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大唐西域记》残卷现身吐峪沟
所属类别: 业界资讯 | 作者: | 来源: 新浪收藏 | 2016-01-19 10:07:36

晨报讯 (记者 赵梅)1月12日,记者从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文物专家确认吐峪沟石窟寺出土的一件文书为国内著名佛学经典名著《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据武汉大学教授陈 国灿研究分析,该写本残卷应该是目前学术界所知道的数十种《大唐西域记》中年代最早的写本(指成书时按照手写形式流传的古籍,区别于刻本)。
据了解,这件《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于1981年出土于吐鲁番地区吐峪沟石窟寺,残卷高16.5厘米,长19.5厘米,整篇残缺达近三分之一,正面裱糊有其他文书,残卷字体娟秀,上有残存汉文10行。
残卷写本虽没有年代,但是,考古人员结合写本正面裱糊的官方文书和《大唐西域记》完成的时间即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研究断定,其距今约1300多年,属《大唐西域记》卷七《战主国》条下。
目前,学术界知道的《大唐西域记》版本多达数十种,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又被译成法、英、日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吐鲁番写本发现之前,年代较早的古写本为敦煌写本,距今1200至1100年间。
《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共有12卷。是由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年)成书。书中 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 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是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 重要文献。
《大唐西域记》
公元9至13世纪,回鹘高昌时期写本《大唐西域记》残卷,1981年吐峪沟石窟寺出土,高16.5厘米,长19.5厘米,整篇文书残,缺字。