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艺术理想的需要
2015年12月8日,“常青藤计划·芭莎艺术校园行”如期来到了鲁迅美术学院,讲座开始前一个小时教室已人山人海,同学们对于周春芽老师的热情、对于艺术的求知欲可见一斑。
“一个艺术家的需要,每个时期都不一样。
一个艺术家首先需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
——周春芽
学画的需要
我是1971年16岁时开始学画,虽然我很喜欢画画,但去五七艺校是因为每个月有11块钱的工资,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困难,那时还是文革期间。在五七艺校里遇上了两个好老师,他们教了我们许多传统的正统的训练方法。有一年我每个礼拜天都在成都市图书馆里度过的,把里面所有的世界美术资料都看了一遍。当时的资讯非常少,只有苏联的画册。那个年代艺术家自己的想法是很少的,艺术是国家的需要、政府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别人叫你怎么创作你就怎么画画。
留学的需要
我出国留学的时候已经30岁了,那时中国刚刚经历了几十年的封闭社会,刚刚开始对外开放。出去时有准备要克服任何困难。我一心要想真实地了解世界美术史,了解艺术在世界上的发展。想要为改变中国艺术家、中国艺术的状况而尽一点微薄之力。我留学时刚好遇上德国新表现主义盛行的时期,世界艺术变化非常快,开始有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我的整个艺术经历,还能坚持到今天,跟我在德国留学有关系。我当时在欧洲看了许多美术馆博物馆,当时看到艺术的可能性,艺术广阔的路。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艺术家如何坚持自信和个性。
传统的需要
出国前受文革的影响,我不喜欢中国传统的绘画,听音乐也只听西方交响乐和现代音乐,后来在德国生活了三年,透过一些细小的问题,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和处理,我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是有顽固的中国方式,这是潜移默化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处理很多问题上还是有很大智慧。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底蕴,虽然有很多弊病但也有很多长处,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有理想、有抱负。
市场的需要
我30岁以前不知道艺术是可以卖钱,艺术市场最好的时期是在2005年开始的。当代艺术很多时候都不容易为当时的人所理解。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是有时间差的,一个艺术家的需要,虽然是个人的,但跟社会的变化是相关的,一个艺术家不是你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市场会影响艺术家,艺术家也可能会被社会上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的品味所牵制,艺术家如果被市场牵着走后,艺术会变得没有理想了,艺术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会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的。画廊的作用是帮助艺术家生存下来,帮你卖画也帮你进行学术探讨,是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的桥梁。如果画廊只是帮你卖钱,不帮助你实现你的学术理想是没有意义的,自由对于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
Q&A环节
Q:你认为传统的精髓是什么?
A:传统的精髓是哲学的问题。四百年前中国绘画中的“四僧四王”,“四僧”代表了当时比较创新的,“四王”是比较保守的,现在看他们的画会发现他们的差别也没有多大。“四王”的画强调传统,对艺术语言和题材反复地琢磨和经营,在重复中找到规律和模式。艺术家要执着,要热爱艺术,热爱自己确定了的题材,慢慢去琢磨它,这就是我理解的精髓。
Q:您画风上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A:所有的变化都是非常偶然的,不是被设计好的。为什么画绿狗?是因为我养了一条狼狗,画中也有些人是我的亲人,怎么变都是自然而然、有感而发的,生活的变化才有了题材的变化。谈恋爱就爱上了桃花,三月桃花开有点色情,如同人的欲望周期。喜欢这个题材自然就会慢慢去琢磨它。
Q:为何您认为艺术无所不能?
A:艺术是至高无上的,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的定位,艺术也会影响所有人的思维方式。人类的理想是幸福生活,那什么是幸福生活?怎样幸福生活?什么是修养?什么是有意义?对时间、生活的概念都离不开艺术的修养的问题。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过有意义的生活?现在的社会有很大的诱惑,社会对你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作为一个艺术家你的内心不要变,你热爱艺术不管社会怎么变,你的执着、你对艺术的爱一定要表现的真诚。社会需要艺术。
Q:对于正在经历生存问题的年轻艺术家们,您有什么建议?
A:如果有人要买你的画,如果有画廊来找你,开价不要太随意,不要变来变去,不用在意别人卖了多少钱,刚开始卖作品的钱能够满足你的基本生活和创作需要就够了,能够继续创作下去更重要。当然始终需要保持自己作品的质量。如果这事有便宜,你让别人多占点,自己少占点,不管怎样总是有回报的。
“芭莎艺术校园行”是由《芭莎艺术》创办的年度公益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走访了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云南大学等二十余所大学校园,邀请过数十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等艺术嘉宾在校园内开展讲座。除名家讲座之外,“芭莎艺术校园行”还采取推荐与自荐的方式征集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投稿,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专业与权威的推荐平台,助力青年艺术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