014年还有增长。这些公司的转型尝试有据可依——“主动管理能力对信托公司业绩分化作用明显。”王苗军认为。

  在信托的传统业务模式下,传统融资信托业务,尤其是“通道业务”是主流,单一信托计划占据高的比例,信托公司“仰息”于银行,被动发行信托计划,大有“靠天吃饭”的意味。但就在这一两年间,集合信托产品占比逐渐上升,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据毕马威研究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底,新增集合信托的占比已经升至26.79%,截至2015年9月底,集合信托占比持续增长至33.84%。2014-2015年在信托资产总规模增速下滑的同时,集合资金信托比例却加速提升,表明信托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而加快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步伐,“通道业务”比例开始降低,转型效应明显。

  事实上,2014至2015年度是中国信托行业进入“新常态”的年度。“新常态”下的信托行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融资信托业务比如“通道业务”的萎缩,资产管理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高速增长期积累的风险逐渐暴露释放,甚至是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冲击等。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与优化、动能转换已成为信托业“新常态”下的主旋律。转型已是信托业在执行中的命题。

  2016三类业务方向

  可以说,2014年是信托转型元年,在2015年转型方向已然出现端倪,2016年势必将在这些方向领域积极拓展。

  毕马威在发布的《2015信托业调查报告》中称,在信托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信托公司在增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逐步向差异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业务上,在对传统的房地产信托和基础设施类信托业务进行精耕细作的同时,以下三类信托业务或将成为未来重要盈利方向。

  第一类是资产证券化和产品基金化的信托。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正与日俱增。对于信托业而言,由于信托制度具备能够实现破产风险隔离的天然优越性,加上信托业长期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信托模式成为现阶段中国资产证券化最好的选择。

  但我国信托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不明。委托人发起设立信托时仅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让人,并未明确表述为“转让”,因此在资产证券化操作时,基础资产仍有可能与委托人存在一定的关联,在进行破产风险隔离时存在不确定性。二是信托登记制度不完善。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并未出台相关的规定来完善信托登记制度的具体操作事项及操作流程。“因此随着基础资产的扩大,以上制度的缺陷会对我国信托在资产证券化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前述信托业人士称。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资产证券化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信托业有望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大有作为。

  2015年以来,信托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就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包括中信信托、中粮信托、外贸信托、北京信托、中诚信托等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其特点是在基础资产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从传统的个人住房、汽车信贷领域拓展到信托受益权等,例如中信信托以物业租金债权、外贸信托以微贷信托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基金化信托产品则是按照基金化的模式对信托产品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真正的信托基金,因此信托基金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规模化,只有当一个信托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才有可能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它的风险,与一对一的模式相比较,基金化信托产品通过分散投资,可以在空间分布上把信托风险分散开来;二是长期化,通常一只基金的存续期都在5年以上,信托公司可以将基金化产品期限设置为10年甚至更长,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流动性设计,产品存续期间通过合理的申购、赎回机制以保证基金化产品的流动性。基金化产品较长的存续期,有利于信托资金进行中长期配置,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投资回报。

  第二类是城镇化和社会化的信托。目前热议的就是PPP项目,信托参与PPP项目成为政信合作模式的新的突围点。

  在降息周期、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形势下,在距离“43号文”出台一年有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职能被剥离,同时地方政府被赋予债券发行权的情形下,信托收益率和信托项目数量随之下降,传统政信模式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推广 PPP模式却迎来制度红利。

  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信托公司介入PPP的项目却是屈指可数。其原因有几点:一是信托公司PPP项目要求较高的资金回报率,这与PPP项目本身公益性所决定的低回报率相悖;二是PPP项目周期较长,需要准确测算未来二三十年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周期越长,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就越多;三是PPP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决定政府不再承担最终还款义务,投资者认可度或降低;四是信托公司介入长期PPP项目,发行给投资者的却是短期限的产品,这需要综合考量项目风险是否能驾驭,相关金融工具的配合,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对项目前景的判断。此外,PPP项目融资方式还面临担保不足、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缺乏信用增信评级等问题。

  此外比较典型的还有土地流转信托,不过到目前为止,信托业内人士对这类信托仍褒贬不一。

  第三类是另类资产化信托。近一两年,一些非传统类资产进入信托视野,比如影视信托、碳排放信托、钻石信托、艺术品信托等等。

  从信托投资地域来看,信托转型步伐也在加速,海外市场已成为信托布局的方向之一,逐渐将国际化业务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后,中信信托于今年2月份获得跨境人民币投资业务资格,这标志着信托业在海外投资、全球资产配置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信托业海外配置多元化趋势显现。但由于全球资产配置对专业性要求更高更广,且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刚刚开始涉足海外业务,因此,国际化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积累经验是当前首要的问题。

  投资者如何布局

  面对信托变局,投资者在2016年该如何投资布局?

  首先投资者要放低收益预期。“信托业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驱者,其利率变动也与市场变动基本同步。在宏观经济疲软、国家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大背景下,多次双降导致市场利率走低,信托收益率自然也跟着走低。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经济短期内还难以快速升温,信托收益水平或将随市场利率继续走低。”格上理财研究员王燕娱表示。

  爱建财富报告认为,高收益信托产品难以再现,过去集合信托中常见的10%左右的平均回报,目前已降至8.5%附近。2016年“资产荒”持续,难有实质性改变,好项目依然难觅,投资者需要放低收益预期。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三类信托投资机会:一是“固定+浮动”收益品种;二是中长期信托;三是PE股权类创新产品。

  爱建财富认为,固定收益的产品可以抵抗降息周期下的通缩风险,但在博取超额回报方面略逊一筹,信托公司的该类产品中有些以“固定+浮动”的方式发行,承诺给客户一个较低的保底收益,再通过股权类(定增/新三板)投资,争取博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而由于2016年宏观经济不容乐观,市场整体利率将处于下降通道中,短期固定收益产品无益于投资人抵抗通缩风险,中长期信托拥有稳健、收益较高等特征,购买当前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中长期限信托产品可锁定未来收益。

  PE股权类创新产品也值得关注,由于资本市场将在2016年迎来一系列大的变革,注册制、战略新兴板、新三板改革等,都标志着股权时代即将启动。

推荐视频

推荐文章

河南众创联盟启动 携手百家创投机构抱团共赢
“当今纸上美猴王”高峻岭书画展在郑州展出
姗姗来迟 奥迪Q7能否“瘦身”成功?
车史上的12月8日 斯柯达品牌引进中国
财报道| 粮丰价贱,大宗商品市场机会何在?
秋冬季的寒冷、无趣、不时髦,一件斗篷式披肩就完美解决了!

版权所有 @2012理财杂志社
本站内容归刊版权所有,若要转载,请先获得本刊同意。豫ICP备140279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