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托去年净利31亿 增幅超四成
2015年的平安信托经历了较多的高层人事变动,但是从年底的数据来看,平安信托仍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日前,根据全国银行间市场披露的51家信托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的平安信托实现净利润31.09亿元,同比增幅41.95%,盈利列第四;营业收入73.72亿元,同比增幅30%,名列第二。
同样是从“资金提供者”向“资产管理者”转型,创新动作较大的平安信托如前期战略所述,2015年重点打造了四大业务板块,拉动其走向新一年的“互联网+”和“综合金融+”的信托3.0时代。
人事变动未打乱公司部署
对于信托利润的增长,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集团战略部署下,重点打造了私人财富管理(零售)、私募投行和机构资产管理(对公)、金融同业(同业)、股权投资(PE)四大业务板块,实现了从资金的提供者向资产的管理者转型,通过规模的增长带来管理费收入的增加;二是固有业务投资收益的增长。
但是,2015年对平安信托来说并非一帆风顺。
自2014年童恺调任集团任职后,平安信托陆续出现人事变动,2015年上半年,李萌、庄汉平等数位高管相继离职,2015年底董事长张金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职,公司董事任汇川代行董事长职责,新任董事长至今尚未任命。
如何在大规模高层变动下切换公司经营工作,并使之保持稳定增长?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虽然管理层有所变动,但在集团统一的战略统筹下,公司业务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并根据市场环境进行创新。
“公司已构建四条业务线,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向资产管理者的转型,同时通过建立全新的风控体系与拨备机制和打造配套的IT与运营支持平台等措施,积极推进了战略的落地。”负责人说。
事业部推行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上半年,平安信托前董事长张金顺提出,未来公司将定位于投资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原有“财富管理业务”与“非资本投资业务”两大业务基础上进行整合升级,打造涵盖“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对公私募投行/资产管理业务”、“金融同业业务”及“股权投资业务”在内的四大核心业务。
平安信托的这轮调整重点打造区域事业部,对公和同业业务曾引发外界一些对“是否会挤压零售业务”的担忧。
但从预期披露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末,平安信托零售业务的规模已接近2900亿元,高净值个人客户突破6万人。
据悉,2015年,平安信托通过推行事业部制,布局北京、上海、深港澳等十多个重点市场,主攻地区投融资业务,在重点市场进一步深化业务触角 、支持供给侧实体经济。同时在投资领域进一步强化了产融结合的力度,深入产业发掘新的蓝海。
地产领域助力平安人寿收购又一处海外地标性建筑Tower Place;资本市场领域结合多层级资本市场完善和发展的趋势,推出 “私募赢+”平台,并成功引进并发行4只新三板策略产品,逐步实现信托产品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PE领域成立规模高达5亿美元的首只海外募资的主动管理型QFLP基金,同时推出首支市场化的医疗健康行业专项投资基金,规模达37亿元。
“事业部制更加扁平化,组织效率更高,战斗力更强,灵活度更好 。公司的事业部制提高了信托的专业能力,便于信托深耕区域和行业。”前述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
全力打造领先O2O财富管理
在亮眼的数字之外,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平安信托的战略布局——正式提出迎接“互联网+”和“综合金融+”的信托3.0时代,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O2O财富管理平台。
信托3.0时代的开启意味着平安信托的业务布局将向轻资产模式方向发展。四大核心业务中,零售聚焦高净值客户;对公侧重私募和资产管理,降低信托贷款比重;同业发力多层次资本市场;PE瞄准新兴产业。
“平安信托瞄准的是未来5到10年的市场发展,四大板块的业务方向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与‘互联网+’和‘综合金融+’的信托3.0相一致,也将促进平安信托向3.0时代迈进。”
平安信托负责人向记者详解未来发展布局:零售方面聚焦高净值客户,通过O2O模式,在使用户获得更好体验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对公方面,通过资产管理和私募投资,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同业方面,降低原来的通道业务比重,助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PE方面,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获得中小企业成长发展带来的回报。
据记者了解,新一年,平安信托将从利用平安集团互联网平台和发挥传统信托线下优势两个方面来全力打造O2O财富管理平台提升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
与此同时,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正式推出的平安财富宝,经过一年多发展也已取得明显进展,平台用户数突破160万人,交易量近1400亿元,资产存量近700亿元,为平安信托推荐高净值客户达9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